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电气火灾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10月上   作者:叶水荣
[导读]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逐年增加,对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校师生数量增多及校园建筑功能的复杂化也给消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宿舍尤其是女生宿舍是火灾高发区域,同时违章用电及电气线路老化是火灾产生的主要原因。

广东中山市消防救支队   叶水荣   528400

摘要: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逐年增加,对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在校师生数量增多及校园建筑功能的复杂化也给消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宿舍尤其是女生宿舍是火灾高发区域,同时违章用电及电气线路老化是火灾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应加强高校校园规划、升级改造建筑电气系统、提高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强化消防安全管理监督,以有效杜绝高校火灾。
关键词:校园  电气火灾  原因  防范对策
        引言:
        高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场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据相关统计,几乎所有高校都发生过或大或小的火灾事故,轻者烧毁宿舍或一些基础设施,重者引发人员伤亡,给高校造成巨大的物质和人员损失。因此,消防部队要了解掌握高校火灾特点,采取正确的扑救措施,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才能有效地保护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保护好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
        1、高校消防安全现状
        据统计,2007-2017年在网络上可查询的有165起高校火灾案例,共涉及46座城市的150余所高校。高校发生火灾次数最多的场所是学生宿舍,占比为68.71%,其次是食堂、实验室、教学楼,分别约占12.88%,7.36%,3.07%,其他场所的火灾发生次数占比较低。这说明在高校内,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是火灾高发区。此外,笔者特别将男女生宿舍分开统计,发现女生宿舍火灾发生次数占全部宿舍火灾的64.3%,大大高于男生宿舍的火灾发生次数,占整体高校火灾的44.17%。因此,加强对女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刻不容缓。而在这些案例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使用违章电器,占全部起因的38.65%,其次是线路老旧、私拉电线、油烟管道被引燃、充电设备无人看管等,分别占比6.13%,3.68%,7.36%,3.68%。所涉及到的违章电器有吹风机、热得快、卷发棒、电热毯、取暖器、电炉、充电瓶等。违章电器引发火灾的具体原因又包括:使用过程中发热造成线路短路引发火灾、使用过程中停电但忘记切断电源、电器品质差造成线路短路、充电设备长期无人看管等。对此需予以高度重视,以规避因使用违章电器而带来的火灾风险。[1]
        2、高校火灾危险性及火灾原因分析
        2.1老旧建筑耐火等级偏低
        许多高校的建校历史悠久,有的甚至近百年。在一些历史久远的高校中,一些老旧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大多采用砖木结构。由于在建筑设计初期,防火方面的规范制度不完备、不健全,存在诸如防火间距小、耐火等级低、大量使用易燃材料等许多先天性火灾隐患,发生火灾后极易燃烧和蔓延。同时一些校园内道路狭窄,发生火灾后大型消防车难以接近,容易错失火灾扑救的最佳时期。
        2.2电气线路陈旧老化
        高校内老旧建筑其电气线路年久老化,安全疏散和电气线路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旦着火,火势蔓延迅速,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另外,老旧建筑在铺设电源线时普遍采用明线铺设,部分高校电路设计负荷仅考虑普通照明要求,电力配置较低,无法满足实际用电需求,由于近年来用电设备增多,加之学生在宿舍中违规私拉乱接电线、随意使用电炉、电饭锅等大功率电热器具,造成线路超负荷运行,一旦漏电、线路短路,极易引发火灾。[2]
        2.3违规封堵疏散通道
        学校内各种场所人员相对密集,但存在部分安全出口数量和疏散宽度不够的问题。有的高校只从日常的防盗和学生人身安全考虑,而忽略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在宿舍和教学楼安装铁栅,在安全疏散出口处加锁,发生火灾时严重阻碍逃生和灭火救援,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另外一些学校的建筑在设计建造时,存在消火栓和消防用水设备不足等现象,使得发生火灾时,因消防设施不完备,不能及时灭火,耽误最佳战机。
        3、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应对措施
        3.1加强校园建设的规划管理
        加强校园规划管理,严禁校园内乱搭乱盖。基建部门应认真学习相关消防法规,聘请相关的法律顾问,严格遵守规划法规,避免出现违规违建现象。根据建筑情况,增设应急照明及火灾报警装置;在人员密度大的场所配备消防应急箱等灭火及逃生装备;为学校安保人员配备必要的灭火、救援设施;在科研、教学以及学生宿舍等场所安装智能消防系统,保证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淋系统等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确保实验设备本身不存在火灾隐患。按规定在教室、宿舍、实验室等公共场所配置灭火器,对于过期和有缺损的灭火器进行及时维修更换,应确保广大师生在火灾发生时都能及时找到身边的灭火器。[3]
        3.2进行校园建筑的电气线路升级改造
        我国许多高校建筑老旧,电气线路安全负荷偏低、老化严重,因此必须根据现实需要加强升级改造,增加导线截面,更换老旧电气设备,提高供电功率,增设电气线路的自我保护装置。例如,增设一些先进的供电管理系统,在学生使用违规电器时能自动断电,以全面提升校园供电系统的安全性。[4]
        3.3将消防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切实提升学生自防自救能力
        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如可以利用新生军训等教学环节,将消防安全知识、灭火、逃生、急救等方面的内容纳入其中,也可以单独给学生增设通识教育课,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部分重点讲授消防法律法规、火灾危害,实践部分侧重于逃生技巧和火灾扑救的演练,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自防自救能力。
        3.4建立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不应只限于学生,还应纳入教师、宿舍管理员、保安、食堂工作人员、校内工作人员家属、商铺经营人员等。学校要发挥学生和社团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站、校内微信公众号等受众较广的平台宣传消防法规、消防科学知识和基本常识;也可以邀请消防专家到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讲座,宣传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3.5制定和完善应急疏散预案,定期演练
        学校应结合实际制订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预案应包括组织机构、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应急疏散组织程序和措施、扑救初起火灾程序和措施、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等内容。学校要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1次演练。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受众面,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同时不断完善预消防演练预案,以此增强学生的初期灭火、逃生自救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4、结语
        综上所述,火灾对人的伤害巨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高校及消防部门应提高火灾防控的重视度,加大火灾防控及消防知识宣传力度,促使高校师生及员工详细的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从自身做起,排除火灾安全隐患。并从源头上抓起,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杜绝高校火灾事故的发生,切实确保高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鸣飞.浅析校园用电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9,152(10):208-209.
[2]苗慧燕.高校火灾特点及扑救措施[J].安全,2018,39(4):58-60.
[3]孙晓宇,史清华.高等学校学生公寓预防电气火灾安全管理与设计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527(05):260.
[4]史纯江.高校学生公寓电气设计特点[J].建材与装饰,2017,44(501):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