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智澄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28
摘要:随着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中国的推广与运用非常广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开始中国国家博物馆逐步开始建立自己的媒资管理系统,并与其他子系统共同架构了以制作、收集存储、发布、再利用为核心的的内容管理平台。笔者对媒资管理系统的设计到组织架构方面做了简要梳理,为建设智慧型博物馆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媒体资产管理 中国国家博物馆 数字化
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向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的贺信中指出“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博物馆文物资料的保护传承与再利用,而随着音视频技术领域数字化、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博物馆的音视频的资料的体量也在不断变大,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数字化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充分满足我们对历史的、现实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视音频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和再利用,从而大力提升我们博物馆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这些需求都是极为迫切的。
正是基于此需求,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始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通过建立此系统,可以实现视音频资源数字化保存、实现视音频资源的迁移、编目、归挡、存储、检索、调用等功能,从而解决大量视音频资料存储、再利用的现实问题,并提供可靠的技术平台和应用途径,能够为节目制作和节目播出提供强大的、可共享的视音频资源;同时也为业务不断发展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优质环境。而且通过不断的积累,可以使收集来的图象、声音、文字等方面的珍贵资料有效地为宣传工作服务,有效地为各种数字媒体平台服务,有效地为市场服务,同时对整个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文创开发等方面提供帮助于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系统设计原则
(一)先进性。媒资管理系统的设计首先要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和持续发展能力,由于我们所保存的都是极其珍贵的影视资料,所以对视频图像存储质量与处理技术的要求十分苛刻,也是整个系统达到项目所要求的先进性的关键。系统方案设计中在如下层面保证系统的先进性。
1.数据层:系统着重在存储图像的格式、编解码技术和加工处理技术方面,对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与标准进行了分析评测。提供目前国际成熟先进的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和编辑技术。并可根据我们不同应用的需要,灵活地进行码流调整和多格式下载,以适应不同业务的需要。
2.网络层:系统的网络存储结构采用国际上先进成熟的存储设备与以太网络相结合方案,确保网络性能与存储系统完全达到应用设计的需要,并支持今后素材吞吐量与存储量的进一步扩展。
3.应用层:系统中的各应用子系统均采用先进的面向对象的开发技术,针对视频信息管理与再利用的实际需求,参考通行的国际相关多媒体信息存储标准,遵循国内相关标准与规定。从信息保存、信息管理、流程设置到权限与安全管理进行了需求分析与论证,使系统在易用性、严格管理性、流程灵活定制性和扩展性等方面达到了设计要求。
(二)经济性与实用性
系统设计方案中注重了系统的经济性与实用性,将实际应用价值与实际工作运作周期共同考虑。设计力求达到较高性价比、实现投资保护等方面要求。特别是在近线存储容量方面,考虑目前的应用规模和扩展速度,采用配置逐步扩展的设计方案,这样就可以利用存储设备单元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根据需要逐步扩充,最大程度地保护与节省投资。
(三)可靠性与安全性
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是系统的关键,所以,在此系统设计中,我们除采用已被市场验证的成熟技术外,网络各关键设备站点、服务器都采取互备份与容错技术,网上的工作站在散热、电源支持、防震方面给予独特的技术设计。一旦出现系统故障,系统可提供应急方案,确保系统7x24小时的不间断运转。安全性设计原则还体现在应用系统三层架构设计中,另外所有的用户权限和流程管理都采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与操作系统安全设计相结合,确保各功能模块的安全性,确保整体系统的安全性。采用成熟的数据备份技术保证系统数据绝对安全。
(四)开放性与前瞻性
在系统设计过程,选用的技术都是符合目前国际标准的开放性技术与产品,同时在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我们提供开放的系统架构,支持未来技术与应用的发展。
整体系统都支持最新的视频技术标准和媒体资产管理的技术标准,特别是在与信息管理相关的编目标准技术上,在支持我国正在制定的新的视频编目标准同时,提供用户可自定义的开放灵活的编目技术,为我们未来的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整体性与可扩展性
系统设计提供完善的系统互连与配合,并适度考虑我们在未来应用对系统设备扩展性的要求,网络关键设备和核心设备带宽都考虑了一定的冗余,为今后平滑的扩展升级业务站点提供了保障。
二、网络总体结构
博物馆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是构建在网络化平台之上,其中主要的非结构化媒体数据对象(MPEG2、低码率视音频数据等)可以通过高速的千兆以太网或FC传输,其它管理信息、数据索引信息、数据请求信息等结构化信息通过以太网支持。系统拓扑图(图1)
.png)
三、与非编网互联的实现
媒资系统实现与今后制作网的互联是非常必要的。此次设计充分考虑了与制作网的互联需求, 媒资系统可以实现与今后制作网的无缝连接。
四、系统整体业务流程描述
在此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非线编或录像机输出的视音频信号通过采集上载工作站数字化,生成时间上精确同步的MPEG-2高码流文件和MPEG-4低码流文件(采集上载提供灵活的采集方式,可同时抽取生成节目的关键帧)。经过质量等方面的审查后,高质量的数字化节目文件存储到磁盘阵列中,同时节目相关信息包括一些原始编目信息将自动写入数据库。利用编目工作站完成对采集上载的节目的文字描述信息、节目详细编目信息的标引和录入。编目信息需要通过审核,审核通过后,该节目即可被用户检索、下载使用。
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迁移策略自动的将高码流文件迁移到数据流磁带库中,在需要下载某一节目时,如果节目在盘阵中就可直接提供使用;如果该节目已经上载到带库中,系统将自动完成从带库到盘阵的迁移提供使用。
我们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多种查询方法,在检索过程中,文字、图片、MPEG-4低码流视频在WEB端可以立刻浏览,MPEG-2高码流节目的输出需要从带库或从磁盘阵列缓冲池下载,系统支持片断下载输出,我们可直接在MPEG-4低码流上标记出需要下载片断的入点、出点,提交下载申请。审批通过后系统会通过存储管理软件完成节目的自动迁移。节目片断通过下载工作站以数字、模拟视音频方式输出至磁带或非线性编辑工作站中,完成节目下载。
自此,中国国家博物馆建成了以数据交换中心、后期制作子系统、媒资子系统、审片子系统、资源交换子系统为核心的内容管理平台,对已有的资源和节目进行管理、转码、检索调用、导出等。各子系统能够独立运行,并能够方便交换数据,集中管理和统一监控。目前该系统运行良好,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要,据2019年至2020年不完全统计,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共完成巡检214次;素材编目210小时;视频提用122.7小时;新增带库素材量15.5TB;顺利保障了视音频文件的收集存储及再利用工作,为博物馆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智慧型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祖敏.用影音穿越时空 让资料再现历史——北京音像资料馆馆藏资料数字化处理与综合利用初探[J].传媒,2020(13):81-83.
[2]王准.广播电视行业媒体资产管理的数字化发展之路——以CRI国际新闻素材为例[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1):151-152.
[3]王平.天津自然博物馆影像数字化建设研究报告[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04):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