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3期   作者:宋裔杰
[导读] 体育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能动性,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课外结合;体育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相互联系与配合,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及时参与和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爱好,并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更好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宋裔杰   汕头市龙湖区林厝小学  515800
内容提要:体育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能动性,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课外结合;体育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相互联系与配合,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及时参与和加强激励性的教学评价,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爱好,并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更好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兴趣  爱好  习惯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终身体育  和谐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179-01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课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姚利提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其基本特点体现了“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使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方法的改进,为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开辟了新天地。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要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应改革体育教学
        在新的课程标准与的指导下,体育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能动性,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体育改革深入发展,加强学生对参加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形成,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改进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多种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如我在改进和提高学生急行跳远的教学时,五年级两个班男生共40名,随机分成两组A组与B组(每次课都按第一次课的分组进行教学)。A组教学中,我以远度点评技术,逐步完成四个基本动作环节的教学;复习课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点评最差的动作环节让学生提高。B组:按照正常的教学顺序(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进行教学。同一教材不同教法,A组练习积极,练习次数可达5~6次/课,平均成绩达到3.53米;B组的练习比较平淡,练习次数可达3~4次/课,平均成绩达到3.26米,结果显示:A组在每次课上练习的兴奋性较高,而且每次课都有积极的态度和较高的兴趣,对动作的掌握较快,平均成绩比对照组高0.27米。以远度点评技术的急行跳远教学是教师深钻教材的结果,教师通过钻研,抓住了教材的娱乐性所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吸引和带动学生练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2、改进组织形式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我们必须从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入手。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按照课程标准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这一系列的基本组织形式就是体育课。因此我们必须从体育课入手,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


如我在教学中同一教材不同组织教法,教出来的成绩完全不一样,小学五年级的50M×8往返跑教学中,501班随机选20个男生,采用游戏和多种方式的组织形式,502班随机选20个男生采用自然跑法进行。两班生教学前往返跑成绩无明显差异,501班平均成绩1′35″。502班平均成绩1′40″。501班明显高于502班。在课堂教学中,由于501班组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进行授课和练习,学生上课积极性高,主动参与练习,没有传统授课中的枯燥乏味,使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增,学生锻炼的目的性强,例如:带跑过程中促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和帮助,不仅使差生进步。
        二、应同课内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2007年4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中小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让学生“走向操场、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同时各学校在今后全面深人持久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通过达标争优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我校开展了大课间活动,每天除了课间操放学后再40分钟的体育锻炼,学生对体育运动爱好、兴趣浓烈,体质也增强。
        体育活动的氛围,贴近生活、形式灵活、实用性强、趣味性强、途径方法多样且可操作等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很符合阳光体育的要求,帮助学生提高对体育知识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之一体化而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三、应同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相结合
        体育教学应同课外体育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相互联系与配合,它是学校教育体育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通过运动竞赛,可以宣传体育运动,吸引和鼓舞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推动学生体育运动的开展;检查教学和训练工作质量,总结交流经验,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我对近几届区田径运动会所取的成绩作一个统计,第十至第十四届都取得区总分第一名,金牌总数25枚,银牌14枚,铜牌13枚的佳绩。
        四、应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体育课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养成热爱体育运动的习惯和树立快乐体育观念的催进剂和润滑剂。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和善于把握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以知识塑造学生,以情感感染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应把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应同课外体育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配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要求和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和习惯。
参考文献:
[1]毕永兴.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2):123-125.
[2]李英.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体育风尚,2020(11):106-107.
[3]何景周,周杨.关于中小学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探讨[J].体育风尚,2020(11):120-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