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消防防火监督管理探析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期   作者:李新
[导读] 人员密集场所人流量大,建筑环境复杂,
        李新
        (上海消防救援总队杨浦区支队)
        摘要:人员密集场所人流量大,建筑环境复杂,很容易因为社会单位的消防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埋下火灾隐患。由于人员密集场所客流量大的特点,所以在发生火灾时,往往难以及时疏导人群,从而引发严重的火灾后果。本文以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防患为切入点,从消防防火监督角度分析了新时期该特殊场所的建筑发生火灾事故的特征,分析了造成事故的具体原因,探讨了完善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消防管理的方法,旨在为社会单位提供消防防火监督管理新思路。
        关键词:人员密集场所  消防工作  防火  监管
        据统计,从1991年到2007年,中国人员密集场所共发生316起特大火灾,造成2133人死亡,1190人受伤,138751人直接财产损失,这一统计火灾数字占全国总火灾数量的0.126‰,其中22起火灾造成30多人死亡,1885人死亡,占特大火灾数量的6.6% 。可以看出,在人员密集的地方一旦产生火灾,极易造成人员死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所以,人员密集场所建筑物的消防安全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大家的足够重视。上海作为我们国家的中心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科技创新中心,人员密集场所较多,作为上海市消防的一员,时常在思考如何把上海市的火灾消防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是我们每位消防人的心声,同时也是一份责任。下面着重以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防患为切入点,从消防防火监督以及发生火灾事故的特征,分析造成事故的具体原因,探讨完善消防管理的办法,旨在为社会单位提供消防防火监督管理的新思路。
1.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及其火灾特征
        人员密集场所指由于人员密集场所需要满足人们消费、学习、看病、等日常需要,因而往往具有建筑占地面积大、人流量大、堆放可燃易燃物品多、火灾隐患大等特点。部分人员密集场所过度追求经济效应,缺乏对于消防工作的重视,忽略了管理细节。除此之外,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工作监督环节被忽视,消防管理的制度不够健全,消防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消防设施设备未能正常工作,如消防控制室中的自动报警系统往往会因为而被工作人员设定为手动状态,启动自动喷淋系统来灭火,由此导致安全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并解除。
        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在发生火灾事故时,建筑材料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会遮挡逃生标志,影响人们的视线,还会造成中毒,甚至出现昏迷休克。大多数拥挤的地方是公共场合,火灾会造成庞大的经济损失。
2.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2.1缺乏自主防范意识
        社会单位负有消防管理职责安全意识决定着消防工作的水平具备一定消防意识能够在第一时间正确逃生正确地使用灭火工具,尽可能减少事故的伤亡。但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管理人员多是从普通安保公司雇佣或个体经营者,其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不具有消防管理的常识经验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企业将盈利与否放在,缺乏自主防范意识。
        2018年6月1日17时52分许,达州市通川区西外镇塔沱市场好一新商贸城发生一起火灾事故,过火面积约51000平方米,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210余万元。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好一新商贸城负1楼冷库3号库内租户朱雪东自行拉接的自西向东第三根铁丝上的照明电源线短路引燃下方的香蕉外包装纸箱。同时该建筑内储存大量的服装、塑料、电器、家具、摩丝、发胶、杀虫剂、化妆品等易可燃物,隔间多、内部通道杂乱,且每个隔间均设置了夹层存储货物,货物成垛堆积、种类繁多,使隔间长时间处于阴燃状态,而且每个隔间都设置了防盗卷帘门,部分火点隐蔽不易被发现,由阴燃变成明火后向四周蔓延,呈焖窑式燃烧,部分消防通道建规改建为商铺,地面1层部分疏散通道违规改建为商铺,负1楼冷库与地上商铺未进行防火分隔。
2.2消防监管为经济利益让位
        人员密集场所的建造者和经营者往往忽视消防安全设施的建设。部分人员密集场所建筑较为老旧,早期建设的设计人员没有将消防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因而可能出现消防通道缺失、电路铺设易故障等遗留问题,安全隐患大,加之后期管理人员消防意识淡薄,为了获取更大经济效益而没有为建筑配备齐全的消防设施,使得消防管理形同虚设。另外,对于营利性质的大型人员聚集场所,往往容易出现商户自身消防意识淡薄,管理人员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使得消防部门无法对该区域进行有效的安全隐患排查。
        大型商业综合体往往追求美观,以精美复杂的装饰来吸引消费者,个体租户获得更大的展示空间来提高经济,往往将仓库在较为隐秘的位置,不但狭小拥挤,而且存有消防隐患。
2.3缺乏监督力度
        人员密集场所缺乏消防监视和执法,不能实时消除潜伏的安全隐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向往使得人员密集场所的数量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消防部门必须严格做好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但由于分派到众多的特殊场所的人力有限,致使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监督力度不够,消防的隐患和漏洞难以被及时发现。有些安全隐患单位还打起了游击战,在消防执法人员处罚过后,改头换面之后重新开始营业消防监督力量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给人员密集场所带来了火灾隐患。
        2017年2月5日17时许,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赤城街道春晓花园小区5栋5-1号足馨堂足浴中心发生了严重的火灾,此次事故共造成了18人死亡,18人受伤。调查显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为足馨堂2号汗蒸房 西北角墙面的电热膜导电部分出现故障,产生局部过热,电热膜被聚苯乙烯保温层、铝箔反射膜及木质装修材料包敷,导致散热不良,热量积聚,温度持续升高,引燃周围可燃物蔓延成灾,同时该场所采用大量的可燃易燃装修材料,汗蒸房内的电热膜和保温材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又为高分子材料,燃烧时产生高温有毒烟气,加之现场人员普遍缺乏逃生自救知识和技能,选择逃生路线、方法不当,造成大量人员无法及时逃生,最终酿成惨剧。
2.4消防责任落实不到位
        社会单位作为责任落实的对象,具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参与到有组织的灭火工作中的义务,但正因为人人都有防火防灾的责任,所谓“法不责众”,致使消防工作的主体责任没有真正落实到单位中的个人,个人往往以单位的名义逃避监管,因而难以建立起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推动消防事业的发展。


        2018年3月25日,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城市克麦罗沃一家购物中心发生火灾,据俄紧急情况部26日发布的消息,火灾已造成64人死亡,其中包括多名儿童,过火面积约1500平方米,起火点位于这栋四层建筑的四楼。初步调查报告显示此起火灾由纵火造成,目击者声称见到儿童在充满泡沫的游乐区持有打火器具,而商场工作人员未及时进行劝阻。有目击者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火灾发生时,现场没有听到火警报警器响起的声音,也没有听到有广播提示发生火灾。起火后,商场顶层充斥着浓烟,那里的人们被迫自行寻找路线逃生,更为严重的是火灾发生后,电影院里的照明设备没有点亮,放映的影片并没有停止。据相关人士反映,自3月19日起购物中心的火警系统就因技术故障失效,然而到火灾发生时都没有采取任何维修措施,也没有任何人要求商场因此停业。此外,火灾中大量遇难人员被困在电影厅,管理人员在影片放映过程中将出口从外反锁,导致被困人员无法逃生。
