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碧涛
东莞市沙田镇工程建设中心
摘要:东莞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城市更新,提高水环境、治理污水乱排放成为城市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实现雨污分流是当前东莞提出解决城市污水收集的有效途径,也是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前提关键。本文通过东莞市沙田镇开展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总结雨污分流工程过程中如何加强质量管理,提出了加强雨污分流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措施。通过对雨污分流工程采取合理规划、合理设计、合理施工技术的研究,探析保证雨污分流工程施工质量的办法,希望可以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雨污分流;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研究;参考
一、引言
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雨污分流工程对城市功能的发挥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雨污分流工程质量而言,施工质量关系到城市污水收集及处理的实际效果。过去追求粗放式经济发展造成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忽视了雨污分流管道的建设,从规划到建设等各部门不够重视相关工作,部分业主单位在项目实施中未同时配套雨污分流,造成雨污合流系统、截流制污水管道系统、雨污分流系统交叉混流情况突出,以致污水溢流排入河道和雨水排入污水处理厂的问题突出。这对人们的产生、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制约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因此。如何做好雨污分流工程质量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二、东莞沙田污水管网建设工作简介
沙田镇位于东莞市西南部,狮子洋东岸。地处广州至东莞、深圳、香港等大中城市发展轴带的中间和珠三角经济圈的中心位置,过去沙田设计市政管道系统一直采用合流制,污水直排河涌。随着社会发展,东莞市全面推进实施《东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东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加强东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从源头上治愈“水污染”顽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雨污分流比例,完成截污管网“最后一公里”建设,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东莞市沙田镇人民政府积极响应东莞市政府水污染治理工作要求,自2010年以来开始投入大量资金,提出沙田污水管网建设分三步走的建设思路:
第一步, 主干管网建设期(2010-2014年)。2014年前完成沙田污水管网系统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设计初期处理污水为4万立方/日,远期处理污水为14万立方/日),建设污水提升泵站3座,污水主干管26公里。
第二步,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期(2014-2020年)。于2014-2016年,2015-2017年,2016-2018、2018-2020年分四批次在已建道路上建设截污次支管网。共计建设截污次支管道97公里,污水提升泵站6座,截流井143座。加上沙田联通新建道路污水管道55公里,合计建设截污次支管道152公里。
第二步,雨污分流改造期(2020-2021年)对沙田排水彻底雨污分流改造,建设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新增建设次支管道201公里,雨污分流管道192公里,解决企业雨污分流改造428家,居民住宅雨污分流改造11325栋,公建及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108单,实现沙田污水接驳率95%以上,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总量符合用水统计指标及进水浓度,进水水质中COD\BOD值、氨氮、总磷等指标都能达到设计要求,而且保持常年稳定。
三、雨污分流工程质量管理经验总结
1、雨污分流实施的困难
(一)法规未明确执行,无统一规划,各级部门管理职责交叉,责任主体不明。在过去城市开发建设中,受到建设主体投资约束,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单位较多,在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上存在多头管理、重复建设、主体不清等问题,造成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交叉、各种收集系统并存、管道错混接、管理无序,给市政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惑。?
(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大部分在建成区改造雨污分流系统。需要解决对周边设施保护及处理周边居民出行等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已建道路两边大多数为建成的居民住宅、厂房、商铺、酒店等,道路开挖或顶管施工必能造成居民出行及企业经营的影响,需要解决管网建设期造成对周边的实际影响;
(2)已建道路都伴有建成的居民住宅、厂房、高压电塔、埋设地下管线等设施,保护已有设施,减少人民及国家财产的损失是雨污分流建设的重要课题;
(3)对居民住宅及厂房等接户管排水系统的改造是雨污分流建设的关键,如何提出合理、经济、实效的雨污分流方案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雨污分流从建设到管养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的不力,雨污分流建设中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质量体系,工程管理部门对施工的制约力度不够,市政管养部门移交程序未规范,各有关责任单位未有效履行相关职责等,这都会造成雨污分流工程质量频发。
2、沙田在工程质量管控思路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规范及标准。
主要执行文件如下:
1、《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2、《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粤府〔2015〕131号
3、《东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东府[2016]17号
4、《东莞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东府办〔2017〕7号
5、《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21号)?
