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四五期间”宝应县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10月上   作者:王丽丽1 陈隆2
[导读] 农村河道是河网水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毛细血管,具有防洪除涝、灌溉排水、水源保障等水利功能,也是农村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行河长制,有针对性地推进宝应县县乡生态河道整治工作,同时对现有淤积河道进行疏浚整治,对服务乡村振兴和“四个宝应”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王丽丽1   300250
2江苏宝应县水务局 陈隆2   225800

[摘要]农村河道是河网水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和毛细血管,具有防洪除涝、灌溉排水、水源保障等水利功能,也是农村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行河长制,有针对性地推进宝应县县乡生态河道整治工作,同时对现有淤积河道进行疏浚整治,对服务乡村振兴和“四个宝应”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村河道;生态建设;宝应县
        1概况
        宝应城市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稠密的河湖水网、丰饶的水土资源是这座城市的灵性所在、魅力所在。县乡河道构成了宝应县农村水系的骨干网络,不仅承担着全县农村防洪排涝、农田灌溉、城乡饮用水源保障等重要功能,也是农村水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也是全县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我县境内共有县级河道 37 条,总长 520.5km,总淤积量310.84 万m3 ;共有乡级河道 755 条,总长1575.9km,总淤积量 973.21万m3。
        2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宝应县加大了对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力度,实施年度“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新建排涝站、灌溉泵站,补水泵站等田间小型配套建筑物。每年把河道疏浚列入冬春水利建设,宝应县出台了农村环境“五位一体”的管护实施意见,将农村河道清洁、道路保洁、垃圾清运和道路绿化一起纳入对各镇农业农村考核工作之中,各镇(区)成立了专业管护队伍进行统一管理。经过整治后的河道,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沿线地区灌排条件大大改善,河道疏浚结合加圩、交通建设,提高了沿线地区的防洪排涝标准,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
        3存在问题
        3.1人为侵占河道,水系破坏现象严重
        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人类活动对水系干扰严重,尤其是县城区、中心镇、中心村所在地、开发区、工业园区、企业、房地产开发等规划建设过程中,与河争地,填堵沟河、侵占河岸、覆盖河面等种种蚕食河道行为时有发生。河道现状年淤积量每年达 5~10cm,小河道淤积速度更快,影响到当地的引水、排水和蓄水,还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造成水体二次污染。一些偏远死角河道,河岸上垃圾杂物堆放、乱搭乱建违章建筑现象严重,河岸面貌既差又乱。
        3.2河湖水质达标率不足,水环境整治压力较大。
        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任务艰巨,京杭大运河、潼河输水生态廊道建设、宝应湖周边生态湿地建设的控制手段薄弱,饮用水源地整治问题多,进展不快。同时,河湖资源过度开发,水域填占、水面侵占等现象尚未有效得到遏制,削弱了河湖的防洪、供水、生态功能,严重影响河湖健康生命,有的河道尚存在排污口直排现象,部分河道水体肮脏、黑臭难闻,严重影响河道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影响城市风貌和投资环境。水系岸坡绿化面积不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3.3管护机构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
        宝应县成立了湖泊湖荡河道管理处,但管理范围基本仅限于城区河道(老城区)和协助管理省管湖泊,限于管理经费的匮乏,未真正履行起县管范围内河道管护责任。现状农村河道基本由所在镇村管理,长效管护网络尚未健全。


同时,由于认识问题,个别单位、群众河道保护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随意向河中抛扔垃圾或填堵河道、擅自侵占水域、毁堤取土、违章建筑等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并损坏河道功能;加上河道管理人员偏少、管理经费不足,管理手段落伍,水政执法队伍力量薄弱,导致河道管理上难以全面兼顾,对一些未办理申报手续,影响防汛安全的违章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
        4相关建议
        4.1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总河长要把农村河道长效管护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四个宝应”建设部署的具体行动,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做到每一条河道都有人管、都管得住、都管得好。各级河长办要加强组织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村河道管理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全县生态河道规划建设、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明确管护内容,管护主体、进一步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切实加强各类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组织实施,并作为政府“河长制”重要考核内容,加强对实施方案和执行结果的检查评估。并做好与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现有各类水利专项规划和其他行业规划等的衔接协调。
        4.2积极筹措资金
        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地方公共财政投入。鉴于规划项目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各地应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筹措配套资金。一方面,各级财政应加大对规划项目建设投入的支持与扶持力度,把工程建设资金纳入预算,各级财政设立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另一方面,在各级水利建设基金、预算内水利基建投资、防灾减灾等有关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同时对于农村生态河道基础工程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优先批复。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资生态河道治理与保护。
        4.3强化建设管理
        按照“清四乱”常态化要求,掌握河岸变化和利用情况,及时处置非法占用河道及设置障碍行为,保持河道水面率不下降。加强农村河道水生生物保护,落实禁捕退捕工作安排,制止违规围网养殖、违法捕捞、电毒炸鱼等行为。组织开展水面漂浮物打捞,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河岸绿化美化,实现农村河道环境持续向好。
        4.4发挥示范引领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农村生态河道综合规划建设,建设水美乡村,推进农村生态河道规划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准确把握治理的目标任务;注重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治理标准和模式;加强统筹协调,处理好示范引领与整体推进、水域与岸上、建设与管护的关系;健全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的主体作用。通过试点工程的开展,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形成示范带动效益,全面改善治理区的农村水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
        4.5加大宣传力度
        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群治工程,不仅仅需要一些工程治理措施,还要加强工程的维护和河道的管理,河道的管理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离不开环保、建设等部门的支持,需要社会的共同参与实施,因此要大力发动群众参与。向群众宣传讲解《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涉河法律法规,增强群众河道保护意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意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各种舆论宣传工具,注重突出大众化、科普化,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谋余, 龚 淼.我国农村河道整治的现状及问题[J].水资源保护. 2015(31):42~43.
[2]傅 强.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措施探讨[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6(11):23~24.
[3]冯赟昀,杨司嘉. 农村河道与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区别[J].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12):77~78
[作者简介]王丽丽,(1986.10),女,籍贯:山东省乳山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水文规划。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