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 陈鑫颖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2期   作者:陈鑫颖
[导读] 初中生既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实践者和参与者。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让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茁壮成长,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来对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设计,让学生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可以有效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实效性。

陈鑫颖   福清东张中学
【摘要】初中生既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实践者和参与者。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让学生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茁壮成长,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来对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设计,让学生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可以有效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实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价值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089-01

        引言: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思想文化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冲击而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未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和完整的思想道德体系,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需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通过创设情境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且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独特的体验,从而真正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其次,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灵活地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在情境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1]。例如,在讲解《做守法的公民》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个天平的照片,照片上配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文字,以此让学生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个道理有较为浅显的认识。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如下的案例情境:国庆节期间,小花和小明两人去当地的文化博物馆参观,两人每看见一件藏品都会大声地发出“哇”的声音,引起了周围参观者的不满。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发现以后对其二人进行了多次劝阻,但他们仍然我行我素,不断发出声音。工作人员无可奈何之下,选择报案,最终小花和小明两人在派出所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教育。教师展示案例后提出问题:“他们两人违反了哪些法律?通过这件事,你有何启发?”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作为有素质的公民,应该注意分寸,听取别人的劝解。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学生的法治观念得到了有效的树立,明白了在平日的生活当中要遵纪守法、努力践行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2]。



        二、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而德育的有效开展需要依赖于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课堂教学的效果远远比不上实践的效果,作为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积极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科学有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3]。例如,教师可以以“爱国”为主题,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和带领学生参与各种各样具有“爱国”性质的活动,如参观抗战纪念馆、观看升旗仪式等。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活动中所包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明白“爱国”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来做到“爱国”。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使其在生活中不断地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
        三、在实际案例中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多数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对于学习这门课程有抗拒心理,从而造成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此,教师可以提供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把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4]。例如,教学《勇担社会责任》时,教师就可以在正式教学之前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合格的中国公民,在社会中应当要承担哪些责任?教师应先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然后让几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见解: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尊严和统一、恪守社会规则等。接下来,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及的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补充:学校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承担的是“爱国”的责任;教师认真备课、学生按时按量地完成作业,承担的是“敬业”的责任。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生活实例,学生很容易将生活当中的某些常见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结束语: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也开始被各个学校关注,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当利用好各种辅助工具来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这样才可以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逢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成才之路,2019,000(033):21-22.
[2]马雪梅.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00(014):138-138.
[3]陆泽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006):144-144.
[4]黄菊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法治课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003(014):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