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建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 528318
摘要:衣食住行的“住”属于大众生活的重中之重,生活水准的提升,致使大众对于居住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的市政园林绿化对于改善环境变得尤为重要,并且已然成为城市建设规划的一大核心内容。基于此,本文就提升市政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市政园林;施工技术;提升途径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增快的前提下,市政园林的建设施工已然十分重要,为保证市政园林可以发挥出其价值,提高建设质量,这就需要持续提升市政园林建设施工作业的技术水准。
一、市政园林绿化建设的前期设计规划问题
(一)展现地区历史文化,体现地方特色
每个地区,每个城市,每个乡镇,它们都存在其拥有的独一无二的地方特征还有历史文化。在市政园林的实际规划建设中,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应该注重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环境特征,把市政园林绿化的建设作为当地一件艺术品去创建,采用适应本地的本土植物,适当引进新植物,通过合适的搭配,既可以令绿化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也可以与当地历史、文化相结合,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切忌简单地复制其他地区的绿化设计。如珠三角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高温多雨,且水网密布,适合多种开花植物生长和水生植物,而且优质的乡土树种较多,通过适合的搭配,可以令道路、公园的绿化达到四季有花的效果,又可以体现水乡的特点。总的来说,在园林绿化建设当中,首先从设计开始,就需要考虑将当地历史文化、人民风情、植物搭配等诸多因素融入到园林设计当中,让这一地区园林绿化既符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又拥有其自身特色。
(二)合理的规划设计
按上所述,合理的设计搭配,才能令市政园林绿化发挥其效益,但在如今市政园林绿化的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方说,植物设计使用不合理、市政道路和市政绿化设计施工没有相互协调等。对于这部分问题,就要求园林工作者在绿化建设中使用整体性的思维来设计规划建设市政绿化。绿化作为市政道路、公园的等公用市政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之初,往往由于资质问题,市政道路和绿化的设计是分开的,有些是同一个单位由各自专业的设计人员设计,有些是分开招标,由不同的中标单位设计,更有些是由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市政公路设计人员去设计,因此就出现诸多不合理的“奇葩设计”现象,如植物采用不合理,种植密度不合理,种植点不合理,有案例甚至在涵洞上种植大树,在完成道路施工后,又在人行道开挖树池等,最终影响绿化效果,造成资源浪费。城市总体作为一个生态空间环境,市政园林绿化就是把大自然融入城市之中,这就需要将市政和绿化项目看作是一个整体来规划,按照这样的规划方式,园林景观才能更加合理,减少浪费,让最后的绿化景观效果符合建设需要。
二、市政园林建设施工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单位协调沟通问题
在市政园林建设的施工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如能高效协调,对工程的重点、难点等做好交底和分析,市政园林的工程才能有序高质进行,达到应有的效果。现阶段的绿化工程建设中,往往出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只负责完成各自阶段的工作,而对于后续的施工阶段缺乏必要的参与,更缺乏相互协调的问题,令工程进度、施工效果等大打折扣,甚至出现返工等现象,造成浪费。
(二)人员问题
目前很多园林绿化项目的施工单位,本来是市政道路的施工单位,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一线人员不熟悉绿化作业流程和要求,也没有充分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进行沟通,认为绿化工程就是将植物种植在一起,不按要求采购植物、泥土等材料和施工,从而令绿化工程出现不少问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很多建设单位相关人员由于不是绿化专业,往往出现对工程监督不到位,从植物材料采购,种植放线,种植季节等工序把关不严,甚至没有按要求进行分部分项或者隐蔽工程验收,造成工程完工后,植物长势不佳等。以上导致的结果是,诸多绿化建设工程在施工中的问题,影响日后绿化管养,最终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绿化、景观等效果,对整个市政项目造成影响。
(三)对植物移栽和种植养护不足
在市政园林施工中,运用到的植物类别多、用量大,而且市政园林当中的植物都涉及从苗圃场采购运输再到施工场地再实施种植的环节,因植物是一个生命体,从苗圃场开挖开始,就应该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才能令栽种的植物提高成活率。因此,通过种植前中后的适当养护,可以提升植物成活率,提高工程质量。可是,在目前的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单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往往没有对植物在栽植前进行必要的保护,致使植物在运输途中受到损失,比方说:在植物运输的过程中,没有对植物土球进行包裹,没有对植物进行覆盖,有可能让植物土球松散和缺失水分的现象出现。
种植的时候,工人没有按要求种植,对植物的枝条造成折断,或者对土球保护不足,令土球松散。以上情况不单单会对植物的成活率产生影响,并且还会让植物资源产生浪费,加大造价投入。