6、《东莞市雨污分流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东水治建〔2018〕29号
(二)依据东莞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场推进会印发的《东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本制定相关规划。沙田由财政采购专业排水规划编制单位对沙田进行排水系统规划,针对整个城镇的功能分区、工农业分布、排水系统现状等做周密的调查,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及电子计算技术,从河道水系的范围出发,将区域规划、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污水治理等诸因素进行综合的系统分析,建立各种模拟试验和数学模式,以寻求解决水污染治理的最优方案,这也是当前水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方向。
(三)明确建设统一的雨污分流制系统思路。逐步转变目前的雨、污水合流制或污水截流制系统为完全的雨污分流制系统。雨、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对不同性质的水质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和控制,有利于污水的收集、处理和利用,解决河道水系污染、改善水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城市面源污染。
(四)合理确定雨污分流收集系统规模,减少过度建设,重复建设,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工程质量管理实施运用
(一)做好对建成设施及已埋设管线的保护:
(1)施工前,需要联系各管线管养单位进行施工交底,制定管线保护方案。对存在未经探明管线路段,雨污分流工程施工前应挖探沟,如遇不明管线,立即停工,查明管线性质和权属,采取必要的避让或保护措施后,方可重新施工。?
(2)加强建成设施保护,特别是对已建的老旧房屋及设施的保护,需要建立专项保护措施及安全预案,重点户还需进行专家论证。
(3)选择工艺先进、施工方便、开挖量小的施工方法,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推行标准化设计和施工工艺。根据污水管道埋深、道路宽度、周边设施基础形式及安全距离、地质水文条件等相关影响因素,分别选取不同施工工艺,如:泥水平衡或土压平衡顶管、非开挖拖顶管、槽钢支护开挖、钢板桩支护开挖施工工艺等。
(三)加强污水管道与建成管道衔接的质量管理。新建污水管接入已运行的污水主次干管检查井时,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方案,经监理、建设、管养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工程实施时监理单位应旁站监督,确保工程依专项方案实施。?
(四)对居民住宅及厂房等接户管排水系统的改造,需要建立一户一档,通过专业摸查,将每户的旧排水系统建档造册。针对建档资料,由设计人员经专业分析,做出合理的改造方案,方案必须满足合理、经济、实效。方案在经过设计、施工、监理、业主代表及户主审核后才予以实施。
? ?
(五)加强管材检验,把控管材质量。管材严格落实企业产品准入名单,每批管材采购由厂家出具电子标签,做到所有管材安装可定位、可溯源、有质量保障。同时,对施工的管道严格管道闭水实验,管道还须采用CCTV等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六)做好沟槽开挖回填质量管控,保障管道埋设施工质量。
(1)加强管道垫层基础及回填质量的管控。管道下面的垫层,特别是设计采用抛石基础的管道务必保证垫层质量,垫层填中粗砂厚度≧300mm,决不允许直接敷设在抛石上;管道周边的回填保证中粗砂厚度≧300mm,管顶回填保证石粉渣小于40mm粒径、厚度≧500mm;HDPE管材间的热熔焊接时间严格控制15分钟,不允许带水作业;管道与预制井之间的连接保证采用砖砌井口包封,砂浆需加防渗水泥,并确保达到一定强度后用干石粉渣回填连接口。
(2)加强沟槽支护的管控。管道涉及深层开挖(3米以上),采用钢板桩支护、且地质较差地段,要求严格分层夯实、层层注水密实,钢板桩必须在回填土密实稳定后(保证埋管后3天以上)才允许拔桩;
(3)加强沟槽质量检测的管控。沟槽需按规范做回填压实度的检测,开挖基槽须经回弹实验测定基础承载力,回填质量压实度可采用环刀法、灌水法、灌砂法测定。采用其他检测方法时,其压实度应通过对比试验确定。?
(七)加强宣传,严格制度管理,避免出现错混接:
(1)通过各种渠道宣传雨污分流的重要性和有关排水许可管理的常识,增强人们参与建设雨污分流系统的意识,积极引导排水用户在污水接驳前主动向管理部门申请,自觉参与做好雨污分流的建设和改造工作。
(2)职能部门加强排水接驳许的管理。过去由于排水接驳管理不严,一些排水户接管不设计、不申请,擅自乱接乱排问题突出。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应对排水户污水接驳及时审批、及时验收,同时对不按规定接驳的要及时处罚、及时整改;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服务工作,对排水户给予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帮助,以减少错混接现象的发生。
(八)结合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系统控制及管理。所有采购管道必须统一使用电子标签,管道进场前在管壁上粘贴电子标签,管道埋设需要将电子标签数据统一输入电脑,做到所有埋设管道有备可查。管道建成后将由第三方对管道埋设进行复核,按管道实际埋设建立CAD竣工图,并采购专业运维团队,运用GIS软件建设城市三维地下管线管理系统。
四、 结束语
综上,随着我国经济强国确立 ,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与时俱进。建设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是时下城市建设必能选择, 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工作者,必须把控雨污分流建设质量, 防止未接、漏接、错接问题的产生, 从技术方面不断强化, 并总结施工经验, 为雨污分流的质量管控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凤礼.浅谈我国城市排水建设与发展.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
[2] 宋宜嘉,梅凯,王先明.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考与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01.
[3] 耿书娟,李先科.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雨污分流改造完善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9)
[4] 崔维齐. 浅谈市政管网工程雨污分流技术.科技新时代.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