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培育的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2期   作者:王媛媛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仅仅让学生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背诵,不足以使他们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才能真正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本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创新教学模式,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利用课前导读,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王媛媛   襄阳东风中学  湖北  襄阳  441004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仅仅让学生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背诵,不足以使他们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才能真正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本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创新教学模式,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利用课前导读,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142-01

        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初中古诗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古诗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传统文化融入古诗教学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具体而深刻的探索,以期提高古诗教学的实效性,弘扬传统文化。
        一、创新教学模式,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陈旧、枯燥的教学方法,创新古诗词课堂,使传统文化自然融入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习一些精神文化,拓宽视野视野和思维。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在讲到《醉翁亭记》这篇著名的游记时,教师可以结合欧阳修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来对这篇文章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了解欧阳修当时的情绪和人生经历之后,再对《醉翁亭记》这篇文章进行解读。教师还可以通过欧阳修带领唐宋八大作家,横向比较这八位杰出学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故事有更深刻的了解。这样,学生就可以学习古诗文,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加深对古诗文思想内涵的理解。
        除此之外,在讲到《出师表》这篇古文时,教师可以渗透对联教学,让学生对“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副赞扬诸葛亮的经典对联有所了解,并引出评价其他历史人物的对联,例如杜甫、蒲松龄、司马迁、勾践,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和创新,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对联的同时,了解到对联的规则和对仗方式,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对联,对我国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有一个广泛的认识。想要使学生对对联的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一场对仗比赛,教师可以收集多个对联,给出上联,让学生自由发挥,对出下联,并根据学生对仗的工整程度、意蕴、思想深度为其打分,得分最高的同学为获胜者,获胜者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有关对联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游戏中、比赛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乐趣,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二、利用课前导读,弘扬传统文化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阅读指导来弘扬传统文化。这样,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之前就可以初步了解古诗词背后的传统文化故事,有利于他们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改变了以往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更强。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当讲到《桃花源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具体讲解课文之前,给学生介绍魏晋时期人们的疾苦生活,介绍当时人们的思想状态,在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思想状态、生活状况有所了解之后,再引出《桃花源记》的讲解,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教师利用传统文化来完成课前导读,使学生对本篇文章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学生在理解《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能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此外,在课前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新文章时有更好的学习状态。如何设计多种课前阅读指导方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孩子的娱乐方式和喜爱的动漫、电影、游戏等,并将这些元素融入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到《水调歌头》这首词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以此来进行课前导读,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水调歌头》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我们还可以向孩子们推荐一些优美的古诗词歌曲作为歌词,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国优秀古诗词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逐步形成弘扬传统文化和古诗词文化的重要意识。
        三、开展实践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应认识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亲临我国历史名胜,体验古诗文所描绘的各种风景。这样,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在游览名胜古迹的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树立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实践活动也能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更感兴趣。比如,在讲到《三峡》《岳阳楼记》这类文章时,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到实地去考察和感受,让学生在亲身的体会中了解三峡的波澜壮阔,了解三峡的奇妙景观,感受岳阳楼的壮观和大气,体会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我国五千年历史的厚重感。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三峡》《岳阳楼记》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的情感内涵。
        除此之外,在讲到二十四节气歌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不同节气感受气候、温度、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利用生活实践,让学生对节气歌这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切身的体会,使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师也可以举办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书画展览会,让学生搜集每一个表现不同节气的诗歌、画作、影像,并将同一节气的相关内容归纳在一起,让学生观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每一个节气的不同特点有更加深刻、立体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在查找资料、搜集资料的实践过程中,对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更强的个人能力,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然,要使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邓攀.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卢夏夏.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3]王燕飞.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 2021,(0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