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泽弘
广东顺控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 528300
摘 要:桥头跳车是道路工程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对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造成很大影响,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实际,就桥头跳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桥头跳车的发生。
关键词:桥头跳车;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建成的道路数量也越来越多,但多数投入运营的道路均存在一个质量通病,即桥头跳车。桥头跳车是国内外工程技术人员公认的质量通病,至今尚未能彻底解决好这一难题。做好对桥头跳车的预防措施,对国家工程建设、经济发展、科学进步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本文结合佛山市顺德区横五路(一期)工程潭洲水道特大桥及佛山市顺德区华阳南路新建工程细海河中桥桥头跳车情况对比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
.png)
1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
桥头跳车是指桥台与台背路基之间的沉降差超过一定限值,导致汽车经过该路段时产生上下振动的现场。一般这种沉降差超过1.5cm就会给司机乘客带来不舒适的感觉。
1.1台背地基产生的沉降
珠三角地区地下水较为丰富,故大多为软土、淤泥等土质,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率、强压缩性等特征,使得道路极易产生沉降。故横五路(一期)工程潭洲水道特大桥及华阳南路新建工程细海河中桥台背均采用了工程桩进行台背软基处理。
1.2台背路基产生的沉降
施工过程中往往因工期较紧,施工单位未按设计要求的厚度进行碾压或受条件限制,压实机械无法靠近台身进行碾压,导致这部分台后土体的压实度不足,从而造成台背路基土体压缩造成桥头跳车。如华阳南路细海河中桥,由于该道路位于乐从钢铁世界附近,通过车辆均重型集装箱拖挂车、载重货车,故在后期道路运营过程中受车辆垂直荷载和冲击荷载作用下使路基填料进一步压缩密实,随之产生沉降,造成桥头跳车;而横五路潭洲水道特大桥桥台背路基直接采用轻质泡沫土填筑,故桥头跳车情况并不明显。
1.3其他因素
由于道路本身交通流量较大,车速较快、荷载较重,桥台与台背路基(桥台搭板)在车辆的垂直荷载和冲击荷载作用下,使用路面基层、路基填料进一步压实,极易造成路基沉降。其次,也可能是台后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
2桥头跳车的危害
由于桥梁结构与台背道路的不均匀沉降,致使路桥过渡段出现台阶,从而使路面出现跳车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
2.1影响行车安全
由于车辆在正常路段行驶时较为平稳,但在经过桥头段时突然出现冲击跳动,会对驾驶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驾驶员被迫刹车或者减小油门,通过降低行驶速度减少不舒适感,此时容易造成后方车辆反应不及,引发交通事故,从而导致交通拥堵;其次,速度的降低也也减小了道路的同行效率,与交通发展的目的相违背。
2.2 增加道路养护成本
由于桥头跳车的存在,使得经过的车辆对桥台不断进行冲击,从而使得道路和桥梁产生附加荷载,加速了桥台、搭板、支座、伸缩缝等桥梁结构以及台背路基路面的损坏。为保证行车安全,道路管养单位要进程对路桥过渡路段进行维修养护,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既影响了交通发展,又产生的不良的社会影响。
3桥头措施的预防措施
引起道路桥头跳车沉降的原因有地基沉降、路基沉降、设计、施工等原因。故针对上述原因通才采取加强地基、路基的施工。此外,现在很多设计采用刚度过渡原则,采用了长短桩、疏密桩等方式使台后路基刚度逐渐过渡,以达到减轻乃至消除桥头跳车情况的发生。
3.1加强软基处理措施
对于不良地质路段,台后的地基承载力较低,容易造成台后基础大幅度沉降,故必须采取必要的加固处理。目前,软基处理常用方法有:CFG桩、袋装砂井+堆载预压、真空预压、预应力管桩、深层搅拌桩等等。
3.2加强路基施工工艺或路基填料的选择
因受施工作业面限制,台后路基回填往往是薄弱环节,为保证台背回填压实度,必须要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宜采用小型机械分层压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0cm,压实度不得小于96%,对于机械无法碾压到位的地方,需采取人工补夯。
路基填料选取宜选择摩擦角大、强度较高、透水性好的材料,如碎石、中粗砂等,或采用如横五路潭洲水道特大桥泡沫轻质土,通过增强路基刚度、减少路基荷载等方法来减少台背路基沉降。
3.3治超治限
上述防止桥头跳车的方法,均是从提高地基和路基刚度等角度出发,使台背路基沉降量减小或控制到较为平顺。从交通管理的层面上,应主动从源头上减少或制止车辆超速、超载等违法行为的发生。道路运营管养单位应主动与交警等部门沟通,通过加强治超治限工作,或者在上桥位置加装限速摄像头,增设横线减速线等措施来降低车辆通过速度,从而减小对桥台和台背道路的冲击荷载,减少桥头跳车的加剧、发生。
4结束语
本文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造成桥头跳车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地基、路基等对策来减轻桥头跳车的影响。当然在目前学术界尚未能完全解决桥头跳车的前提下,我们也可以通过限制外部因素(即治超治限)的方法来保护桥梁结构及桥头跳车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JTG D3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S]
[2].周军莲.公路桥头跳车成因和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1(24):134-135
[3].赵卫国,杨涛.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7,33(2):334-335
[4].贾详爱.公路桥头跳车的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J].城市道路与防洪,2013(1):95-96
作者简介:郭泽弘(1994-04),男,汉族,籍贯:广东省潮州市,当前职务:工程管理岗,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