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
西安市鸿儒岩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经济发展使得公路等建设活动增多,但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地质环境的稳定状态,特别是在山区开展建设活动,容易引发滑坡地质灾害,对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对此,应加大力度开展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工作,采取防治措施,对滑坡地质灾害产生风险进行合理控制,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滑坡治理;措施
1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1.1岩体内结构发育的完整性
岩石完整性容易受到岩体结构层面的影响,大部分滑坡问题都与岩层完整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若岩体完整性遭到破坏,其抗剪强度会有所下降,岩体会出现一定的空隙,使岩体整体抵抗力减弱,导致岩石松散,从而引起滑坡问题。
1.2岩土物理性质
边坡抵抗力和强度主要是由岩体物理性质所决定,一般而言,边坡中含有大量的亲水矿物和黏土矿物,不仅包括滑石片岩、黏土、泥灰岩、页岩及泥岩这类具层状结构的岩石,还包括含有泥质填充物类型的破碎岩石,而这些岩石大多容易受到侵蚀,导致边坡稳定性下降,从而发生滑坡问题。
1.3地震的破坏
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是导致边坡岩体松动的原因之一。地区性的震动极容易造成岩体松动,使岩体结构抵抗力大幅下降,甚至导致岩体结构面发生断裂,从而出现滑坡问题。特别是在强震下,岩体结构受到的破坏会更大,造成滑坡的可能性也更大。
1.4外部浸水因素
在降水量大的季节极容易引发滑坡问题。水流是致使岩体松动的原因之一,岩体在受到大量降水的冲刷和水库蓄水对岸边边坡的影响,从而致使滑坡问题发生。
1.5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是导致滑坡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城市建设逐步向山区延伸,铁路和公路的大量修建,在对山区进行改造的同时,对边坡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若采用不合理的方式对边坡或坡脚进行开挖,极容易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其次,不适当的开挖爆破也会对边坡稳定性造成影响,在开挖放炮时,会产生强大的振动作用,若频繁使用这种方式,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会使岩体发生错动、扩张以及裂隙等情况,从而使岩体结构稳定性降低。
2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方法
2.1高密度电阻率
高密度电阻率在滑坡地质灾害中有着较多应用,该方法主要通过直流电开展勘查工作,做好相关记录。在记录活动中,数据信息的密度并不小,且测量点之间存在距离,距离不大,工作时间不长,有着较高效率。在勘查中运用该方法,可对地下的电性异常体表现出来,且较为精准,相对形象,具有较好的勘查效果。高密度电阻率方法主要在岩体导电性差异中进行应用,以较高的效率对电极进行布设,然后进行勘查,得出准确的数据信息,提升工作效率。
2.2浅层地震映像
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中,浅层地震映像是较为有效的方法,需要勘查人员使用专门仪器,对地震波进行引发,对其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问题,以此为依据查看浅层地层的状况,明确滑坡地质灾害风险的大小。运用浅层地震映像方法,要多关注测点波形,在激发、接收环节,确保增偏移距有相似性特点,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地层中存在的风险,开展探讨活动。岩层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地震波传播频率、波形变化等方面也存在不同,尤其在岩层交界的位置,差异较为明显。
同时,勘查人员使用仪器对地震波波形进行记录,收集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集中分析,依据有效的地质参数,明确地质状况,便于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有效进展。
2.3挖探和钻探
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中,挖探、钻探方法有着一定应用,勘查人员对特定区域地质情况进行实地探查,限制因素并不多,可先对勘查地点进行明确,在开展相关测量工作。挖探方法主要在裂缝等位置进行勘查,而钻探则需要勘查人员使用钻孔,获取地下物质,对其进行分析,得出准确结果。运用挖探、钻探方法可有效提升地质勘查水平。
2.4GPS物探
在地质灾害勘查工作中,GPS物探方法有着较多运用,勘查人员可使用该方法对区域进行全方位探查,较少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操作步骤不复杂,检测结果较为精准。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GPS物探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投入较多资金,成本较大,对此,需要对滑坡地质灾害检测精度、效率、监测周期等进行有效调控,在确保检测质量的情况下开展相关工作,提升经济效益。
3滑坡预防和治理
结合边坡变形的变化规律,有效控制结构不稳定边坡的变形和破坏。具体处理方法如下:(1)去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浸入水中很容易产生滑坡,地表水的渗透增加了滑坡的滑动力,导致滑坡表面软化,导致滑坡的浮力,削弱了其抗剪强度。合理设置地面排水系统,在圆形截水沟和径向排水沟内外均建有滑坡,在排水沟内设置平整的排水沟,或开挖渗水沟,以达到排水效果好。(2)设置挡土墙。在滑坡治理中,为了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经常设置防滑挡土墙以减轻自重和排水,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大规模的滑坡。或者采用中小型滑坡和配套的渗水沟可以达到良好的边坡稳定性。(3)设置抗滑桩。根据具体的工程背景,各种桩都埋在滑动面下,有效地避免了边坡的滑动。桩身材料主要包括木桩,钢管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它们可以通过连接,互穿和间隔合理地布置。在中,浅层滑坡的加固与锚固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一些岩石边坡不稳定或破裂。当岩石相对完整时,可以使用加固和锚固方法来合理确定锚杆的长度,以使锚杆穿过滑坡体和母岩的1/3。地脚螺栓由钢筋和电缆制成,用高级水泥浆密封固定,并与围岩连接。根据具体项目的需要,可以增加地脚螺栓的预应力。 (5)降低压力脚。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斜率并使之具有更好的平衡性。具体的实现方法是减小上部的负荷和下部的压脚,使其具有较大的抗滑动力。可依据具体滑坡情况,对减荷和压脚处理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6)边坡稳定性分析。通过分析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能够得知,影响山体结构稳定性的原因比较多,无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均会出现特别严重的地质灾害,故在治理滑坡时,有关人员需要结合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滑坡危险性较强的区域,提前进行加固处理,在提升边坡稳定性的同时,从根本上减少滑坡事故的出现。在治理滑坡的过程当中,有关人员需要提前设置防护设施,并结合滑坡治理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较强的解决措施。 (7)建设挡土墙工程。根据有关设计标准,有关人员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建设挡土墙工程,了解设计图纸内容与高程,确定最终的挖掘范围,确定基脚大样尺寸,做好地基挖掘工作,然后进行工程的修建与施工。在建设挡土墙的过程之中,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分层错缝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合理控制各层横缝厚度。针对基底与墙趾台阶转弯位置,通缝不能呈现垂直形状,妥善控制砂浆水灰比,保证工程砂浆水灰比符合有关规定。(8)提高设计及勘察人员技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对提高治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工作人员需对影响边坡稳定因素进行分析,该项工作既复杂工作量又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在勘测设计中,必须给予重视。设计人员和勘察人员应经常交流工作经验,具备全局观念。考虑好会出现的问题及补救措施,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考虑其他影响因素,以免出现问题。
结语
总之,滑坡治理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弄清边坡失稳的常见问题,充分了解项目的实际地质特征,并根据地质特征合理选择滑坡治理方法,以有效改善治理方法。发挥滑坡作用,促进地质灾害水平治理工程的有效推进。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必须提高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胡琪亮.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研究和分析[J].山西建筑,2014(15):86-88.
[2]曾添华.浅谈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J].科技信息,2012(10):435-436.
[3]陈开明.珠海市边坡类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简述[J].科技信息,2012(13):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