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音乐之源,弘扬民族文化——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2期   作者:陈澄
[导读] 文化传承作为一个宏大的命题,在民族文化中民族音乐文化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民族音乐的传承在中国民族文化的整体性传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音乐的发展,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传承音乐之源。弘扬民族文化。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期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陈澄      西安高新一中沣东中学
【摘要】文化传承作为一个宏大的命题,在民族文化中民族音乐文化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民族音乐的传承在中国民族文化的整体性传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音乐的发展,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传承音乐之源。弘扬民族文化。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期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高中音乐;传承;民族音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096-01

        民族音乐是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进,将民族音乐知识渗透到高中音乐教材当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民族音乐的多样化,在激发其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的基础上弘扬民族音乐。在音乐课堂当中,教师需要通过民族音乐创设轻松、开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对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创新、丰富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文艺活动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熏陶进行延伸。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培养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自信心,同时满足学生们音乐方面发展的需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类学科,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音乐学科未被纳入到升学考试范畴,因此许多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缺乏对音乐教学的重视,从而造成在音乐课堂中教师普遍以传授基础音乐知识为主,而学生也仅仅将音乐课当作一门放松身心的课程,忽视了对音乐素养和对学生思想观念与价值文化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于文化传承的制高点,创设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的音乐风格进行讲解时,如对于壮族的民歌风格,教师可以通过将班级学生进行男女分组,利用壮族特有的习俗“对山歌”营造浓厚的民族音乐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民族音乐氛围中感受壮族歌曲的押韵美,同时也增添了音乐课堂的乐趣,在“对歌”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壮族人民的音乐文化的印象,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二、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多元化教学
        教师要学习优秀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学会欣赏不同的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耐心讲解不同民族音乐的时代背景,鼓励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举例来说,在学习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这首民歌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山东地区的风土人情;在学习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州》时,教师可以介绍江苏地区的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将情感体验教学应用其中
        民族音乐教学,离不开情感的激发,只有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音乐才能提高学生的民族歌曲演唱能力及民族舞蹈表演能力。每一曲声乐作品,每一支民间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意境,是特定创作背景下的产物。因此,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声乐老师要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让学生学习和体会曲目的创造背景,了解和掌握曲目的内涵情感,使学生在民族声乐学习中深刻领会曲目的思想和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真正达到发于声、及于情的演唱目的,老师还要对学生的气息、发音等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把握演唱基本技能,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结合虚拟情景,让学生将自己置身情景中,对民族音乐曲目的演唱能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利用所学的声乐知识,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更好的诠释演唱歌曲。在民间舞蹈的学习中,教师应首先对整支舞蹈的故事性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再对舞蹈动作进行有效分解,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音乐的文化
        实际上,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不是独立而存在的,任何一种艺术背后,都是依靠大量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作为支撑的,对于中国的民族音乐课程来说,同样如此,在高中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必须要谨遵素质教育的内涵,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不断的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活动的深化,令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时候能够树立起爱国主义情操,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也能够使得学生了解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能够养成多元且包容的文化意识习惯。在这种多种文化的结合之中,使得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可以对不同的音乐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和鉴赏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曲艺篇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本地区内的传统文化特色,结合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音乐项目,通过一些区域型,适合巨幕形式来开展教学,这些内容很有可能在学生们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听到过,所以是相对比较熟悉的,这样就减少了教师的沟通成本和语言成本,使得学生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带着好奇进行学习。除此之外,在学习电影音乐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选取一些更加具有代表意义的电影内容,令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音乐作品能够为电影节奏和电影表现所带来的效果。
        结语:
        随着人们对于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视,教师应该重视民族音乐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创新,从而能够促进民族音乐教学的深化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冉.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乐感及鉴赏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03-104.
[2]罗莉芬. 浅析乡土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A]. 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0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七辑)[C].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四川省科教创客研究会,202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