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分析 张剑锋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   作者:张剑锋 王爽
[导读]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公路运输又是其中占比最大的部分。
        襄阳市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北襄阳  441002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公路运输又是其中占比最大的部分。近年来我国的公路建设里程不断增加,在各个地区都有新建的公路,其中不少公路建设在软土地基之上,为我们的施工带来了困难,为了从设计阶段解决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下面就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的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软基处理
        引言
        建设中遇到的软土地基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的各个区域,地形以沿海平原、盆地、河谷为主。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对于公路运输的需求不断增长,使得公路建设刻不容缓。而现行的公路设计中存在大量的高路堤、桥梁、涵洞,软土地基会危害软基上的道路安全,会使道路路基受损、路面开裂、地基滑移等不可预测的问题,会严重威胁到行驶在道路上的测量安全。此外道路出问题不仅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后期的修补、维修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基础建设,从根源上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软基处理从设计阶段开始,在施工中能够妥善的解决遇到的软基。我们通常遇到的软弱土层的划分有很多依据,常见的是以介质或含水率划分。由于道路的路径规划的时候跨度较大,因此我们在设计时难免遇到软弱土层,针对这些地方必须进行完善的考虑和设计,确保此路段的路基承载能力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公路能够安全稳定的使用。近年来的公路施工有效的推动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在近年的地基施工中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地基处理方法,较好的完善了处理软土地基的理论和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在设计时就做好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这对公路建设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一、软土地基处理的原则
        1、施工时间的选择:根据软土地基的特性,雨季会让软土地基的情况更加恶劣,使得施工成本上升且无法保障施工进度,因此在施工时间的选择上我们通常安排在非雨季节施工,结合气象预报选择无雨水或者少雨水的时间段施工。
        2、现场工序的安排:软土地基的施工最怕遇到雨水,所以现场所有的工序安排以减少接触面的暴露为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施工前就需要提前准备好施工所需要的所有机械设备和材料,规划好施工流程,开始施工后采取多机械设备协同作业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路基施工的各项作业。同时为了保障路基的安全稳固,我们通常要求软基处理地段预压期在6个月以上。
        3、勘察、设计、施工原则
        软土地区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完整且清晰的地质情况,设计前依据不同软土地区的特点进行分区,按照分区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处理,根据结果做出相应的设计和施工。如果在施工时发现现场的地质条件与设计的依据不符合,无法进行正常施工的,此时需要进行补充勘查及勘探工作,确定现场的实际地质条件后重新确定施工方案。方案设计除了经济合理外,还要切实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重点是地质条件的变化。设计时根据项目情况合理选择设备及材料,同时明确施工中的各项技术要求,施工时要严格监控各项参数达到要求,此外要重点监控回填速率,以保障施工质量和避免其他意外发生。协调好施工现场的施工和监理工作,确保监理工作切实的落入实处,监理记录要和施工进度同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现行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潜在的问题
        1、路基建设意识薄弱
        软基处理是公路建设中最为基础的环节之一,对建成公路的质量和使用年限有着很大影响,我国公路目前面临着荷载过高的情况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善,为了保障道路的安全和质量,我们必须从设计阶段就提高要求以面对这个难题。

然而在整体的公路建设中,各个环节都很重要,目前施工单位普遍存在对路基处理意识不足、不够重视的现象,经常会忽视软基处理的时光,致使无法达到质量标准,加之现场监管力度不足,使得建成的公路存在安全隐患,致使交通事故发生,严重的会直接降低公路的使用年限。
        2、现有软基处理技术存在缺陷
        我国目前的路基处理技术虽然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方的地理地质条件差异极大,在许多特定地质条件下的处理技术的发展仍然有欠缺,需要我们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我们都知道面对不同环境需要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但我国现行的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存在缺陷,影响到后续工程的正常进行,因此我们的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时仍然要不断开拓新的处理方法,使得软基处理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在面对特殊软基处理时需要总结施工原则和经验,形成一套切实可靠的处理方法,对于我国软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三、软土地基路基施工设计方法
        大部分软土地基一般都会在设计时根据相应的地质资料,结合经济及工期等因素,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法,所以我们在施工设计阶段所遇到软土地基都不会对施工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施工时会遇到局部地段地质情况与设计不同的情况,可能是前期勘探的错误亦或是勘探后地质条件发生了变化。施工时常遇到的问题为局部地段含水量过大和局部地段地基软弹两种,这些问题使得路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一般采用下列方法处理这些情况。
        1、盲沟:此方法是各种软基处理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根据现场地质条件确定要处理的路段后,进行盲沟施工,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盲沟方向,盲沟施工必须采用渗水能力强的材料,石块是盲沟施工中最为常用的材料,不同级别的石块形成的间隙更加便于路基中水的排出。盲沟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排水沟要与盲沟的出口连接,方便路基中的水路基施工。
        2、石灰浅坑法:施工中的弹簧土路段成因主要是因为土里面含水量太大。对于情况较好的弹簧土现场可以采用常规的挖土、晒干、敲碎并回填土块的处理方法。但对严重的路段,无论是大面积或小面积等不容面积的路段,都可以使用石灰浅坑法。具体施工方法为:在施工路段挖深坑,坑的要求为深度1米左右,直径40厘米~50厘米,挖完坑后静置一天,待渗出的水流处理完成后,加入生石灰,填至坑深1/3高度左右即可,进行回填碾压作业。坑的间距着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情况严重的相对密集一些,间距可以定在3m左右;其他情况间距可确定在5m左右。
        3、抛石填筑:此方法一般用于施工现场有弹簧土或者施工路段积水严重的情况,施工时将石块填入施工路段,抬高至与原土层高度一致即可,施工中重点监控石块和原土层的压紧程度,严防施工后还出现软弹现象,确认压实后方可进行土方的填筑。
        4、排水砂垫法:排水砂垫法是指在路基底部铺一层砂石层,砂石层可以有效排除路基软基中的水,从而增加路基强度,砂层所用的砂石细粒级含量不能太多。施工中必须保证使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渗水性能,这样才能保证排水畅通,此外施工时要在砂垫层上增加一层隔水层以封住水,常用粘性土做填充。最后道路两侧配套的排水沟可以保证水能够顺利的排出路基,保障路基的稳固。
        结语
        因此当公路路基路面在软土地基的作用下无法保障其结构的稳定性与设计需求。为了加强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路基路面结构的设计人员必须根据软基可能产生的诸多问题和影响,并提高软基处理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创新技术方式,实现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应用的价值,才能保证公路路基路面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尤慧敏.关于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20(04):79.
        [2]刘安民.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06.
        [3]刘洪军.浅谈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关于软基处理的处理[J].科技资讯,2013(2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