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期   作者:陈秀玲、王德选
[导读] 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为满
        陈秀玲、王德选
        重庆,401228
        摘要: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有创新创业意识以及能适应科技的进步、技术的快速革新步伐,如何能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发挥其最大作用,培养出更多多元复合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值得探索并实践其具体过程。
        关键字:创新创业教育、高职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在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备受关注,呈现强有力的发展趋势,双创教育研究取得了初步成绩,但研究整体还很落后,主要表现为:第一,思想认识混乱,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科学。很多高校双创教育尚未成为高校整体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处于“正规教育”之外的“业余教育”或“精英教育”。第二,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被“误读”,创业活动流于形式;双创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双创教育的高级层次,也是提高双创教育实效的基本途径。然而,我国双创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实践是我国双创教育发展瓶颈之一。第三,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缺乏专业深度。国内双创教育研究大多是对双创教育涉及问题的表层论述,缺乏“创业教育体系”中涉及要点“目标定位”、“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创业教育方法体系”、“创业教育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创业教育实习实践体系”等诸多方面的专业深度分析。最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脱节倾向;在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的培养模式均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但未能把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双创素质的培养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也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1.研究目的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为了更好的培养和激发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而探索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人才不仅仅是技术、知识的继承者,还应该是技术、知识的创新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它包括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在未来社会迫切需要多元复合“跨界”型人才,不能仅仅依靠“一技之长”就行,而是需要“特种兵”,既要会搞科研,又要会推销;既要懂技术,又要懂如何跟他人讲自己的技术,还要学会融资等能力。那么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而是需要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多元共享的专业群、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研究范围
        根据历年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1345所高职高专院校报送的《2019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普通高职(专科)院校共有1430多所,比十年前的2009年增加了190多所,可见高职院校数量还是非常多的,遍布全国各地。诚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探索,意味着将对1430所高校,在校人数1000万人进行改革探索,可见规模和影响之大、之多,之广。
        三、研究的思路
        从社会人才需求、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过程等多个方面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探索和实践,具体思路如图所示。

























        四、研究的意义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也是一种类型教育,需要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结合职教20条指示精神,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多元复合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本次探索重在挖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切实做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制度到氛围、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到具体课程、从专业教育到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从理论学习到体验学习、从创新精神的培养到创业技能的掌握、从线上课堂到线下课堂、等各个方面,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知识和技术的创新领域,形成创业活力、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等多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真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使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适应经济发展新业态。
        五、实施方案
        1.确定创新创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确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了解创新创业对国家、对学校、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升其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担当力。将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前沿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注重学生创新创业人格培养,让更多的师生理解科技的力量,爱上创新与创造,努力营造人人即可参与、人人皆可创新的氛围,鼓励师生创新、创业。
        2.确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本专业课程为主体,辅助开设《创业基础》、《创业精神与实践》、《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等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文化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着重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的培育,引导学生掌握基础性的创新创业知识并激发初步的创新创业意识。
        3.课内与课外齐抓共享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校园醒目的宣传栏、走廊里设置宣传标语、成功人士的成长人物传记等,组织专业课程的课内5分钟展示演示成功案例等活动,营造氛围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针对有创新意识和创业潜质的学生,打破院系间壁垒,进行跨学科的专业选修,开设创新型和创业型两类课程,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和技能。
        4. 实践教育检验创新创业能力
        针对正在创业或已创业的学生,结合理论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创业培育实践教育通过开设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讲堂、1+1导师指导等,与创业学生进行案例共享、实务指导、项目诊脉、融资指导等,切实推进创业项目的落地和已运营项目的良性发展。
        六、结论
        通过毕业生的反馈,企业市场调研,确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思路,确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了课内5分钟讲解演示成功案例、课外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并配备专业导师引领组建创新创业项目等方面具体细化实施,现已在逐步的推广和实施,学生已创立了专业“计算机协会”、“遇见·创意”社团,成立了“创客”工作室、“网络靶场”工作室,已立项重庆市级“天网之星??”、“妆格”创新创业项目8项,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参与,学生动起来,点子活起来,收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享乐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https://www.sohu.com/a/242459401_781087,河南创新科技,2018.7
2.焦洪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实施,神州,2019(000)014

作者信息:

陈秀玲、女,1975.10,教授,籍贯:山东省滕州市,研究方向:大数据、人工智能。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邮编:401228
王德选、男,1972.11,籍贯:江苏省赣榆县,研究方向:智能制造。单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邮编:401228
挂靠课题:《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高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Y201043
挂靠课题:《基于OBE的跨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编号:2037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