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
山东泉兴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枣庄市 277500
摘要:近年来,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发展中逐渐占据着重要的影响地位。煤矿市场的发展也越来越显著,为保障煤矿产业的工作安全要对煤矿企业开展相关的防治工作。为确保防治工作创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对防治工作进行制定,对相关防治方式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基于此,以下对煤矿防治水工作面临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煤矿井;综合防治;水体系构建
引言
煤矿粉尘是矿井五大灾害之一,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绝大部分作业工序均可产生粉尘。近年来,随着煤矿集约化生产强度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矿采掘工作面的粉尘产生量急剧上升。调查显示,中国大部分煤矿的采掘工作面现场粉尘浓度为200~400mg/m3,严重时可达1~2g/m3,远远超过国家对煤矿粉尘的要求标准。呼吸性粉尘对工人健康有极大的危害,作业人员长期吸入呼吸性粉尘,可引起肺部病变,造成尘肺病。卫计委公布2018年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累计上报职业病约97.5万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87.3万例,约占上报职业病患者总数的90%。煤炭行业每年因尘肺病死亡病例已超过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2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0亿元。煤矿尘肺病的发病率极高,给煤矿工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对于尘肺病,以目前的医学水平只可以缓解,无法治愈,长时间患病会使患者丧失劳动能。此外,粉尘局部聚集还容易导致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在国有重点煤矿中,87.37%的煤矿粉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爆炸可致使大量人员伤亡,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
1我国煤矿井下防治水特征
我国煤矿的相关政策和规范制度逐渐被优化,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较多的规章制度正在被优化和完善,也有越来越多的政策被认可和使用,例如,《煤矿安全规程》《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制度逐渐被优化。
我国煤矿的防水工作逐渐被重视和优化,随着人们对防水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煤矿防治水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提升,逐渐被现代信息技术所应用。
我国煤矿的防治水工作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人们在煤矿防治水中所采用,同时得到了明显的应用反馈效果。
2综合防治水数据
2.1水害预测预报
井下水害的预测预报由矿总工作为总负责人,水害预测预报是在综合分析水文地质资料和现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可能产生水害的地点进行预警。水害预测预报应涵盖井下所有生产工作面,做到全方位预警,防治水部门应按月度或季度编制水害预测预报台账,并由总工组织有关部门上会审批,技术部门应以预测预报结果为依据,制定专项作业规程,安全部门负责对水害预测预报的编制和现场施工进行监督,保证预测预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2井下超前物探
井下超前物探的目的是对可能产生水害的地点,采用瞬变电磁法、超声波探测法等物探技术进行超前探测,物探部门应根据井下实际地质条件编制物探方案,并报总工程师审批执行,物探方案应能准确的反应物探区域的含水地质体。2.3单孔验收
单孔验收工作由钻探人员、瓦检员、带班矿长、地质人员和防治水人员等多部门联合进行,单孔验收需详细检查钻孔的各项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验收合格后,应填写验收表,对验收不合格的钻孔需注明并重新施工。
2.4允许掘进通知
探放水钻孔施工完毕后,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专家组对钻孔探放水成果进行分析,结合物探资料进行综合评定,若钻探成果达到了预期要求,矿总工程师可下发允许掘进的通知单,并注明允许掘进的距离和注意事项。
2.5开掘施工
采掘施工队收到允许掘进通知单后可进行采掘施工,采掘施工要按照采掘通知单的要求进行,不得超掘,在采掘过程中若出现渗水现象,应立即停止掘进,按既定避灾路线撤离到安全位置,并报上级部门。
3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3.1煤矿综合防治水体系框架综合防治水体系包含三个层面:
数据和部门构成的协同元素;由共享机制、约束机制等构成的协同机制;由组织机构、岗位责任制等构成的协同实现。煤矿综合防治水体系的三个层面,可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多部门联合的综合防治水,在综合防治水体系中也可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若发现数据异常或可能出现水害,则发出预警信息。
3.2工作面回采防治水技术
工作面进行回采作业之前,应借助坑透、直流电以及瞬变电磁方法等各种物探技术以及方法,针对作业面涉及区域之中一些地质结构以及富水情况进行探查,同时借助于钻探方法针对已经探测得到的导水结构和富水区域开展相应验证工作。然后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注浆操作,具体加固情况需加以检验,满足相应要求之后才能够开展后续作业,不然应当继续加固。
3.3多煤层开采后地质灾害及地表汇水威胁的问题
防治水工作是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注意事项:要对老窖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确定老窖的所处位置,然后对老窖中的积水进行有效处理。在正式工作中,防止开采位置与老窖位置重合,确保老窖位置和煤矿开采位置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施工中要对地表水量进行定期的监管,防止出现施工事故。对煤矿的塌陷区进行定期的监测,确保防治水工作的稳定进行。为保障煤矿井下工作的工作安全和工作质量,对不同的地质灾害进行相应的防治策略,运用合理的方法最大限度的保证煤矿工作的正常运行。
3.4人员安全防护工作要始终紧抓不放
煤矿井下工作的危险系数较高,为降低施工的危险系数就要保证相关员工的安全防护工作。员工的安全防护措施与工程的施工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员工的安全防护措施越完善其工程的施工效率越快。所以,在煤矿井下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重视员工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相关员工定期开展相关的安全防护培训工作,对培训内容进行检测,确保员工的掌握程度,进而提高员工工作的安全系数。井下主水泵房的内部通道结构中需加设相应密闭门装置,防止井下发生突水时危及主水泵房。还需配备足够的排水设施,定期检查确保能正常使用。同时在井下所有巷道中悬挂醒目的避灾路线标志,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及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
3.5加大资金投入
煤矿企业为加强经济收益提升自身竞争力,大多都会减少相应的资金投入,防治水工作的资金投入也十分有限。为有效降低水害事故对煤炭企业的危害,就必须加大防治水工作的资金投入。煤炭企业应不断完善防治水工作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防治水害的有效方式,煤炭企业可以对现有的排水设备进行升级,增强矿井内排水能力,减少水害事故的危害。同时还应加大对救援设备的购进,水害一旦发生就会危及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优质的救援设备可以使相关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
结语
明确了煤矿井下综合防治水的内涵,对综合防治水的对象进行了分类,概括了综合防治水的特点包括:高度集成、综合交叉、复杂性和服务性。概述了综合防治水工作流程,对综合防治水数据进行了分类,并建立了综合防治水数据集成模型,由数据集成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煤矿井下综合防治水体系。
参考文献
[1]庄艳艳,徐文尚,谢国强.矿用电动机软起动器实验装置设计[J].煤矿机械,2010,31(11):142-144.
[2]吕浪,熊万里.基于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的电主轴系统软起动特性[J].机械工程学报,2014,50(3):78-91.
[3]金立,贾存良,王梅,等.自调整模糊PID策略的异步电机软启动器设计[J].煤矿机械,2011,32(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