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树梅
赣州市天力能源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
摘要: 近年来,赣县经济及社会文明程度发展迅速,居民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对供水需求的增加。然而,供水水源地流域范围内村庄村民的生活垃圾的堆放、生活污水及畜禽养殖污水的排放,都对水源地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同时,农民农作所用化肥及农药施用量逐渐增多,也对水质安全形成威胁,饮水水源地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为此,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是解决水源地环境污染的必然途径,也是实现赣县饮水安全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 赣县,水源地,生态工程
1.研究背景
赣县区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作为赣县的主要饮用水源地,不仅需要承担全城区的生活用水,还要承担赣县工业园区的工业用水,供水压力较大。为保护水源,保障供水安全,加快赣县区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刻不容缓。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作为赣县主要饮用水源,不仅需要承担全市生活用水,还需要为赣县工业园区提供工业用水,供水压力较大。为了保护水源,保障供水安全,加快赣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标准化建设刻不容急。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工业企业的污染,赣县区水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对水源地的威胁也日益增加。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程,不但可以惠及周遭居民,也符合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1]。
2.赣县概况
122.1工程所在区流域情况
赣江县在长江流域赣江水系的上游。有共江、桃江、赣江、平江4个水系。整个地区被分为四个水域。有大小河流708条,总长2383公里。雨水收集面积10多平方公里的102条支流,全县的干流总长182.7公里。河网平均密度为0.8公里/平方公里。
赣县是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的第一大河流。干流贡水,发源于江西与福建交界的武夷山石寮岽(石城县南部)。流经会昌、于都、瑞金、甘县,在章贡区北部与章水汇合,称赣江。章贡区往上为赣江上游,从章贡区到吴城,是赣江主河道。赣江在赣县自储潭镇陈屋进入,北经湖江、古田、五云、沙地、攸镇,在小良岽入万安县。县内河流长度45公里。雨水收集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有35条支流。贡水,又称贡江,是赣江的源头。汉又称湖汉水。途经瑞金、会昌、于都,沿途有湘水、濂水、梅江等支流。江口徐屋是入口,经江口塘纳平江、茅店信丰江口纳桃江,经梅林镇章贡村进入章贡区。全县河流长度36公里,集雨面积10多平方公里的支流4条。
各站全年最大、最小流量出现的月份与水流变幅月份相同。1986~2000年,全区平均年降水量为1398.3毫米,多年平均年降水天数为165天。2011年,年均降水量1870.3毫米,最多时6月,为285.6毫米,最少时10月,为10.7毫米。2014年,年均降水量1104.0毫米,最多时5月,为305.8毫米,最少时10月,为0.5毫米。
2.2水源地概况
赣县区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即茅店汶溪村民小组溪沟口上游200米至茅店河口人渡下游800米,即东经115°03.708′;北纬25°53.661′至东经115°04.005′;北纬25°53.583′下游800米。
为防止人类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原则上要求对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实行封闭管理。但是,由于赣县中心城区的水源地地区位于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域,封闭式隔离工程的建设不符合城市发展规划。
2.3水源地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需求
水源地周边有些许村庄,生活污水及废水,禽畜养殖废水等均直接排放,种植的农作物,会施用化肥农药等,对水源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工业企业的污染,赣县水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对水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水源区标准化建设项目不仅对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护水资源,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赣县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以水源保护和生态洁净水源为核心的“三道防线”的必然要求。
3.赣县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方案和设计原则
122.1基本方案
赣县地区水源地生态环境工程,以城市饮用水水质调查情况为基础,通过生态恢复和建设、水污染控制、应急能力建设,管理能力建设和具体计划制定和实施、早期预警和监测系统建设,希望通过以上举措可以使该地区水质达到既定保护目的,保障赣县地区市民的饮用水安全。
赣县区水源地生态环境工程基本保护目标主要包括:水源保护区污染预防和控制,隔离和保护水源保护区,早期预警和监控系统建设,水源保护区生态恢复和建设,管理能力建设等等。
2.2设计原则
(1)以水源保护为首位,结合生态、环境治理。
水源地保护项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水源,同时辅以生态及环境的治理,以复垦减污节水为重点,营造良好生态景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施水源保护工程,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
(2)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区防治。
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地貌、地质、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循序渐进地实施。项目以沿河路线的村庄为中心,集中在相邻区域,形成规模经济。
(3)一切措施的安排都要遵循自然规律,符合“科学、经济、生态、节约”的原则。
项目建设与优化农村产业相结合,水土流失治理、植树造林、村容整治、污水垃圾处理、农业产业建设等多种措施有效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4.治理措施研究
121234 本项目针对赣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以及影响水源地安全运行的环境风险因子,从现有问题入手,实施以下四大综合防治工程:
(1)隔离防护工程
为防止贡江河段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设置界标44块,警示牌20块,宣传牌20块,生态隔离防护网9.8公里,严禁挖沙船、渔船进入一级保护区内实施作业,防止人类、动物进入河道;临公路段(349县道)水域建设防护桩500个。
隔离防护设施包括物理防护和生物防护,物理防护包括防护栅栏、隔离网、隔离墙。鉴于墙体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建议采用护栏和隔离网,生物防护主要采用植物围栏施工。在水量大、易受污染的江河湖泊水源地区,应设置生物隔离围栏,防止污染物通过植物的吸附和分解进入水源[3]。
(2)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工程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现状,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设21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其中包括新建3座氧化塘处理设施,1座人工湿地,1套一体式污水处理设施,16座人工湿地+氧化塘处理系统及其配套设施。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应充分结合龙兴水库周边村庄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村庄布局、管网建设成本等因素。在满足污水处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施工成本。
(3)水源地生态防护工程
结合水源保护区湿地情况,在水源保护区内贡江北岸建设生态防护堤坝110km。
加强对饮用水源地植被的保护,采取植树造林等措施,节约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恢复和建设工程的内容。
包括整治河岸、修复基底、种植适宜的水生和陆生植物,形成绿色隔离带,维护河流的良性生态系统;同时兼顾滨海景观的美化。
(4)水源地环境预警、应急及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鉴于目前水质监测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水质水量在线监控的现状,本项目新建一套视频监控设施,同时设置一套水质自动监控设施;应急系统及设备3套;综合管理系统3套。
早期预警和监测项目的建设是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可以监视和控制实时水质和水安全,提高预警和预测的能力,并满足饮用水源保护的管理需求。
5.结论
5 本文结合实际项目,在梳理赣县水源地生态问题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赣县饮用水源地生态治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卢小波, 吕生玺. 黑河中游张掖城区段水生态治理方案研究[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0, 第31卷(2):95-102.
[2].尹炜.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 人民长江, 2014, (15):18-21.
[3].王芳. 水利工程建设对玛纳斯河河谷水源地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 山西水利, 2020, 第36卷(4):16-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