三、提高市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的举措
(一)制定作业实施方案
在市政园林绿化工程中,为了切实确保工程质量,让各项作业工序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需要尽快制定完整的可行的施工方案。因此,在工程施工前,就必须要把“功课”做透彻,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对作业实施场地做好实地勘查,针对发现的问题需立即报告监理或建设单位,对项目难点重点等做好记录,在此基础上综合项目的现实状况做好初步的作业规划。另外需着手计划植物、种植土等材料采购工作,做好节点编排规划,避免因材料采购影响工程开展。同时做好人员工作编排,让每项工作落实到个人,定好工程的完成节点。综合以上,就是要做好一个完整的,接地气的施工方案,切实确保每一个作业实施步骤、每一个细节都能够高效衔接,让每一个工序都符合质量要求,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让市政园林工程能够展现出更大的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
(二)提升市政园林施工管理技术水平
制定施工方案后,更重要的还是按方案进行落实施工,才能让工程按要求完成,而提高施工管理技术水平,是工程按质量的重要保障。施工管理技术水平包括多方面,如对人、材、机、物等的管理。比方说:创建行之有效的考核奖惩体系,对施工中主动积极,认真仔细,责任心较强,节省对植物资源使用,如期让市政园林工程完成的情况,应给予对应的绩效奖金;对材料的采购、检验、进场、使用等要做好管理登记,令到各工序的材料使用无缝衔接,减少工期、材料浪费;做好机械管理,及时购买、租赁所需的机械设备;做好物资管理,让物资使用符合合理、节约、安全等。
(三)科学设置园林工程的作业步骤
园林绿化工程的工序较多,涉及土石方、给排水、供电、种植甚至园建等,且很多时候和市政道路或公园的市政部分工程、管线工程等交叉作业,这就需施工单位做好组织安排,合理科学安排各项工序,工序间能高效配合,对市政园林的建设十分关键。在施工中还需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中进行指导,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在处理作业实施工序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进行调整作业实施方案与作业流程,保证作业实施工序和其执行的正确恰当性,以此提高市政园林的作业品质。如和管养单位做好沟通协调,避免填土种植后再次开挖,或种植时影响管线;又如施工前应协调市政单位清理好建筑垃圾等,禁止直接回填覆盖等。
(四)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现场施工管理
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也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实施监督工作。监理单位是代表发包方,有些工程没有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进行监督管理,但不代表有监理单位的工程,建设单位就不需要进行管理,目前部分绿化工程的监理单位的监理,往往没有相应的绿化专业知识,而是由公路、建筑等监理兼任,这就让工程出现较多的问题。因此,无论监理单位,还是建设单位,必须按工程规范,做好分部分项验收工作,特别隐蔽验收,如回填种植土前验收场地是否清理到位,回填土后验收标高是否合格,泥土验收,植物进场前验收等等,只有高要求高标准按规范做好每一步的验收工作,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要求。
(五)提升施工后的养护力度
绿化植物属于市政园林工程项目的关键组成板块,绿化植物的长势是否良好,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满足人们对环境提高的要求。所谓三分种七分管,在植物种植后或者施工验收后,植物的养护管理更加重要。目前,很多工程往往忽视了完工后的管理,由于绿化工程施工验收后,还有相应半年或者一年的管养期,到期后再进行整体验收,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成本,通常在管养期只派少量人员进行管理,而该部分人员往往也是施工人员,没有绿化管理养护的相关知识,造成很多工程种植后没有得到相应的管理,杂草丛生,植物肥水不足,长势不佳,甚至枯萎,最后还要花大力气去清理补种,既增加成本,也没有让绿化工程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而且补种后还要加强管理才能恢复。因此,提升施工后的养护力度,让植物长势得到恢复,对日后验收,移交等十分重要,也影响着整个绿化规划建设的效果。
结束语:人们的生活水准持续的迅猛发展,园林工程项目也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前进着,到达了一个崭新的层面,对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市政园林工程项目,需要提升施工管理技术,进而显著提升绿化品质,为打造出优质的市政园林工程而努力,帮助我们国家园林事业发展,更好美化环境,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高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孟祥红,方慧贞.探索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J].现代园艺,2020,43(21):221-222.
[2]金毓.探索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J].绿色环保建材,2020(04):240-241.
[3]马金国.探索提升生态风景园林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J].居舍,2019(3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