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利琼
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对建筑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内部居住空间的功能性,包括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为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本文主要就影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因素展开分析,探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加强对土建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的探究,旨在提升土木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质量;混凝土结构
引言:土木工程建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可有效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为人们营造舒适度更高的居住空间。相关建设企业需要积极转变建设理念,避免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逐步转移工作重心,优化和完善建筑施工水平,更好提升建筑施工技术。因此,相关建筑企业要提升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重视,切实把控技术投入应用质量,强化工程品质。
一、影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因素
(一)温度因素
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内外部温度影响较大,外部温度突然降低,其结构内力受到影响,进而易发生裂缝、变形等现象,同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也随之慢慢降低,造成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差较大,致使混凝土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到土木工程施工质量。
(二)材料因素
混凝土材料配合比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砂浆制备质量,影响混凝土材料性能和混凝土强度,在混凝土材料混合过程中,需要添加矿渣、碎石等材料,要求相关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材料配比进行搅拌。就混凝土施工实际看,在材料搅拌环节,存在质量问题,粗细骨料配比不合理,材料混合强度得不到保障,造成混凝土后续施工环节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三)混凝土自缩
混凝土施工质量与混凝土自缩能力有关,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忽视了混凝土材料自身的属性,忽略了混凝土材料紧缩效果,整个控制环节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施工质量,因混凝土紧缩程度差异造成施工问题。混凝土本身属于复合型材料,物理属性差异大,尤其在浇筑环节,在内外部温度影响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混凝土内部结构快速收缩,加剧了裂缝现象的发生,针对此类情况的发生,可添加矿物参合料,进而改变混凝土结构收缩情况的发生。
(四)混凝土结构裂缝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土建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施工质量通病,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出现施工裂缝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施工工艺操作规范和后期施工养护问题有关,尤其在胡凝土混合料搅拌过程中,水泥散发出大量的热量,进而造成较大的温度差,导致裂缝现象的出现。
二、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原材料的选用
在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上,需要结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施工原材料,从源头上控制施工材料质量,相关采购人员,需要加强对材料采购环节的把控,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资质的审核,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抽查,在材料进场前,对材料再次进行检验,切实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检查各个岗位人员配置情况,施工人员在浇筑时,要严格按照浇筑施工工艺实施标准和施工流程开展浇筑作业。
为避免混凝土出现分离层现象,在浇筑前,要在结构底部铺垫水泥砂浆,将水泥砂浆厚度在0.5~1cm之间,完成墙体和梁浇筑施工环节后,一般需要静置2h左右,加强对接头部位裂缝问题识别和预防,处理好预埋孔洞,更好控制混凝土浇筑操作细节,按照设计方式分层进行浇筑,保证科学有效地开展施工作业,控制好浇筑时间[1]。
(三)混凝土配置技术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涉及到配置技术的应用,制备质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制作质量,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施工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推动施工各个环节有序进行。在砂石配置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砂石含量进行精准的测量,保证配比的准确性。
三、土建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控制
(一)加强对温度的把控
混凝土性能直接关系到后续施工质量的把控,因此,要优先选择高性能的混凝土,加强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试验,保证混凝土材料满足实际施工要求。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混凝土受温度环境影响较大,要想提升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品质,必须加强对温度的把控,通常,在水化反应作用下,混凝土会出现放热的现象,受自身结构因素影响,混凝土内部结构热量释放较慢,致使内外部温差大,进而造成混凝土裂缝、变形现象的出现。基于此,为避免出现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必须加强混合料配合比的设置。在混合料配置过程中,需要适量添加砂石料、骨料、粗料、细料等,保证水灰比例,适当地添加钢纤维,保证混凝土韧性,不断改进材料配合比,提升混凝土性能,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并且要基于材料强度角度进行考量,选用高效的减水剂,保证材料使用性能[2]。同时,控制好混凝土温度,采取循环供水方法,安装循环水管,进而起到降温的效果。
(二)做好混凝土运输工作
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必须切实落实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移动泵、拖泵等工具运输到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用具准备齐全,为后续的施工作业开展夯实基础,在运输过程中,要适当地进行遮盖,避免混凝土混合料水分蒸发,出现凝结现象,同时防止混合料溢出,顺利运输到施工现场。相关人员需要做好管道清除工作,保证管道正常使用。相关人员在运输前,要熟悉运输线路,做好最佳运输线路规划工作,缩短运输时间,对运输泵进行加固,避免出现撒漏的现象,及时清除残渣现象,保证运输环节顺利进行。
(三)加大对混凝土捣实环节的把控
混凝土浇筑与捣实环节之间密切相关,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流程进行操作,科学选择捣实工具,加强对工程技术水平整体的控制。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捣实操作力度,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把控,解决技术难题,更好将捣实工作落实到位,保证施工效果。施工人员在捣实过程中,为避免出现漏振问题,需严格控制了振捣效果,避免出现破损、裂缝、缝隙等质量通病。
(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为保证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混凝土制作完成后,需要做好施工养护管理工作,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等质量通病现象,最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和整体性,避免出现施工裂缝的现象。施工单位需要制定严格施工管理制度,将养护工作切实落实到各个部门、落实到个人,同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避免出现问题人员相互推诿责任,切实将养护工作落实到实处。因混凝土施工环节与湿度、温度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地控制混凝土水分比例,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针对施工裂缝问题,必须采取科学合理地解决措施,最大程度上提升混凝土抗裂性能,在添加剂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添加剂的自缩值,保证混凝土配置比例,切实满足实际施工要求。
结论:综上所述,土建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整体建设问题,因此,要想提升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需要提升对施工各个环节的重视程度,做好相关施工人员培训工作,提升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同时,要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将具体的责任意识落实到个人,控制好混凝土搅拌环节施工,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裂缝现象的把控,出现问题及时调整;另外,为保证施工质量,相关施工人员要掌握混凝土浇筑环节施工工艺实施要领,做好施工裂缝预防工作,切实保证土建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武莉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管理探析[J].砖瓦,2021(01):131+133.
[2]王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21(0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