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企业质量文化与管理方法浅谈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期   作者:魏伟1,王杨1,李若川1,马海亮1,陈莺觉2
[导读] 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先后从质量文化
        魏伟1,王杨1,李若川1,马海亮1,陈莺觉2
        (1.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检验中心  110034)
        (2.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工电中心  110000)

        摘要: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先后从质量文化、管理方法方面分析了国际上以美日两国为代表质量管理流派的特点,然后对比分析了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文化、方管理法,最后总结。有利于帮助理解质量管理的含义、取长补短,对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文化
引言
        质量管理起源于Shewhart的抽样控制理论,在Deming、Juran、Crobsy等质量管理先驱的实践与推动下,已成为广为人接受的管理哲学[1-2]。质量管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产品检验阶段、第二阶段为统计检验阶段、第三阶段为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第四阶段是为现代质量管理阶段。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发展,先后形成了以美日为代表的两大管理流派,对其他国家的质量管理模式、文化及方法都有着较大程度的影响。本为通过对国内外企业质量管理文化与方法比较,有利于取长补短,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1 质量文化差异分析
1.1 国外质量文化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科学发源地,大部分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都产生于美国。美国人非常重视个人的权利与自由,个人主义的意识浓重,而且法律和规章制度较为全面细致,在这个大背景下企业注重个人的职责权限准确划分,重视个人能力,希望建立完善而细致的管理制度,同时强调强有力的领导作用和突出的企业价值观念,以保证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方向一致、目标一致。IS0 9000、QS 9000以及6σ等质量管理标准就是基于此种文化而形成的。这些标准都强调企业要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同时强调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并参与其中,同时明确各部门以及个人的职责权限,对于具体的做事方法却没有明确的规定[3].
        日本的质量管理起步较晚,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借鉴美国质量管理经验迅速发展,在70~80年代赶上甚至超过美国,先后出涌现出一批以石川馨为代表质量管理大师。由于日本的质量文化则明显的带有东方文化的人治色彩,奉行“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让客户满意是一种基本的诉求[4]。另外,日本强调礼仪,注重等级制度和人员的资历,重视对企业内部员工的提拔和奖励,特别是对在质量改进方面有特殊贡献的技术人员或者是高级技工,往往会安排其担任重要的管理岗位。再有日本企业采用终身雇佣的用工制度和年功序列的报酬体系,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职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做贡献。日本强调集体的力量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非常典型的日本式质量管理方式就是QC质量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沟通、共享知识,员工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企业改进质量建言献策[5]。这种质量小组基本上是自发组成的,自发的讨论解决各个过程的问题尤其是质量问题,上级对这些小组给予一定的思想和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西方的质量小组活动就缺乏这种特色[6]。
1.2 我国质量文化
        全面质量管理已经在我国推行了多年,但我中小国企业出口产品往往是以价格取胜,质量优势不明显的问题,这一点使得国货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了便宜货的代名词,据有关材料报道,我国产品的抽样合格率一直徘徊在75%左右,市场抽查合格率更低,每年因为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达2000亿[8]。影响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也造成了我国产品出口总额高但利润却相对较低的事实,但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应该在企业和社会中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树立从企业到全社会的全民质量意识。

在我国中小企业质量文化理念中依然最求顾客满意,但通常是采用定期打分、审核等手段,不能准确测量出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感受。这阻碍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及开发,对顾客需求往往跟踪不及时,也就无法赢得顾客满意,造成顾客流失[7]。
2 质量管理差异分析
2.1 国外质量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方法最早诞生在美国,在戴明、克劳士比、朱兰等质量大师的带领下,先后出现了许多质量活动方法与工具,其中美国企业的活动方法主要通过项目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和再造、结构化的角色设计和任务设计,主要工具有SPC、DOE、FMEA、OFD、回归分析、可靠性分析等,并大量应用电脑及各种软件来辅助完成工作,并倾向于较高深而精密的工具。若干年的发展后,日本企业此基础上又发展了新方法和有本国特色质量小组活动,主要的活动方法有:提案建议制度、质量小组、5S、TPM、项目管理、现场改善等,其中主要的应用工具分为新老七种工具,老七种:分层法、调查表、因果图、排列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新7种工具:头脑风暴法、树图、过程决策程序图、网络图、矩阵图、亲和图、流程图等[9],这些工具及方法虽然种类多,但都以简单实用为指导方针。另外,日本企业比较重视统计技术的应用,日本在使用该技术时更趋向过程分析和控制,尽早发现异常状况,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能较好地发挥出统计技术的优势。通过该技术方法的应用,日本企业不仅提高了其产品的质量水平,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率,企业的技术也大大改进[10]。
2.2 我国质量管理方法
        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质量管理基本上是处于质量检验阶段,沿用的是前苏联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使用的百分比抽样方法,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技术抽样检查标准制定贯彻后,才逐步跨入统计质量管理阶,1985年原国家经委颁布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方法》[11],全面质量管理才在全国范围内被推广起来,一些大型企业也陆续通过了体系认证,并建立了相应的体系管理完善机制。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很少掌握和应用一些指导研发设计的质量方法,如田口方法、实验设计等方法。这样使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与日本、美国等技术发达的国家差距很大。在产品质量控制上,往往采用事后分析,而忽视了产品的过程控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浪费,这点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在工艺优化及控制方面,由于工程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没有掌握质量工程技术,没有正确地应用质量控制原理,使表面上看起来合格品率很高的产品,而实际质量波动大,得不到用户的青睐;另外,在质量技术标准的引入和应用方面,各企业纷纷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但往往质量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严重不符[12]。
        
3 总结
        通过对国内外的质量管理文化与方法的研究分析后发现,我国的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上与国外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一定程度制约着企的发展。我们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务必要转换观念,把质量改进做到实处,加深质量文化积淀,才能在国际领域树立起我国的质量品牌形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败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张公绪,孙静.新编质量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肖磊,刘玲.国内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比较.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3] 韩之俊,许前.质量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 张秀敏.日本质量管理的三个层次.新东方,2006
[5] 马林善.日本的质量经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6] 苏秦.现代质量管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 张伟,王亦军,王新立.浅析文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
[8] 李丹.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辽宁交通科技,2005
[9] 闪四清,王婧.质量管理与知识管理先关领域研究综述.经营管理,2009
[10] 李可用.中日企业质量管理的差异分析.中国商贸,2009
[11] 王炘.国内外质量管理的一些动向.航空标准化与质量,1998
[12] 姚玉玲,张君,郭宇红.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