3.人员密集场所消防防火监督管理对策
3.1严格落实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管制度
        在人员密集的场所,有许多行政部门参与监督管理。要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就必须依托地方党委及政府,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作用,构成政府主导、跨部门联合、主体单位落实、民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政府、公安、消防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与住房建设、市场监管、文教、城市管理、社区街道等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彻底查清本辖区内人口集中地区单位的基本情况,拉网整顿。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主管领导亲自带领检查组,主管领导每周派出一次,政府领导每月亲自带领检查组一次,全面推进消防安全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作为消防部门,除了加强开放前的审核、验收记录和消防安全检查外,要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还要充分发挥 禁令的作用,把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与派出所的日常治安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派出所在辖区保持清点方面的优势,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监督。
        在日常检查中,消防部门应着重对人员密集场所违规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和用途、破坏原有防火分隔,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违规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在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厂房和仓库、大型商场市场等建筑内设置人员居住场所以及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建筑门厅、楼梯间、走道等室内公共区域的行为进行查处,对不及时消除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应当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予以查封,同时将相关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记入信用记录,依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3.2完善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责任制
        人员密集场所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法人代表或实际负责人是现场消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现场消防安全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并直接负责消防安全工作。要依法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并在场所醒目位置公示,明确消防安全职责。组织人员高度集中的地方消防安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集中访谈,督促有关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要职责,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消防安全自我检查和自我纠正活动,真正做到安全自我检查、自我消除、自我责任隐患,不断提高自我管理单位的水平。提醒各相关场所要深刻吸取近年来发生的火灾事故教训,强化大局观念,强化担当意识,层级落实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消防“四个能力”建设,确保员工具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确保会正确使用消防设施、消防器材,会准确进行报警,教育引导人员密集场所人员熟悉出入口标识及位置,利用疏散通道、各种器材、建筑物部位或寻找避难处所进行逃生,定期组织单位员工开展疏散逃生演练和典型火灾案例警示教育, 提高员工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3.3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教育
        现阶段大众的消防意识还比较淡薄,总抱有一种侥幸心理,等到事故真正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才会后悔莫及。同时,消防部门工作量大,能够派遣到基层参与实地监督勘查工作的人员有限,尽管已经耗费巨大人力,仍然无法将监督管理落实到方方面面,更难以进行实时监督管理。所以,消防部门需要设置并派遣专职教育宣传人员参与工作。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中的显眼位置,张贴或播放防火安全教育宣传图像视频,将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机制中。利用“119”消防安全宣传月等时机和场合进行集中宣传和培训,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进校园、消防安全进单位、进社区等公益性宣传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对大众进行安全防火意识的培训和教育,使其正确掌握灭火器和墙式消火栓的使用方法,掌握正确的报警要领,培养他们发现火灾隐患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设立有奖举报机制,让大众随身拍、随时报告,使人民群众用看得见的方式直接参与到消防安全管理中来,成为最广泛的监督者,使得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4.结束语
        安全胜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责任人在任何一个细节上的忽视都可能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必须抓实抓细,思想上一刻都不能麻痹松懈。从以往的火灾案例研究中不难发现,我们现在各个地方所面临的火灾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强化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绝非是凭一人之事、一时之功就可以一解决的,这需要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监督部门、社会单位、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只有形成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机制,才能更好地强化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更好地创造安全的消防环境,不断适应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武丽珍.居民住宅较大以上亡人火灾分析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6):823-825..
        [2]宋立明.浅议创新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1):33-36.
        [3]张军.城市消防管理问题及对策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8):1166-1168.
        [4]苗树林.浅析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现状及预防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23):88-89.
        [5]巴晶.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探讨[J].今日消防,2020,5(10):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