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土地整治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1月下   作者:刘丹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可用土地资源总量逐步减少,大力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成为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在实际土地资源整治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至关重要。

黑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  刘丹    邮编:15009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可用土地资源总量逐步减少,大力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成为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最重要的工作目标。在实际土地资源整治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至关重要。
关键词: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主要因素;研究
        前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变动较快,会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不足,浪费严重的现象。因此,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尤其是提升生态建设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新型工作理念和技术支撑体系下,构建新型工作体系,从而推动土地整治工作更为全面地发展。
        1土地整治项目管理
        完整的土地整治项目流程包括立项申报、设计、政策管理、检验等管理工作。项目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对于项目的管理就是对人员和整个项目开展的管理行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是将能够利用的土地当作主要内容,将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技术应用到项目管理之中,从而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更好地完成对项目的有效管理。
        2当前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规范和完善的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完善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机制能够确保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是土地整治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就目前来看,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中普遍缺乏完善的规范和管理机制,给土地整治项目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阻力,造成了诸多不便。缺乏管理机制的原因如下。一是相关政府部门对土地整治项目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土地开发的框架认识存在严重不足,缺乏科学、规范的理论体系,影响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在实际项目管理过中缺乏政策性、理论性的依据,缺乏对相关工程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对土地的预算能力、风险评估能力以及相关预警机制等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不科学、不合理,难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
        2.2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周期较长
        一般来说,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周期较长,项目有一次性的特点,不具有重复性和可逆性。对于土地整治项目来说,从项目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耗费一定时间,整个周期相对较长。一个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一般要经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项目管理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如领导班子调整、技术骨干流失及其他外在因素等都可能导致项目周期延长。此外,一些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中介机构为了节省经济费用,往往减少管理人员,导致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敷衍了事,设计工作缺乏专业性,影响了土地整治的有效性,为土地整治遗留下隐患。
        2.3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变更缺乏规范性
        对于土地整治项目来说,一旦确定了设计方案,就不可随意变更。但就目前来看,随意变更设计方案的现象仍然较为频繁,主要表现为随意调整规划、变更设计方案,使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如果土地整治项目变更后未及时申报,就会出现上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降低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质量,还会影响整体项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制约了项目管理的质量和进度。
        2.4资金来源单一
        从目前情况来看,土地资源整治项目的经费大多依赖政府投资,甚至有些土地资源整治项目的所有经费均来自于政府支持,社会资金较少参与到土地整治工作中。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资金压力,也极易加重各类土地资源整治项目对政府资金的依赖性。一旦政府资金不到位,就会影响到土地资源整治的最终质量与效率。



        2.5缺乏健全的耕地评价监管机制
        高效评价耕地资源质量,是土地资源整治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我国现今恰恰缺乏健全的耕地评价监管机制。在实际操作中,相关部门或者单位未严格执行制度规范,导致农业主管部门无法有效参与到土地整治管理工作中,进而影响土地资源质量评价监管,引发耕地利用与整治管理失衡。
        3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主要措施
        3.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土地整治项目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健全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机制,推动整治项目的开展。首先,需要构建促进土地资源发展的决策机制。通过完善机制来推动项目整体工作质量提升,提高工程效率,缩短项目工期。其次,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监督来提升项目的效率,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更好地促进资金流动和使用,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并依托监督机制来构建更加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体系。再次,要对项目实施综合管理。管理人员要切实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规划管理层次,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综合研究,推动项目顺利运行。
        3.2提高相关项目管理人员的职业能力
        对于土地整治项目工作,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直接影响项目的管理质量。要从提升人员素质角度入手,推动整体项目管理水平提升。首先,要强化思想建设。土地整治项目要定期开展教育与培训,强化管理人员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认识,提升重视程度。其次,要建立起完善的晋升机制,给管理人员发展的机会,引导整个项目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要让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知识,推动土地整治项目有序开展。
        3.3提高设计变更的管理能力
        对于土地整治项目来说,初始设计方案贯穿于项目整个周期的可能性并不大,土地整治项目存在因实际工作而调整变更的情况,为此需要切实提升设计变更的管理能力,以更好地推动项目有序开展。土地整治设计方案变更需要在上级相关部门批准后再开展,不可随意增加土地整治项目的范围与区域,也不可随意调整项目的实施规模。项目设计变更要经过审批,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备案再变更。对于一些特殊的工程,为了确保其有效性,需要组织相关专家、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并按照相关程序组织上报和审批,批准后方可实施。
        3.4积极引进社会资金,提升土地整治资金的多元性
        资本具有驱利特征。在现实中,由于土地整治项目的整体回报率较低,这使得社会对土地整治项目的投资积极性欠佳。为了拓宽土地整治项目资金渠道,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引导,出台税收优惠等措施来吸引社会资金的流入,尤其需要引导农业企业或者种粮大户的投资积极性。对于一些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土地资源整治项目,相关部门可以采用招标方式来吸引社会资金流入,或者可以借助土地承包优先、承包价格优惠等措施来提升社会资金参与的积极性。
        3.5加大耕地质量评价监管力度
        首先,在管理工作中,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耕地质量评价机制,全面勘测所辖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将所获得的数据资源纳入相应数据库,为后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充足的数据信息支持。其次,在土地整治管理工作中,项目实施单位需严格按照制度规范对规划进行报备管理,防止出现手续不健全等问题。再次,在土地整治规划过程中,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全面监察整治工作全过程,并采用先进的质量验收评定方法,全面提升耕地整治管理质量。
        4结束语
        大自然所赠予人们的这些丰富广阔的土地资源与良好的生态环境,都是非常宝贵且不可或缺的。国家意识到了这些资源对于人们生存生活的重要性,便提出了相关的可持续性发展,希望能够以一定的措施,来提高相关珍贵的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维护生态的和谐与文明。伴随这些措施的的颁布,相关问题也开始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孙振宇.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4):108.
[2]张文杰.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莱西市夏格庄镇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一些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7):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