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与体会 向勇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2期   作者:向勇
[导读]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主动性、实践性、过程性和开放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研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

向勇   四川省阆中市江南初级中学校  637400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主动性、实践性、过程性和开放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研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来源,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085-01

        引言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数学学科要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开展自主式教学、兴趣式教学。教师通过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促使学生的思维意识、行为能力科学地培养,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深入探究的能力,为高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准备。另外,教师要结合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特点,设计适宜的学习方案,让学生在研究性思维的启发下,有效平衡“教”与“学”的关系,进而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挖掘数学内涵,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组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要想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组织一定的探究活动,以此让学生产生对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证明数学理论的有效途径,以往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进行一系列验证教学的都是教师,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探究性活动缺少必要的学习兴趣,而探究兴趣是保证教师能够更好地投入学生学习兴趣中的主要动力源泉,而能够让初中生产生探究兴趣的内容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参与感,并且能够从参与中获得满足感的探究活动。初中阶段的学生好胜心极强,又渴望被重视,因此,若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探究性活动,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被有效激发出来。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类活动开展探究性活动,这类活动可以应用在课中练习的环节过程当中,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数学知识。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时,在学生初步了解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后,教师可以在课中练习时布置几道论证题目,然后让学生利用学习的知识自行证明,教师此时可以将此作为一场比赛,规定论证探究的时间,选出正确率最高的前三名,予以适当的奖励和表扬,以此满足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也可以将探究性活动与课后作业相结合,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思考的作业,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后教学的时间去进行探究,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探究的过程,以此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二、设计分层探究内容,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每个班级学生都会存在能力差异的现象,所以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灵活运用分层教学,帮助学生确定符合他们水平的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所以,在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在水平和能力上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探究性问题和项目,让他们可以有目的、有方向地学习,既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解决数学问题,掌握基本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向更难的知识挑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整式乘法》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性将探究学习的目标分为三个部分:在有效的问题和情境中了解单项式乘法的意义;掌握和学会分析单项式乘法的法则;会利用法则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而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该内容,还需要学生结合初一学习的类比有理数运算进行整式运算的基础知识,所以对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关注他们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在课前为他们安排复习旧知识的任务,以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具体的题目来引导学生复习幂的运算性质,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可以全面掌握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更好地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转化,降低新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这对促进其积极投入新课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样,学贵在用,实践也是锻炼和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把教材中的“死知识”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灵活运用,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首先,鼓励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行与数学信息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如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问题、城市的绿化率问题,以及家庭日常开销下如何避免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在学生搜集信息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锻炼,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
        其次,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来审视问题,也提高了其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最后,安排探究性的实践作业。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方法之一。同时,新课改下的数学作业形式也要求要根据学期,布置特色作业、布置有实效的作业。据此,教师可以布置体验式、探究性的实践性作业。探究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锻炼,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和自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习差异、认知能力、理解水平等,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促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要具备研究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初中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数学综合知识的拓展能力,全面缩小中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差异,有效地实现数学知识教学水平均等化、数学成绩均衡化的目标,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灵华.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0(26):45-46.
[2]沈爱华.浅析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08):13-14.
[3]张富强.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学周刊,2019(01):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