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强
新疆永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博乐 833400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预防自然灾害、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农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边坡防护施工是较关键的环节。在边坡施工中,若技术控制不严,很可能埋下安全隐患。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边坡防护技术;应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需完善边坡工程监测设计及具体施工环节,将各方面治理工作落实到位,避免出现坍塌等严重问题,为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科学有序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在边坡防护技术应用中,必须将监测设计落实到位,并采用科学合理的边坡防护技术。
一、水利工程边坡防护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建设中,边坡防护是在钢丝绳网等柔性网络的支持下,对斜坡或岩石进行保护的建设项目。从边坡防护效果来看,其能限制坡面岩石土体的风化剥落或破坏,并将落石控制于一定范围内,对水利设施职能发挥具有重大影响。首先,边坡是水利工程结构的重要单元,其通过边坡防护手段的应用,水利设施受落石、陷落砂土的影响进一步降低,其能确保水利设施内部水资源的丰沛,对抗旱、防涝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边坡防护施工不合理时,水利设施极易发生渗漏、溃堤等现象,这不仅影响了水利设施基本职能的发挥,而且会对区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水利设施溃堤严重时,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并引发人员伤害。因此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注重边坡防护工程的规范建设。最后,新时期,我国重视水利基础的规范化建设,水利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和谐具有较大影响。规范化的进行水利设施边坡施工符合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要求,有助于水利生态和谐,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水利工程中边坡防护技术的设计要求
1、监测情况
首先,考察水利工程覆盖区域的地质及水文条件,这些是决定边坡防护技术实施的主要因素。在施工图纸设计前,一定要对施工区域的地质和水文等情况进行详细监测,了解边坡地质条件环境,为设计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其次,分析地形地貌特征。针对施工场地地质条件展开全面分析,以此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坡向和路线的联系、坡脚稳定及岩土形成等。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尝试应用物探技术方式展开勘察,一方面可有效把握结构面目前的实际关系,另一方面还能提供相应的参数资料。
最后,总结对边坡能带来影响的地质情况,包括其范围、性质及分布规律;同时进行各种试验,以确定岩土物理力学性能。同时了解边坡附近的建筑物情况,如荷载、结构、基础形式、埋深及稳定状态等。
2、监测反馈。通常,监测工作是定点展开。在实际开展时,很难对施工区域进行整体监测。从目前情况而言,普遍水利工程的周边环境都极为复杂,缺少足够的精确性。尽管能得到相关资料,但往往和实际情况存在巨大差异。为此,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理应对二者间的不同展开判断,改进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制定出更具完整性的方案。
而对水利设计来说,主要是将施工信息及监测反馈依据当作重要基础,以此对原有设计方式不断改进。为此,相关人员必须前往场地中,认真展开检测工作,明确二者间的差异性。若发现有任何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地方,必须及时修改。
三、水利工程边坡施工技术
1、施工要点。首先,对设计放线工作而言,要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实施,再者,针对高一级的边坡开挖来说,可依照设计相应比例和高度进行,同时,还要详细检查周围地质,确保设计参数的准确性,当有异常现象时,要合理整顿。此外,做好环保工作,比如边坡绿化。水利施工期间,制定完善的安全防护对策可保证人员安全和工程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安全防护对策十分重要。
施工时,配置专业的巡查人员来检查坡体及防护结构,在现场布置多个监测点实施检测工作,将监测点设置在边坡稳定性低、受外界影响大的区域中,使用多种技术进行检验,以此确定出边坡实际情况。
2、施工目的。整个水利工程最终目的包括:①地下滴灌工程的设计与施工;②对现有田间灌溉工程设施依据总体方案进行必要的改造和更新;③地下滴灌田间试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④田间相关资料的监测,用于评价灌水质量和节水增产效果。在此工程技术应用范围内,需对地下滴灌系统的运行功能和质量进行评价,并得出有效的数据依据。
3、注意事项。水利设施的边坡防护工程与一般水利工程有较大的区别,其受到地质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如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气候环境、边坡高度、邻近构筑物等。水利设施边坡防护工程从监测、设计再到施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每个环节都息息相关,相互验证,一旦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将对整个工程造成影响,其带来的损伤难以估算。
水利工程施工是设计意图实现的一个过程,是边坡防护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不光是施工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还是检测勘测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勘测工作不到位产生的错误数据和信息将会在施工过程中一一暴露出来,同时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施工阶段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环节。
由于水利工程边坡防护工程的特殊性,在水利施工阶段必须要切实观测开挖后的地质情况,监测开挖后边坡变形程度,评价边坡稳定性。因此必须加强边坡防护工程的施工管理,以施工单位为主要施工和监控,监测设计单位配合,监理做好监督、协调及安全性评估工作,同时对与水利施工中暴露出的勘测设计问题要及时调整修改,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防护措施,保障工程的顺利完成和使用质量。
四、边坡防护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1、排水口施工技术。由于水利工程一般建设规模大,排水时间相当长久,在对边坡进行防护施工时,要认真设计排水孔。在设计水利工程排水孔时,需严格依照施工设计图标准,优选PVC盲管与空压机等设备材料,进行专业的施工,充分确保水利工程的排水效果。
2、钢筋网铺设。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进行水利钢筋网铺设,有利于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中边坡防护的水准,同时在减少边坡塌陷上有着良好的效果。钢筋网的铺设还需结合水利工程施工情况及水利设备进行有效的施工防护,促进施工质量的有效提高。
3、喷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边坡防护施工中,喷混凝土技术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类技术。技术应用的好坏,不仅决定着边坡基面的牢固程度,而且还影响着封闭的功能水平,可有效预防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下,基面基岩出现风化的现象,充分保障水利工程基建面的质量。
4、锚杆防护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锚杆防护是目前常用的边坡防护,其效果较好,在水利工程中比较受欢迎。在锚杆防护施工中,其成本较低,而且操作方便。在工作时,可利用边坡内部锚杆来调整边坡的力学状态,从而使边坡周围的岩石带更加稳定,以确保边坡稳定。在水利工程边坡防护过程中,锚杆应采用二级普通螺纹钢筋,在墙壁或地表钻孔,将锚杆固定好。在施工中需搭建相应的脚手架,以达到支护目标。在边坡开挖,利用锚杆进行防护时,应根据岩石的走向调整好角度,从而确保锚杆施工的准确性。
5、深层支护技术。深支护技术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技术时,应采用控制面边坡和实墙施工。采用导向器对边坡进行测量,并对其进行校正,以实现边坡的稳定。深层支护技术是在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中,由于水泥固体墙的出现,采用水泥固定墙体。水泥固体墙是利用水泥的物理特性进行干燥,在许多方面都会提高水利工程边坡强度。提高水泥强度一般是通过搅拌来提高水泥强度,以满足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对结构强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红伟.水利工程施工中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12).
[2]朱雪峰.浅谈边坡防护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运用[J].吉林农业,2019(04).
[3]王辉.水利工程施工中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