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0047
摘要:新冠肺炎的发生后,有必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态度转变及如何从现状出发做出行动。马克思从现实中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把自然进行划分,分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不仅如此,实践还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基础。中国进入新时代,人民的生活理念不断完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不只是体现在物质文化生活上,还体现在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生命共同体始终是疫情风险防控的根本前提,只有人与自然的谐共生才能建设美丽中国。人类只有理性对待自然,才能建立生命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疫情防控,生命共同体
自人类社会出现以后,自然界便逐渐成为人类不断关注和探求的重要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从现实情况出发进行研究,把自然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并立足实践,论证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生命共同体”,对于实现“中国梦”以及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人民赢得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步胜利,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能为我们提供新的方略与力量。
一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
回顾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不同历史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原始采猎文明时期,可以说人类对自然一无所知。人类当时只具备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往往只能被动地从自然界获取维持生存的资源。人类所需要的物质大都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人类只是自然生物链中普通的一环,主要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
农业文明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对土地的依赖程度空前提高,而且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已经逐步摆脱了对自然界的被动依赖。人类的活动也逐渐改变了原本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给自然界打上了丰富的人类印记。
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逐渐变为认识的主体,自然界则是客体,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出于对利益的追求和自身物欲的膨胀,人类无节制的向自然界索取以求获得更快发展。但这种发展却让自然付出巨大代价,地球生态系统也逐渐毁灭,现代人类也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自己带来的生态危机之中,倒逼人类进行变革进入生态文明时代。
二 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相关要素分析
(一)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
1.自在自然
“自在自然是指先于人类世界而存在的自然,未经人类改造,没有人类活动的自然。”[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自在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优先于人类而存在。而在自在自然中,人类是要从大自然中汲取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才能继续从事其他方面的活动。马克思认为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是从事实践活动,在社会历史中的人,为了能够使个人得以生存发展,首先就需要从大自然中获取生活及生产资料,通过劳动实践维持生命并创造财富。
2.人化自然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就要通过劳动实践作用于自然,从而深深在自然界中刻上人的烙印,使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写道:“人开始生产满足自己生存的所需要的物质资料室,人就与动物有着不同。在这过程中,人不仅能生产生活资料同时还间接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人类在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同时就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既生产物质资料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也丰富着人化自然,推动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人:“现实的个人”
历史唯物主义所认为的人是“现实的个人”,以此作为考察社会和历史的前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观点,指出“现实的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现实的个人”历史的、具体的、能从事实际生产活动的人,因而人与动物的区别也在于人是可以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的,而动物则不可以。
(三)实践: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基础
人与自然是一个生态系统,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而实践就是二者相统一的现实基础。首先,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动物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活动,而人却可以通过劳动实践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制造工具,满足自己的需要。其次,实践是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的方法,是认识的来源。通过实践人们更好地掌握自然规律,提高认识能力,可以更好地改造自然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最后,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自然界有丰富的资源,给人们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这些资料并进行加工,以满足生产与再生产的需要。
三 疫情风险防控的根本前提: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命共同体”思想,指出“生命共同体思想是指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共生、共存、共控、共荣的关系。”人类必须不断反思,树立绿水青山是无价的、人与自然须和谐共生的生态概念。禁止进食、狩猎野生动物,保持生物多样性,也可以降低人类接触和感染病毒的风险。
首先,要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思想,力求实现人与自然平等发展。从工业文明发展伊始到20世界,人类便陷入了“人类中心主义”这一错误的思想中无法自拔。基于这样的认识,人类对于自然的索取几近残酷,无节制大向大自然掠夺,控制大自然以此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其次,对待人与自然关系要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立场出发。第一,客观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疫情之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第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出发。正确面对疫情发展的客观态势,做岀切实有效的应对,而不应该歪曲事实,自欺欺人;第三,危局与机遇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相互对立,又可以相互转化。人类面对着病毒的威胁,在抗击病毒的过程中,通过自我反省可以得到发展和提升。
再次,构筑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蕴含着深厚的生命共同体思想。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类不能孤独的存在于自然之中,必须与万物共生共存,以敬畏自然之心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筑牢防控疫情的自然防线,严惩一切杀害、食用、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杜绝打着“保护自然”的旗号实则获取利益的做法,依靠法治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参考文献
[1]黎春燕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9:33-3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4]张秋月 . 生命共同体:新时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考[J]. 法制与社会,2020(6):226-227.
[5]刘海娟,田启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与内在逻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9.
[6]王慧芬,董前程.战“疫”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0(04):22-30.
[7]杨锐.后疫情时代: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J].中国园林,2020,36(08):2-3.
[8]贾子贤.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时代价值[J].人民论坛,2019(08):104-105.
[9]李俊高.人与自然关系视阈下传染病疫情风险的发生与防控反思[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0(04):31-38.
作者姓名:
罗滢滢,出生年月:1996年9月,民族:汉,性别:女,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单位省市:重庆,单位邮编:400047,户籍所在地省市: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