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技术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措施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2期   作者: 张小林
[导读] 河道整治工程常常会遇到淤泥、泥炭质土等软弱地基
        张小林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90
        摘要:河道整治工程常常会遇到淤泥、泥炭质土等软弱地基,其压缩性大、强度和承载力低,如果软地基处理不能满足设计参数的具体要求,在施工完成后就会存在质量缺陷,一般需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加固后,才能提高地基土体的承载力和强度,满足工程需要。水泥搅拌桩是其中一种常用的软基加固方法,它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土体与加固剂的强行搅拌形成水泥土,从而达到改良地基土体的目的。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技术;施工质量;措施;
        引言
        河道岸坡工程施工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尤其在东南沿海地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软土路基,为正常施工带来了极大地困扰。由于软基的强度较低并且含水量较大,如果处理不当后期使用的时候就极容易出现沉降、侧移等现象,大大降低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必须采用科学有效地技术手段对河道岸坡工程的软土地基施工进行有效控制,提升河道岸坡项目的安全性、稳定性,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河道岸坡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创新和优化,为软土地基施工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和质量保障。目前实际施工中比较常用的软基处理技术有换填法、强夯法、排水固结法、水泥搅拌桩技术等,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施工要求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为了进一步提升河道岸坡工程软基处理的有效性,则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工艺标准开展施工作业,关于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仍需行业人员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我国河道岸坡工程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水泥搅拌桩成桩工艺
        水泥搅拌桩技术作为工程实践中比较经济有效的软基处理方式之一,与天然地基形成深层的搅拌复合地基。实际应用表明,水泥搅拌桩能满足河道岸坡软基处理需要,从而提高河道岸坡软基处理效果,让水泥搅拌桩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促进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根据固化剂掺入状态的不同,水泥搅拌桩成桩技术分为浆液搅拌和粉体喷射搅拌两种。水泥浆液搅拌法是主要施工方式之一,施工工艺主要流程为:场地平整—施工放样—桩机定位调试—喷浆搅拌钻进—提升复搅—成桩—钻机移位。
2水泥搅拌桩的作用机理
        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多采用复合地基法,在软土中建造承载能力及强度较大的构造物,以提高原有地基的承载力。水泥搅拌桩就是软土地基处理中常用的构造物,采用深层搅拌机将水泥或水泥砂浆与土体强制拌和在一起,最终凝结成水泥构造物。这种构造物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能,且整体性、强度高的优势,可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具体而言,水泥搅拌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集中应力及降低沉降。相比周围的土体,水泥搅拌桩的强度、刚度要远远大于土体,因此,在地基中加入水泥搅拌桩可以大大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有效降低地基的沉降量。其次,垫层作用。水泥搅拌桩施工是利用深层搅拌机向地基深层喷射水泥浆,在搅拌机的作用下水泥浆与河道岸坡体均匀融合在一起,最终取代原有地基成为新的垫层,在地基深处形成一个高刚度、高强度的复合地基层,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最后,加筋作用。

水泥搅拌桩竖立于软土地基,其强度及刚度都比较大,所以能够提高地基的抗剪切强度,提高河道岸坡的稳定性.
3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做好试桩工作
        水泥搅拌桩试桩主要为工艺性试桩,目的是复核地质资料以及设备、工艺、施打顺序是否适宜,确定水泥掺量、水灰比、泵送时间、泵送压力、搅拌机提升速度、下钻速度以及复搅深度等参数能否保证桩身质量,同时验证设计水泥搅拌桩是否满足工程承载力及沉降要求。由于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过程比较复杂,要想对施工质量进行合理控制,需清楚相关工艺参数对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的影响,通过试桩对其适用性进行确定。例如搅拌次数越多,拌和越均匀,水泥土的强度也就越高。但搅拌次数过多,施工时间会延长,施工成本随之增加,这可能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及成本经济性。因此,工作人员要清楚试桩目的——寻求最佳的搅拌次数,在确定水泥浆的水灰比和泵送时间的基础上,对相关设备的速度进行控制,对下钻速度和复搅深度等过程中的参数进行整合。此外,每段落(地质接近路段)的试桩一定要按照要求设计,不能少于4根,待试桩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水泥搅拌桩大面积施工,进而不断提高水泥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3.2水泥搅拌桩成桩试验
        水泥搅拌桩成桩试验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试验的根本目的是确保施工技术中各项运用参数符合技术要求和标准,并且可以达到标准的精确度,从而确保施工技术得以高效运用,提高施工质量。在水泥搅拌桩成桩试验中,试验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到喷浆压力、时间、速度等具体参数,并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对各项参数进行微调,保证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具体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水泥搅拌桩成桩试验的时候,试验桩体的数量应该大于5根,并且要经过科学的测算,保证试验数据具有代表性。在试验中如果发现成桩质量问题,就需要对其问题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影响因素,进而制定有效地解决对策,调整施工方案和工艺参数。
        3.3试验检测
        水泥搅拌桩成桩7天后,采用浅层开挖桩头进行检查,开挖深度应超过停浆面下0.5m,目测检查搅拌桩均匀性,量取成桩直径检查,检查数量一般为总桩数的5%。28天后,采用双管单动钻机,在桩2/5处钻孔。根据钻芯情况对桩身的完整性和均匀性进行判定,根据工点实际情况分别采用符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与单桩平板载荷试验,荷载试验检测数量为桩总数的1%,且每工点不少于3根。检测应随机抽取,选点均匀分布,检测结果不小于设计值。
        3.4成桩质量验收
        在水泥浆搅拌施工完成以后,需要由专门的质量检查人员对成桩质量进行验收,确保施工效果。首先,成桩质量验收人员需要全面掌握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的各项预设参数,并以此为标准对成桩后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一确定,如果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提出,并与施工人员、设计人员一起寻找质量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方案。其次,在成桩后的一周时间内,质量验收人员可以在桩头处向下挖掘1.5cm左右的深度,并使用触探仪对成桩直径、质量以及位置等施工参数进行测定,检查要随机取样,保证检查可靠和准确,并且具有代表意义,检查的成桩数量应该在总数的2%~3%之间。
结束语
        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技术是工程行业软基处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为了加强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保证试桩过程的合理性,明确施工流程,从而进一步提高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水平,确保处理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谢稳章.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技术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措施[J].广西城镇建设,2020(12):76-77.
[2]于思妍.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12):186-187.
[3]邓银亮.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在河道岸坡深层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0(19):44-45.
[4]张春华.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2):124-125.
[5]王蓓.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1):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