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凯
浙江交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310000
摘要:软土路基是以淤泥或软弱黏性土为主的地层,受其自身结构与受力特点的限制,软土路基对道路稳定性支撑力度并不大。因此,为改善软土路基的工程性质,需要加强对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公路施工;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1软土路基的施工特点
1.1软土路基定义
在公路的建设工程中,软土路基常常是指在相对松软和土地含水量较多的土地进行公路软土路基建设施工。由于土地的松软与含水量的较高,导致土地本身的强度较低,从而导致路面地基的施工难度较大,由于土壤的柔软从而无法保证整个软土路基路面的工程质量。软土路基路面的土壤之间往往存在明显空隙,其内部存在的水往往会导致植物或者植物根系的生长,导致软土路基路面的抗压能力相对很弱,其土壤的压缩性极差,导致土地的整体结构易变且无法稳定。
1.2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特点
在软土路基建设路面地基往往表现为公路的抗压能力弱,承载能力较低,易出现沉降问题。软土路基的透水能力较差,容易受到洪水和雨水的腐蚀,从而改变软土地基的原本形状。同样,其抗压能力和承载能力相对较低,导致软土地基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并且如有出现开裂和下沉等现象,会为过往的汽车行人带来安全隐患,严重时会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公路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处理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和科学的设计方案,根据公路工程的实际软土地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施工技术处理方案,确保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合理,能够有效地提升实际的处理效果,从而保证软土地基的公路工程质量,确保公路的使用安全。
2软土地基施工存在的问题
2.1局部沉降
软土地基出现局部沉降现象不利于公路结构的稳定性。地基是公路结构体系中的基础部分,若存在倾斜等质量问题,将严重影响公路的整体质量。对此,需准确认识软土地基特点,提出科学可行的质量控制标准,有效解决软土地基的局部沉降问题。
2.2路面压实度不足
路面压实度是工程施工的关键性控制指标。压实度不足会影响公路的稳定性,加之后续行车荷载等因素的作用,容易引发路面塌陷等质量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软土地基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对公路的建设质量存在不良影响,无法保证软基处理的压实度,将加大公路的失稳概率。
2.3路面稳定性差
路面稳定性也是公路建设领域的重点控制对象之一。施工期间,应全面掌握公路的结构组成情况及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以施工质量要求为导向,依据规范落实各项工作。路面稳定性不足将直接影响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是现阶段公路建设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此外,部分施工单位对路面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路面的稳定性下降,安全隐患增加。
3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3.1强夯法
在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时,强夯法是十分普遍的施工技术方式,在进行实际工作时,该项技术有着操作时间短、操作方式简单、处理效果相对理想的特点,因此,大部分道路工程都会通过强夯法来提升软土路基的强度。强夯法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重锤从高处进行自由落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强大力量对土体进行反复夯击,进而使路基变得更加严密,实现提高路基承载能力的目的。但是强夯法只适用于不饱和土质,对于饱和度高、粘性高的软土路基就无法达到预计效果。在进行置换回填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碎石等相对坚硬的材料,粒径不应该大于50cm。
3.2换填法
在进行道路工程施工时,如果遇到了软土路基,通过换填法对软土路基进行处理也是十分普遍的,而且换填法的处理效果是比较理想的。通过换填法可以把软土路基的涂层换为施工工作需要的土质,进而使软土路基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使道路工程施工能够顺利进行。首先,为了使软土路基的稳定性得到改善,需要在软土路基施工现场涂覆矿渣垫层和碎石层,对路基的水渗透能力进行改善,防止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进一步保障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要铺上素土层和灰土垫层,一旦道路工程所受的荷载力相对较大时,该层能够平衡桩与桩体之间的地面,而桩体可以分担负荷,进而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垫层可以做到受力平衡,进而使软土路基变得更加稳定与牢固。最后,通过砂垫层涂层能够把土壤中的气体和湿气完全排出到外面,进而使软土路基的巩固速度提升,进一步保障土质的承载力。不仅如此,在进行道路工程软土路基的施工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一定要对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考察,通过全面分析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方式,进而使软土路基的处理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推动道路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3.3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一般情况下用于黏性土与沙土相对较多的软土路基,该项技术能够对这类地基的强度有很大提升。高压喷射注浆法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注浆管把用来固化的液体喷射到软土路基的土体当中,让土壤与固化液体进行有效结合,在其凝固后会形成强度较高的混合土体,进而使路基的承载能力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要先对施工区域的土质成本进行了解,进而为该项技术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3.4加载法
加载法的应用场景较为特殊,路面施工结束后发生沉降现象时,可通过加载法处理。该方法可以维持软土地基的稳定性,避免持续性下沉。施工中需注重多路面沉降的观测,记录时间和幅度作为依据,分析路面沉降规律。在条件允许时,应选择最优填充土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并制作土质样本加以分析,提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全面确保填充土的强度,从根本上解决软土路基下沉的问题。
3.5粉喷桩施工技术
在现阶段公路的建设中,粉喷桩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方法以水泥和石灰为原材料,根据使用需求掺入适量添加剂,经过持续性的搅拌后形成稳定性较好的固土桩,能解决软土地基稳定性不足的问题。粉喷桩施工前应做好试验,明确合适的材料配比,指导拌制性能良好的混合料。
3.6土工织物法
土工织物法一般适用于大面积土工织物铺设的软土层,有利于公路施工机械在土层上顺利施工,保证软土层的均匀受力,避免填方产生的承载力不均匀造成局部路基沉降和位移,增强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土工织物法利用桩网法进行处理,首先在软土路基的各个方向安置一些木桩,再用钢筋连接木桩,形成桩网,然后对桩网内铺设的土工织物进行填方。这些木桩会承载填方压力,铺设的土工织物也会分散承载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填方材料会给软土路基施加压力,要避免压力过大而导致软土路基发生沉降或坍塌。
4结束语
由于软土路基含水量高、抗剪强度低及土质强度低,对公路整体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改善软土路基的工程性质,使其符合公路建设标准要求,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软土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旨在将其危害性降到最低,以此保障整个公路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肖中伟.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2019,39(6):86-87,91.
[2]高尚.浅析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3):1459.
[3]张泽丰,祝玉波,谢桥,等.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85-86.
[4]曾艳辉.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砖瓦世界,2019(20):234.
[5]王军.高速公路工程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19(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