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监测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2期   作者:欧伟强
[导读] 环境效益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发展,在国家提倡构建生态宜居家园的政策背景下
        欧伟强
        广东建研环境监测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510520
        摘 要:环境效益关系到社会的整体发展,在国家提倡构建生态宜居家园的政策背景下,环境监测人员应重视对水环境的全面监测。在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工作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进一步提升监测效率和质量的要求下,工作人员应注重发现地表水监测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在深入挖掘和科学处理数据的基础上,实现精准与高效的监测。
        关键词:环境检测;地表水监测;问题;对策分析
        引 言
        环境保护是当前各个行业发展的可持续要求,为满足这一要求必须重视环境检测工作。相应的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的监测就是重要的一部分,地表水地污染对于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为了降低地表水污染对环境治理产生阻碍,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的监测。接下来,将重点介绍几种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监测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以便于日后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监测工作的加强以及环境得到更有效地保护。
一、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的意义
1.1保障生产生活用水供应
        地表水系是最主要的生产和生活水源,而现代工业与农业生产用水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新型生产工艺、技术的应用,使得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越来越复杂。首先,遍布各个江河流域的工业与城市生活排污口每天都会释放大量污染物,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没有完善的环保法规的情况下,绝大部分水域的水质都呈现明显劣化趋势,不仅无法达到饮用水的供应标准,而且给生态链带来了难以修复的损害。因此实施地表水监测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治理技术方案、完善相关法规并采取控制措施,是保障生活用水安全的必要手段。其次,工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保障生活用品供应的基础,但工业排放与农药等农业污染源不仅直接污染地表水系,而且还通过雨水径流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当中。所以要想既能够满足生产用水要求、又将污染情况控制在安全范围,必须基于环境监测科学地评估地表水地污染情况,分析水质变化规律及其出现波动的原因,制定有前瞻性的防范策略。
1.2 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供依据
         地表水水质监测为区域环境状况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了依据非常重要的依据,是通过对地表水系统的人工采样采用自动分析或监测设备,可监测污染物浓度对产品的组成和性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其对于周边水源地、地下水以及水生动植物的影响,作为环评结果的一部分供环境治理工程设计、环保执法以及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决策的依据。
二、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法
        对地表水进行环境监测,我国当前现行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常规监测、自动监测和应急监测三大类。在进行常规监测时,监测人员需要合理设置监测断面,并进行水样采集,经过实验室分析得出具体检验参数。采用常规监测时需要考虑到人力和物力资源,且不能保证监测时效与覆盖性。而针对自动监测方法,监测人员需要在测试水段安放监测仪器,在该种监测方式下能够实现对监测数据的自动化传输,并且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但是自动监测过程需要受到定期的现场维护。而水环境应急监测则具体是指针对需要快速了解水质的情况,此时需要采用专业高效的设备,一般为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和浊度分析仪等。上述方法都可以实现对地表水环境的监测,而在具体采用上述监测方法时,又涉及较多的监测技术,需要监测人员结合实际监测需求进行科学选用。
三、地表水环境监测中的常见问题
3.1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落后
        对地表水环境进行监测,要求监测人员采用专业的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监测质量也由上述两个要素决定。我国的地表水环境监测起步较晚,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在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方面都相对落后。当前国家对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更需要对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进行更新。我国的整体地表水环境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呈现出相对地表水监测管理体系有待完善滞后的特征,成为影响监测水平的关键。
3.2 监测项目前期调研不到位
        在地表水监测时,应首先对需要监测的项目进行前期调研,但是我国大部分监测人员在进行地表水监测时,都不重视前期调研工作,导致前期调研工作不深入,也就无法形成完善的监测项目体系,导致无法有效覆盖地区降雨量、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以及植被状况等,也就无法制定出针对性的水环境保护策略。
3.3地表水监测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地表水监测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地表水监测管理体系包括有关地表水监测的法律法规、地表水水质标准监测以及各项数据的记录等环节。监测人员在进行地表水监测时需要注意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地表水水质等方面的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的计算与评估,以提供给环境检测准确的数据支持。但在实际的地表水监测过程中,由于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以及数据记录不够准确等原因,使得地表水监测管理体系有待完善,严重影响环境检测的实际效果。
