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公共建筑消防管理的看法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2期   作者:胡殿元
[导读]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提高,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除居住以外的办公
        胡殿元
        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摘要: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提高,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除居住以外的办公、购物等公共建筑环境、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现代的公共建筑也逐步趋向现代化及舒适化,如常见的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等。这些性能的实现离不开设备设施运转及日常物业管理工作,在此,本人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建筑物业管理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物业管理 消防管理

        据应急管理部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接报火灾25.2万起,其中生产、商场、文娱宾馆饭店、仓储等共发生2.9万起,占总数11.6%,但亡人总数占15.8%,损失占45.9%,且唯一一起重大火灾发生在该场所,由此可见,商场、办公、文娱、生产等公共场所人员聚集,设施集中,用电用气负荷量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蔓延,且造成伤亡、损失重大。故物业单位对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下面就办公、商场等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建筑消防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1、物业消防管理中常见问题
        1.1、物业管理单位与维保单位责任划分不明确
        通常大楼的消防设施会由物业单位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消防维保单位,其职能在于负责对建筑内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工作,而物业公司自身则需承担起日常巡查工作,但往往有些物业管理单位会将自身工作“减负”,或懈怠,平时疏于巡查,或巡查过程中仅限于签到打卡,对维保单位作业不闻不问,出来问题极易造成相互推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管理单位落实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且对消防安全不重视。

1.2、消防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多数公用建筑内往往会配备喷淋、消火栓、消防水泵、防排烟、各类探测器等设施,每类设施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对火灾控制都能起到积极作用,所以对管理单位日常巡查就提出了专业要求,通过对部分管理单位日常工作对调查发现,较多物业公司消防管理人员对本身所巡查的设备设施是否处与正常工作状态,或压力等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一概不知,甚至部分消防负责人也只是一知半解,根本无法发挥巡查的作用。造成该现象原因在于物业单位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未经培训即上岗的,有人证对不上号的,结果就是一些设备已经在带病工作,或已停止工作,如检查过程中无法判断并及时处理,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1.3、安全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
        运营中我们常会发现较多物业管理单位在管理商场、办公楼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公共建筑时,往往会把管理重心放在治安、空调、照明、配电等设备运营管理上去,而对消防重视不足,比如楼梯间、前室、疏散走道等场地的占用、堆物等,认为偶尔或临时堆放下也无妨,马上可以挪开,往往这些侥幸思想在发生火灾时造成决定性的伤亡与损失,近几年来全国因消防车道、楼梯间等重要通道被堵而延误逃生及火灾救援的案列屡见不鲜,据2020年数据统计,出警路途用时在20分钟以上的火灾扑救行动从2018年的占29.2%,2019年的占30%,增加到2020年的占30.6%,其中就包括道路、通道等方面的因素,根本因素还是在于管理者安全意识差,对法律法规概念淡薄造成的。


1.4、消防安全管理档案不规范
    消防安全档案是管理工作成果的体现,也是问题改进的重要依据,包括基本情况和重点部位情况、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情况、消防设施配置情况、维保记录、检测报告、防火巡查、培训记录等;种类较多,并随着管理情况不断变化而更新。日常检查中发现管理单位对消防档案台账管理均有不同程度疏漏,常见问题有档案内容缺失、管理制度方案缺乏针对性、各类检查记录、维保记录、设施情况更新延迟等,无疑是在应付检查。造成该现象原因在于管理单位对档案不够重视,无明确责任人。

2、如何改善公共建筑的消防管理工作
2.1、完善消防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


        管理单位在实际管理中,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遵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并且制度要随着运营及设施的调整而不断更新、优化,要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有法可依,而不是摆设,另依据制度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管理人,责任人需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贯彻消防法规,掌握单元内的消防安全情况,组织好防火检查,及时处理火灾隐患等问题,另消防管理员受责任人直接领导,需做好制定消防保障计划、措施落实、隐患整改落实及安全教育宣传等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的管理水平。

2.2、加强消防设施管理,明确设施维护主体。
        消防设施是整个建筑安全硬件基础,一切防火动作都将通过消防设施的联动来实现,现实案列中表明很多火灾事故产生严重后果,均是由消防设备设施失灵,从而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如起火时,因消防水泵故障,喷淋管网中的水无法及时补充,导致火势不可控、排烟设施故障,导致烟气无法及时排出,延误人员疏散等,物业管理单位作为单元内消防设施的第一管理人,负责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一般会将消防设备维护部分委托给专业维保单位,故必须明确与消防专业维保单位之间责任主体、分工及权利义务等,制定有针对性的设备设施管理方案,并落实到位。物业单位必须做好日常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设备设施维护的监督管理工作,维保单位须根据大楼设备设施实际情况做好维护计划,落实维护任务,及时消除故障,保障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2.3、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专职消防管理员为消防安全的第一管理人,所以要明确要求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需具备一定的防火管理知识及实际管理经验,对防火原理、管理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并具备制定管理方案的能力。对于消防控制室人员,须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并能熟练操作消防主机。管理单位应定期对队伍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不仅要覆盖基础,还需着重针对性,对重点部位或要素要反复强调。目的在于清楚日常巡查中知道要巡哪些设备、着重看哪些部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如何处理等,使每个人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职”,而非摆设。另一方面需同时提高管理队伍的安全隐患意识,如对临时搭建、通道占用等情况一经发现立即整改,不让隐患多留一刻,经常性灌输安全意识思想,从而由被动发现问题转为主动发现问题。

2.4、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工作
        为有效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各管理单位应依据实际情况,持续开展多种形式消防宣传活动,筑牢社会火灾防线。 组织消防安全宣讲队,消防宣传大使、志愿者、网格员等队伍,深入企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等,可采用公众较能接受的的方式开展消防知识宣讲活动和灭火逃生疏散演练,在增长群众消防安全知识的同时提升自防自救能力和灭火技能,经常开展消防安全常识、逃生自救技巧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消防安全素质。另外可利用公共区域、重点单位人员密集场所LED显示屏进行滚动播放各式各样的消防宣传知识、消防安全和逃生路线,使广大群众随时随地接收消防安全常识教育。不断增强消防宣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消防宣传氛围。有条件的可利用微信、短信等形式向目标人群发送消防安全知识信息、隐患、典型案例等等。让消防安全意识植入个人意识中。
2.5、明确档案管理责任人,规范档案管理工作。
        消防管理档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管理单位应明确消防档案的责任人,并依据档案管理的规定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档案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做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档案的存放要规范,设专柜存放、分类别、分年度及时整理、归类、存档。涉及日常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应急管理、消防设施维保、检查等文件应及时更新归档。

3、结语
        消防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管理单位应尽职尽责,完成好每一项工作,落实好每条制度,多途径、多角度的深入开展工作,要摒弃形式主义,严谨、务实。不仅要做好日常基础工作,同时要加大消防安全的宣传,使没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自觉消除隐患,真正做到全民参与,防患未然。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消防安全条例》(2020修正版)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 谭川.在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3):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