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3期   作者:刘敏
[导读] 大多数小学生都会在小学时期贪玩好动,因此,很容易给课堂教学的效果带来很大的干扰。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就需要班主任借助有效力量展开对学生的管理,从而不断地提升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刘敏   安徽省萧县赵庄镇中心小学  235241
【摘要】大多数小学生都会在小学时期贪玩好动,因此,很容易给课堂教学的效果带来很大的干扰。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就需要班主任借助有效力量展开对学生的管理,从而不断地提升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103-01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良好品格的建立和个性发展,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中各种新思潮风起云涌,社会的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之变革,社会结构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文化间的碰撞既让青少年开阔了视野,同时会让部分青少年陷入彷徨。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得学生可以更加轻松便捷地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信息,在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受到的信息轰炸,无疑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之间的联系
        在小学教育阶段,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都占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若能够有效地融入班级的管理模式,就能使小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班级管理内容的不断变化中,语文的教学方式随之发生改变,最终让每名小学生都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对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更加理解,也能同时理解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在进行班级管理的同时,班主任应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并做到团结友爱,虽然听起来很好实施,但实际行动起来却有很大难度。特别是针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生理乃至心理的发育都不够健全,很难理解到老师提出要求的真正意义。若能够有效地将语文的教学与班级管理进行结合,小学生就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到班级管理的真实意义,它能够将班主任与学生进行连接,最终促使语文教学成为一种良好的沟通渠道。
        二、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班主任应结合语文的语言艺术提高管理水平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此期间是非常需要家长和老师能给予关注和照顾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学校度过,班主任自然成了他们的最亲近的人,这时如果班主任在平时的言语中表现得特别严厉,会让学生有抵触心理,不想与老师相处,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


对此为了能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班主任可以有效整合语文知识中的语言内容,利用风趣幽默的话语让学生得到心情的放松,比如,在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知识中,如果遇到有学生犯错,也可以用温柔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从心里明白自己的行为是有哪些不足之处,并及时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端正学习态度,追求自身进步。
        2.2通过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进行德育的渗透
        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含着听、说、读、写等多个教学版块,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就是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来对学生进行渗透与引领的。因此,教师应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具体实践环节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身道德品质潜移默化的提升。首先,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项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挖掘、德育价值感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积极地通过阅读教学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容的传递。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刻的阅读与理解,并在阅读教学过程集中地对五壮士掩护乡亲的壮举进行细致的讲解,使学生感受到五壮士不畏牺牲、保护人民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这样就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深受文中情感及良好品质的感染,实现了对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实现了德育效果的增强。其次,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集中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与引领。
        2.3建立家校共育桥梁
        家庭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结合其实是联合双方的力量来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力,家校合作的前提是双方能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学校和家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分工不同,且各有所长,如果能够形成合力势必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家校合作的理念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而是需要形成统一的目标、明确的合作形式以及具体的执行方法等内容。学校和家长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除了学校的教育,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培养当中,从而形成双向配合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班主任需要承担推动家校共同开展的责任。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这不仅体现了各个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对人们的综合素质也产生了有效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小学语文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教育管理责任,同时结合日常的教育内容,在基础语文知识的教育上,开展全过程的班级管理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和综合价值意识。
参考文献
[1]王芙蓉.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家长,2020(24):31+33.
[2]李文华.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长江丛刊,2019(22):155+163.
[3]农永怀.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J].农家参谋,2018(12):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