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1月下   作者:陈悦平
[导读] 目前建筑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的数量不断增多,该结构形式能有效提升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性能。因此,该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高层等工程建设中。文章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特点及技术管理措施等内容进行详细探讨,希望对同类工程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汕头市建安(集团)公司   陈悦平

摘要:目前建筑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的数量不断增多,该结构形式能有效提升工程的稳定和安全性能。因此,该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高层等工程建设中。文章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特点及技术管理措施等内容进行详细探讨,希望对同类工程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管理
        前言
        框架结构技术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整体性能好、结构布局灵活、施工技术成熟等优点,目前已在我国高层建筑工程广泛应用。虽然框架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安全性,但建筑结构会随着楼层和高度的提高而出现新的特点,即竖向构件和构成所承受的重力和载荷都是逐层递增的,因而其所采用的柱体和墙体的规模和尺寸必须较大,这样就对框架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框架结构施工涉及多个工序和环节,施工期间容易受到多种因素作用,如管理稍有松懈,就会造成质量和安全隐患,对整体工程质量及使用寿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项目部有关技术管理人员,一定要根据框架结构施工重点和难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方案,为高质量完成各工序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涉及的工序比较多,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分项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
        1、钢筋工程技术分析
        由于框架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安装大量钢筋,做好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要针对施工过程经常出现的接头焊接不合格、主筋移位、搭接长度错误、节点构造不合规等问题,采取应对措施,做好技术及质量防控工作。
        (1)在进行绑扎梁柱箍筋时,先要确定其准确位置,然后垫好砂浆垫块;
        (2)完成绑扎钢筋骨架后,需重新对轴线进行校验,同时检查钢筋,以免出现漏扎情况。
        (3)设柱部位的封口箍筋,要安装到预浇层的上方,确保捣砼后柱筋位置准确。
        (4)施工期间,不得踩踏已安装完成的梁板筋。浇筑混凝土时,应派出专人管理钢筋,如发现变形问题时,需马上予以纠正。
        2、模板工程施工
        (1)安装基础模板。
        完成垫层作业后,应每天安排专人根据轴线对水平基础进行测量,同时测量边线,标记暗柱角,安装基础模板时按已标注好的控制边线对材料支柱进行固定,以保证模板硬度以及稳固性,提升其承载力。安装基础侧模时,要对其垂直度进行控制,控制误差低于3mm。垫层与模板底部相会处,容易产生缝隙,需用细水泥砂浆填充,避免出现漏浆问题。用线校直模板上口,保证其边线顺直。
        (2)主体结构模板。
        主体结构中模板支撑体系中,立杆是关键。在安装模板作业时,要保证安装立杆的平面坚实牢靠,上层模板和支架安装完成后,要保证其有足够的承受载荷能力,避免压垮主体结构。严格按照有关工序进行支模作业,确保每道工序安装固定后,才进行后续工序施工。
        (3)模板拆除。
        当混凝土强度达到拆除条件时,才能拆除模板。拆除过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必须严格执照有关原则和顺序进行拆除作业,专人指挥。后续支立先拆除,先支立的最后拆除;先拆除承重较轻的支架,最后拆掉承重大的支架;先拆除支撑部分模板,最后拆方木模板。被拆除后的模板要进行妥善处理,质量完好的可以回收利用,用于下次施工作业中,对不能利用的问题模板要另行处置。
        3、混凝土工程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混凝土材料配合比、运输、浇注及及养护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
        (1)先要对各种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配合比确定后,则必须按相关比例配制成混凝土材料。现阶段大部分建筑工程均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从搅拌站运送达施工现场后,再由施工人员进行作业。因此,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运送时间及材料流失问题,保证混凝土匀质性,避免出现分层离析及初凝等问题。



        (2)浇筑混凝土:
        浇筑前要再次对模板和支架等进行查核,包括其位置、标高、尺寸等,保证准确,并清除内部积水和垃圾。浇筑混凝土时,要合理控制浇筑层厚度,保证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浇筑作业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如需要设置施工缝时,应在浇筑前确定具体位置,通常会安置在建筑结构中受力薄弱部位。浇筑作业初期,混凝土会产生大量气泡和空洞,要采用振捣棒对其进行振捣,在振捣过程中注意避免振捣棒碰撞预构件以及钢筋等,以免产生位移问题。当混凝土表面没有出现气泡、泌水等现象时,密实性符合要求后,停止振捣作业。
        (3)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要根据规定要求及时对其进行养护工作。在规定的养护周期内。要在混凝土表面加盖麻袋等设施,并进行定期浇水和保温工作,实行保湿养护,避免出现混凝土开裂等问题。
        二、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是重要的技术文件,指导整体项目施工,编制时必须结合有关规范文件、设计文件及项目规模、特点等实际情况,保证编制质量。文件涉及框架结构施工的各方面,包括制定施工技术方案、组建项目管理部、总体布置施工、划分流水、进度控制、资源分配、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等,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以及施工现场各项管理措施等内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有较强的操作性。
        2. 施工前技术准备
        (1)为确保框架工程有序开展各项施工活动,施工前项目部有关技术及管理人员,要详细审核工程项目的基本资料,如框架结构的建筑高度、施工应用的钢筋、混凝土及模板材料等施工中用量较多的材料,其质量、规模、型号等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此外,还要对施工图、项目施工条件与周围环境等情况,进行了解决和掌握。 对用于指导施工的框架建筑图,要认真分析,保证其和梁柱的构造一致,拉结筋的形状、尺寸规格及技术要求要与施工图相符。 如果图纸出现修改或变更时,要在有关位置进行标注,以保证施工时不会出错。
        (2)施工材料质量对整体框架结构施工有直接影响,凡进入项目部现场的所有材料,均要安排专人严审质量关,以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尤其是施工用量较大的钢筋、水泥等材料,需要检查其型号、生产日期、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等。经初检合格后,还应抽取相应样本复查,确保所用材料质量符合施工要求。
        3.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做好施工阶段所采用的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是保证框架结构质量、安全的关键,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管理。
        (1)在施工现场组建技术质量管理部门,以项目经理、技术、管理等相关人员为领导班子,对项目施工全过程技术与质量进行管理,规范各工序施工技术、工艺及质量管理,确保工序质量合格。
        由于施工现场聚集了不同专业的大量作业人员同时施工,很多工序存在交叉施工情况,技术管理人员要结合项目进度情况,合理安排不同工序及作业人员进场施工时间,统一调度所有施工队员及人员进场时间,进行流水作业,确保各工序顺利衔接。对施工期间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要及时解决。
        (2)认真执行各项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技术培训,保证其熟悉施工图纸,按规范标准进行施工。
        (3)施工期间,有关技术及质量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各工序进行检查及指导,强化三检制度,对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工序,一定要返工重做。
        4、竣工阶段质量控制
        所有工序完成施工后,均需要由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对工程进行自我验收,查找出现质量隐患的工序及部位,采用措施解决后,再通知业主、监理以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人员进行综合验收。此外,施工期间会形成各类技术文件及资料,要安排专人进行收集、整理并归案,形成技术档案,要妥善保管。对工程施工所出现的设计及工程量变更等,应详细记录并保存各类依据及文件、图片、视频等,为工程顺利进行竣工验收提供技术性档案和文件支持。
        结束语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涉及的工序和环节较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结合该技术的特点,做好有关质量和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指导施工,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充分发挥该技术作用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丙章.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07):.
[2]吴春瑶.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7):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