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及其防控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期   作者:艾合塔木·麦麦提
[导读] 人畜患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艾合塔木·麦麦提
        (拜城镇畜牧兽医站 842300 )

        【摘 要】人畜患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工作中与家畜密切接触的机会较多,容易增加传染几率。因此,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工作,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和个人防护措施,以降低被感染的概率,减少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治;疫病防治
        
        
        人畜共患病是由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引起发病的传染性疾病,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畜牧生产、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应当大力加强对人畜共患病的预防和控制。我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之一,所涉及到的动物种类繁多。我国大多数农村有散养畜禽饲养的现象,但饲养的畜禽种类繁杂,一些养殖户缺乏专业性,管理水平及规范性各不相同,存在疫病发生的隐患,这其中不乏人畜共患病的存在。在基层畜牧兽医畜禽防疫、治疗、检测等相关工作中,会接触到有疫病的畜禽和各种类型的动物病理组织样品,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因此,必须要通过统筹兼顾的管理模式,将畜牧兽医的工作逐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更好地防控人畜共患病对于兽医的危害,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人畜共患病概述
        (一)概念
        人畜共患病是能在非人类脊椎动物及人类之间进行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其传播过程已不再依赖动物宿主。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对人类健康、畜牧生产、畜产品的安全和公共卫生都造成重大危害。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近年来人畜共患疫病不仅频繁发生,而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二)传播途径
        人畜共患病传播途径比较多样,可通过人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或经由动物媒介、被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传播。主要传播途径如下:一是经皮肤接触传播,如被狂犬病犬咬伤;被猫、狗舐、抓伤而感染等。二是经消化道传播,主要是指吃入各种感染动物组织、肉类和昆虫,以及病原体从患者和动物排出后污染的食物、水和土壤,进入人的消化道而感染。三是经节肢动物传播。蚁、蝇、蟑螂等在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2类。四是经呼吸道传播。人和动物呼吸道表面的病原体会随着呼出气流或黏液、渗出物等进入到体外,并以飞沫或气溶胶的形式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进而造成传染。?
        (三)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在进行畜禽防疫、治疗、动物产品检疫及实验室相关检测工作时,不可避免地要与牛、羊、犬、猪、鸡、鸭、鹅、鸽、兔等动物、动物产品、血液样品及各种动物病理组织样品等进行接触。在此过程中,如果畜禽患有人畜共患病,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就有被感染的风险,严重威胁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而且,部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因缺少系统的人畜共患病处置培训,对人畜共患病了解较少,防范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畜牧兽医工作者按照个人的经验操作,没有严格按照生物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例如不戴口罩、手套,徒手进行操作等,这些不合理的工作方式存在极大的隐患。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其中70%都是人畜共患病。我国人畜共患病流行也呈上升趋势,随着我国奶业的迅速发展,奶牛的结核病、布病也呈暴发流行,导致很多农牧民反复感染,长期不愈。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对生物安全和人畜共患病防控的高度重视。这些疫病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不仅引起人类的恐慌,而且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防控策略
    (一)强化安全意识培训,提高综合素养
不管是实施动物疫病免疫、检测、采样、还是病畜扑杀、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畜牧工作者都可能接触到人畜共患病,甚至会被感染。同时,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很多平时缺乏系统的、专业的技能培训,兽医医学素养不高,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畜禽人畜患病的预知性、可提前防控性无法做到及时、科学的把控。因此,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要防控人畜共患病首要的条件,是掌握专业的防控安全知识和技能,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地方政府要针对人畜共患病要特别加强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安全意识教育。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使畜牧兽医工作者掌握人畜共患病的类型和防范手段,让他们在实操过程中逐步树立危害意识,不断提高安全操作规范水平,形成良好的自我防范意识、习惯,把人畜共患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制定防控技术规范,提升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能力
        畜牧兽医工作者应按照不同疫病的防治技术规范进行日常工作,切不可单凭个人经验来处置,在遵循正确、规范的操作程序中,使各项活动有章可循。另外,对布鲁氏杆菌病、牛结核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多种人畜共患病要做好相应的防控指导,完善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应急处置机制,组建拥有实力较强的应急队伍,有效提升基层人畜共患病的防控能力和应对基层突发疫情快速处理的能力。
    (三)建立预警监督系统,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为避免人畜共患病疫情的发生,要在基层地区建立预警监督系统,持续掌握基层畜牧动态,尽早了解可能发生的人畜共患病,做好防护工作。成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健全应急处置机制。设立相应工作机构并组建应急队伍,提高对突发疫情进行快速处置的能力。建立健全检验检疫制度,发现疑似染疫动物或病死畜禽要及早进行扑杀和后续处理,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减少或杜绝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一旦发生疫情,要在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按照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以“早、快、严、小 ”的原则 ,进行坚决扑杀、严格隔离、彻底消毒、强制免疫,防止疫情扩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畜共患病在近年来不仅在数量上有所递增,同时在种类上也出现扩展,这不仅危害畜牧业的生产安全,同业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作为防控的关键人员之一,要强化对其的防护防控技术培训,提升其综合防护能力,以推动基层畜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皓婷,程龙,吴志勇.人畜共患病对从业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09):80.
[2]马祥辉.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及其防控[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6):136-137.
[3]郜霞,姚华琳,李岩磊,李明.人畜共患病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者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J].农家参谋,2020(11):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