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金
45098119881021****
广西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软地基施工是市政道路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准确分析影响软地基的施工因素,提高软地基施工的技术水平,是当前市政道理工程建设中提高工程质量和性能的重要途径。随着市政道路建设工作的推陈出新,保证软土地基工程质量,研究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加固技术
1导言
软土地基成分包含软黏土、有机土、泥炭和粉粒,但是软土层下部水位较高,若水位接近施工材料,施工材料就会受到腐蚀,降低其实际性能,甚至还会使市政道路工程产生大规模沉降。软土地基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使用会导致路面开裂,如果路基稳定性较差,那么就会干扰到大众的行车安全和行车稳定性。另外,软土地基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就会产生凹凸不平的现象,影响道路工程的实际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作用。
2软土工程特性
软土是指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土,这类土的抗剪强度低、压缩性强、渗透性小,具有结构性。软土一般具有以下特性:含水量较高,空隙比大,含水量一般在35%~80%之间,孔隙比为1:2;抗剪强度很低,一般小于20kPa,变化范围不超过25kPa,有效内摩擦角约为20°~35°,固结不排水剪内摩擦角12°~17°,随距地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米增长率为1~2kPa;压缩性较高;具有明显的结构性,一般为絮状结构;渗透性很小;具有明显的流变性。
3软基加固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软土加固作为市政道路施工中的重要技术,其不仅能够提升市政道路整体稳定性,减少地基断裂和沉降问题,并且其可以有效保证道路施工的整体质量,保证市民的出行安全。同时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应用软基加固技术,可以全面延长道路的使用期限,以此来使道路施工质量满足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交通事业建设,使市政道路提升自身经济效益基础上自身的社会效益也得到提升,实现交通运输体系的稳定运行。
4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加固技术
4.1表层软基加固法
这一软基加固方法主要应用在降水较丰富的地区,在南方地区的市政道路施工活动中比较常见,其所针对的主要是地表水与自然降水。在路基铺设工程中,过高的土壤含水量会降低路基的坚固性,并对其稳定结构造成破坏;常年多雨的地区,后续降水会不断冲刷路基空隙,从而引发路基塌陷、断裂等问题。
表层软基加固法能够降低地基的含水量,在对路基表面进行水源隔离的同时,能够保障内部结构的匀称稳定。在开展加固活动之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路面坡度、当地降水量设定施工计划,并在施工路段开挖排水沟渠,排除地表的可见积水,避免积水渗漏冲刷路基。施工单位应根据路基布设方向挖设深坑,使地下水向深处渗漏,降低路基的含水量。为了控制施工量与施工成本,应对排水沟渠的尺寸进行严格控制,其最大断面宽度应不超过50cm,最大深度应不超过100cm。如果当地的土层结构比较松散,可选用砂砾、碎石等渗水性较好的材料填塞沟渠,在确保其正常排水的同时解决行人通行问题,将可见沟渠建设为盲沟,使其继续发挥排水作用。
4.2换填加固法
受到施工材料的限制,部分施工单位无法选用砾石、碎石等材料开展路基填埋工作,为了保障路基的平整稳定,需要在施工活动中选用大量的软土填埋路基。
但软土的结构并不稳定,路基表面会形成一层较厚的软土层,并在日后的交通运输活动中逐渐转化为软基。对于这一类软基问题,一般采用换填加固法进行处理。在挖除软基表层之后,施工单位可采购并利用砂砾、碎石块、灰土等性质比较稳定的材料进行填埋。与软土相比,这些材料的采购价格较低,可压缩性较小,具有极强的耐腐蚀能力,从而帮助施工单位控制施工成本。
换填加固法能够有效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使路基获得良好的抗压力形变能力,在用砾石、碎石、灰土等材料填充之后,软土层被替代,路基的承载能力随之大大提升。相较于砾石等硬质材料,软土层的渗水性较差,固结时间较长,换填新材料能够大大加强软基的渗水性,避免出现土壤流失问题。砾石间的空隙会使水流向地下运动,使路基的排水能力显著增强。此外,换填加固法能够解决路基的沉降问题,砾石等填充物的硬度较高,其压缩性较差,在软基加固活动中,其相关表现更稳定。
4.3沙垫法
沙垫法应用在土层结构较薄、含水量较高的软地基中。通过在软基表面铺垫土方工布和砂垫层,软基的上层积水能够被尽快吸收,软基的固结速度也能得以保障。部分宽松、坚硬的砂垫层还可作为填土层的排水层,通过与小型排水渠道的相互作用排出路基中的水分,进而降低路堤水位。采用沙垫法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时,应选择品级较高、大小匀称的砂砾材料,以中等颗粒和粗颗粒为宜。
4.4强夯法
来源于法国建筑公司Menard的强夯法正在被应用到软基加固活动中。在以往的建筑活动中,强夯法一般用于地基的夯实作业,但随着市政道路建设的复杂化、专业化,一些施工单位开始尝试利用强夯法解决软基加固问题,根据当前的施工经验来看,强夯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对于土壤结构较松散、软基加固路段比较集中的位置,采取强夯法能够控制分段加固的施工成本,简化加固工序。以黄土高原地区的市政道路建设为例,黄土结构紧密,遇水黏性提升,对软基进行加固需考虑排水、压缩等问题。施工单位可利用8~30t的重锤开展强夯施工,重锤从8~20m的高度落下,依靠重锤的压力破坏土层的松散结构,同时实现排水、夯实等目的;如果路基中含有少量的碎石与瓦砾等材料,重锤能够一并完成粉碎压实任务。与传统的软基加固方法相比,强夯法的操作步骤更简单,施工成本更低。经过强夯法处理的路基强度可提升至原来的1~5倍,最大加固深度可达到10m。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重锤落下时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并在施工范围内产生程度不同的震动,对于人口密集、地下水文环境复杂的地区,并不建议采用强夯法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
4.5预压法
针对不同的运输环境应采取不同的软基加固方法,预压法常被应用在高速公路软基加固活动中。在软基加固环节,施工单位需要对软基路段进行排水处理,使有关路基固结之后自行排除水分,从而成为合格的路基,因此,这一软基加固方法也被称为排水固结法。在当前的市政道路建设中,预压法的应用最为广泛,一方面,其施工成本较低,仅需在施工活动中选择透水性较强的土壤进行软基表层压盖处理便能排除水分,所利用的是建筑物的重力作用,并不需要人力进行干预。对于含水量较高的软基路段,可在软基内埋设竖向排列的排水管,加快排水速度。另一方面,随着运输活动的不断深入,软基下的土壤密度也会不断增加,当土壤密度达到峰值时,交通车辆的重量会直接施加在软基上,使软基转化为合格的路基,提升自身的强度。但这种方法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即预压法的排水过程及压实过程不受人工控制,其排水周期也无法确定,在利用预压法对软基进行加固处理后,施工单位需要重新计算填土速率,并根据当前的排水速度增加填土用料。施工单位应对排水管的埋设深度与埋设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在确保其均匀排水的同时避免出现沉降问题,通过干预管道填埋工作解决沉降问题。
5结束语
总之,软土地基的合理处理技术对市政道路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软土地基出现的稳定性差、承载能力低等进行加固技术的实际应用,从而加强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确保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同时,保证人们的正常出行,给路面交通的便利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叶妙宝.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3):42-45.
[2]胡君胜.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J].安徽建筑,2020,27(06):112-113.
[3]黄伟,赵百磊.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20(1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