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教媒体为依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3期   作者:贺家岚
[导读] 在语文课程中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课堂节奏加快,忽略了传统教学中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节省上宝贵的时间,使课堂的教学容量增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解决课文中的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及时地进行必要的讲解,作好指导性的点拨、分析,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或引导

贺家岚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中心小学  441108
【摘要】在语文课程中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课堂节奏加快,忽略了传统教学中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节省上宝贵的时间,使课堂的教学容量增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解决课文中的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及时地进行必要的讲解,作好指导性的点拨、分析,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或引导学生与作者、与本文、与同学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运用多媒体手段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兴趣  情感  理解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090-0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辅助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它突破师生之间仅凭语言、概念传递信息的成功之路,“媒传”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景,加强了学生在语文较之于教师单纯的“口传”,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现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有效地使学生由信息的被 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寻求者,充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录音媒体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有的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的。播放朗读录音带,使学生沉浸于某种境界,从而展开想象翅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赤壁之战》这一课,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朗读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带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让学生附属故事情节,他们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教后启发学生并提问:假如曹操知道黄盖是来假投降,“赤壁之战”结果又将如何?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有的说曹操将会设置一个埋伏圈,包围周瑜的士兵,一齐用带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说曹操可能会想办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再进行交锋。总之,曹操知道黄盖来假投降,一定会以强取胜的。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氛围内学习,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展开了想象,培养了说话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运用电教媒体可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又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四、运用电教媒体,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语文的灵魂。由于多媒体课件传递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综合表现力强等特点,教师备课时,在课件中设计了很多资料题目,教学中将各种各样的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及时地进行必要的讲解,作好指导性的点拨、分析,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或引导学生与作者、与本文、与同学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五、运用电教媒体可为思维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师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会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小儿垂钓》第一、二句诗"蓬头稚子学垂纶,側坐莓苔草映身"时,我利用电教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一段曲调明朗、节奏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诵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有的学生这样描绘的:一阵风吹来,嫩绿的柳枝舞动着细细的腰枝;清清的湖面泛起了鱼鳞似的波纹。瞧,小男孩的头发被风吹乱了,短褂也被风吹开了,露出了可爱的红肚兜呢!……教学第三四句诗"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我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男孩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有的说:小男孩不住地摆着小手,似乎在说:"呀,小声点,别过来!别吓跑了我们的鱼儿!"有的说:小男子向他招了招手,好像在说:"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这样,通过想象,诗情画意了然于胸。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语文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