定额管理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樊亮
[导读] 摘要:成本控制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是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立足点。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辽宁省  116021
        摘要:成本控制是企业竞争的关键,是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立足点。企业在把握生产经营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将定额管理与全面预算相结合,加强成本控制,合理配置资源,向成本费用控制要效益,才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定额管理;企业成本;控制
        一、定额管理的内涵和制定
        定额,就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消耗、人工成本、运行费用等一系列成本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标准,以确定的标准为指导,确保企业的整个运行过程的成本在此标准范围内。从定额产生的过程来讲,主要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和细致的把握和梳理,掌握生产经营的规律和脉络。在运用系统归纳的同时,对经营手段进行科学调整,剔除生产经营中的偶然因素和例外事项,以此使其与既定的正常标准相符,保证企业的成本管控基础的公正和无偏。
        第二步,与企业经营预算的对应管理。企业需要合理审查定额立项项目,确保定额标准和预算项目的完美结合和对应,这样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预算编制,将经营预算和定额管理无缝衔接,用定额编制预算,用预算反映定额,相互融入和促进。
        第三步,定额标准的制定。作为定额管理的核心标的,定额标准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制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成本活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定额标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注重时效性,并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另外还要从企业本身的类型出发,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保持标准的可用性和科学性。
        二、定额管理应用现状
        当前,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比较混乱,一是存在着不清晰的数据统计情况,沟通反馈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管理流程,没有构建科学的考核和激励体系等,在定额标准的应用上造成较大的瓶颈,严重限制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二是企业中的定额从业人员水平有限,管理意识不强,且大多缺乏相应的实践水平和能力,在现实工作中不能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三是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够,全面预算在目前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多企业的广泛应用,但是定额管理却通常被管理者所忽视,导致企业内部执行力弱、预算管理起不到效果、编制不科学等,不利于企业做出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有竞争性的经营预算,不利于企业的积极健康发展。归纳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定额的核算缺乏标准。
        定额标准不健全,不能覆盖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存在定额标准的缺失,导致业务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合理和准确的依据,而是照搬市场数据,或者是依靠企业历史一些经验和数据。这样就形不成健全的管理体系,有则用,无则不控,起不到成本费用管控的效果,更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这样做出的决策往往是主观和狭隘的,大多数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并没有认识到健全的定额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二)预算审核缺乏依据。
        现在很多的企业在全面预算上缺乏准确可靠的依据,对预算的审核往往只是追求同比的量化控制,忽略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律性,而仅仅只是依靠管理者的主观臆断来审核预算项目金额总体的合理性,但对具体的支出性质和构成仍然没有一个客观而准确的判断,对细节的把控不到位,对现金预算的管理也造成一些影响,甚至引发资金链风险。
        (三)监督力度不够。
        管理者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员工控制意识缺失,执行力大打折扣,没有对执行过程进行定期调度和把控,从而导致企业成本管理混乱。管理者对细节不明确,没有度的把握,故而使得资金的流向不明,未将预算中成本控制的任务传达给每一个部门,故不能营造出管理震慑,预算的执行力度大大削弱。
        三、存在的问题
        (一)定额机制不合理。


        现行企业虽然都旨在加强成本费用控制,但是管控手段比较滞后,普遍存在归口管理职责不清晰,评价机制不健全,同步改善方案缺失等情况。同时,现行定额标准体系缺少信息化支撑,财务和业务部门大多利用EXCEL表格进行手工统计,手段比较落后;成本费用报销时缺少载体,没有与定额标准关联,难以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再有就是预算分析评价机制不健全,考核、评价办法和预算管理制度不配套,未定期分析预算执行偏差,或存在分析不全面、不深刻的情况,大大削弱了定额管理的力度。
        (二)定额未与预算完全对应。
        部分企业定额体系建设没有完整的指标体系,只涉及到重点的、容易量化的指标,而没有与预算项目完全对应,更没有及时地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定额进行同步修订,定额过高就失去了定额的意义,定额过低则影响了必要的生产经营所需,从而很难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不把定额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起来,预算的编制就没有依据和活力,就无法让定额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无从谈起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定额跟不上管理需求。
        大多数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实现单位全覆盖,非经常业务部门相关业务尚未纳入全系统定额标准体系;二是未涵盖全部成本费用项目。一些比较敏感的、不易量化的费用未包含在内;三是考核缺乏标准。现行的总额控制标准较多,具体执行标准偏少,缺少成本费用审核的量化标准。
        (四)人员素质和沟通机制不够。
        企业的定额指标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如果定额不科学可用,就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大多数企业没有专职的定额管理人员,往往由预算人员兼职,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很难达到要求,加之缺少专业领域职能部门人员的参与,这样定额标准就很难做到无偏和适用。
        四、深化定额管理应用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
        为实现定额管理体系的科学制定和有效管理,建立与之匹配的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是第一要务,对定额的实施范围、组织机构、工作目标、制定原则和方法、发布和考核方式等进行详细规定,进而让所有定额管理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此外,还要设置公平而透明的考核体系,使整个管理过程不但公平、公正、合理、有序而且有据可依。
        (二)设置定额管理机构和体系。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定额管理的机构,负责定额标准体系的组织、协调,资源调配,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等工作,确保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首先成立定额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公司定额体系建设工作目标,决定重大事项,配置相关资源,明确工作职责。定额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预算管理机构主要人员构成,另外按照“专业指导、归口管理”原则,成立归口管控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管控具体定额体系建设工作。对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够使定额管理机构紧密、合理、科学,从而更好地开展定额管理工作。
        (三)定额管理与预算相融合。
        将优化调整后的定额指标体系,在预算管理系统中固化,总额标准作为预算编制与审核的依据,执行标准作为成本费用过程管控的衡量标准,强化了定额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融合贯通,从而使成本费用预算编制与审核更加科学,归口管理部门参与过程管控的标准和依据更加充分,成本费用支出更加规范,全员成本费用意识进一步提升。
        五、小结
        通过健全定额指标体系,与全面预算相结合,以制度为约束,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定额管理流程,完善定额和预算考核机制,才能真正发挥定额管理的体系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宋宁.开展定额管理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建设[J].财新财经(理论版),2013(10).
        [2] 苏娜娜.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研究[J].经营者,2015(4).
        [3]赵卫.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研究[J].财经界,2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