3.4检测参数不够齐全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地表水监测虽然比以往更为全面,但是部分地区由于其地域的特殊性对地表水检测的项目及因子仍然不够齐全,部分行业排放标准的制定还需要根据其地域因地制宜地修订和完善,补充某些特殊行业的监测因子种类。对于污染源的监测一般采用旧标准上常规的项目,没有根据其特殊性加入一部分特征因子等实际监测的难题解决掉。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国家推行的标准涵盖范围还不够大,不够全面,从对标准的征求意见、修订、定稿到正式发布耗时过长,标准更新的速度没有跟上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检测机构实验室中用到的化学试剂和市场上存在的产品不匹配且没有合理的需要供应关系,应该根据检测标准的更新、实际检测过程的需求进行更新换代。一直以来,对于一些环境中新出现的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及产生、其危害程度和可造成的影响都没有一种有效的预警方式,由于对新事物缺乏及时的研究,其检测技术和标准无法及时出台,更不用说进行监测,检测技术人员的预警意识和研发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四、提升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的措施
4.1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改善检测设备
        虽然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非常迅猛,但是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还有待提升,我国的地表水监测设备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地表水监测这一领域,我国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想要提高我国地表水监测的质量和精度,一方面需要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组织监测团队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改善我国的监测设备落后的现状。现在国际上有很多的先进监测技术,比如说生物监测方法,使用这种技术可以精准可靠地发现污染成分,而且监测出的数据报告非常详细,甚至可以监测出微生物元素。
4.2建立完善的地表水监测法规体系
        通过制定具体指标的方式方法来提升地表水监测的效率以及科学性。对水质指标进行制定,将后期监测工作中的地表水与事先制定的水质指标相比对,以此来排查该地表水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水质要求,以便于控制环境当中的地表水污染。除此之外,还可以针对地表水监测工作制定法规支持,通过法规的制定来维护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监测工作的进行。另外,针对地表水监测的依据及参考指数来制定相应的监测体系,地表水监测的各个环节所出现的数据及问题都可以通过依据及参考指数来进行比对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加强地表水监测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并且对于环境检测工作的效率也能有所提升。
4.3建立全方位监测模式
        在执行地表水监测工作时,监测人员应注重对监测模式进行改善,应积极推行全方位的监测模式,并不断对地表水水质模型进行更新,对水质监测方法进行组合应用,并注重对自动化监测技术进行应用,形成多种因素共同驱动的监测工作新模式。对于监测人员而言,在进行监测时,还要对各监测要素进行具体分析,对地表水的功能分区、污染类比和标准化选择等监测信息进行明确,实现对地表水监测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地集中管理和解决。最后,地表水监测工作应持续进行,以便及时发现污染物并进行调整。
五、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监测技术
5.1 理化监测技术
        对地表水进行监测,应首先采用理化监测技术,通过应用该技术能够监测出水温、浊度、色度以及酸碱度等具体数值。在进行具体理化监测时,监测人员需要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一般涉及水体的化学性质监测时,对监测设备的要求更高,一般可利用GS-MS设备对水体的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有机磷以及PCBs、PAHs等进行监测,而要想测定水体中的酚酸酯类和苯胺类等物质,则要借助HPLC进行测定。而在当前我国对水环境监测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各种检测有害物质的先进设备被投入使用,同时也实现了对地表水理化检测其他项目的有效改进。
5.2遥感监测技术
         遥感监测技术可以看作是具有代表性的地表水监测的先进技术,通过应用遥感监测技术,能够更广范围地对水环境质量进行监测。遥感监测技术可以根据污染物的光谱特性对污染影响的区域进行判定,且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则可以实现对油污漂移方向的精准预测,进而可以为阻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大提供参考,并帮助水污染清理。
 5.3生物监测技术
        对水质进行评价,涉及较多的评价指标,而生物评价指标也是重要构成。理化检测一般无法精准的监测出水体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具体量,而生物监测技术则能够突破这一盲区。在生物监测技术的支持下,水环境监测人员可以进一步了解水环境整体质量和水体的综合毒性,同时也能够对污染水体对周围环境的潜在威胁进行评估。当前的生物监测技术一直在不断地更新之中,可以实现对水体中生物的生活习惯以及运动方式等行为的变化监测,从而能够了解生物与水体之间的关系,对水环境的整体整治而言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外,通过生物监测技术,还能够实现对特定污染源生物指示物的精准定位,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水环境的整体情况。
5.4信息化监测技术
        对地表水进行监测,监测技术人员还要增进对信息化监测技术的了解,应基于该技术建立水环境评价的自动检测系统,采集全国范围内的地表水水质环境数据,由此构建完善的水环境监测数据库,为后续的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对照物。此外,在引进信息化监测技术的基础上,监测人员还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对监测工作进行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相关信息的自动录入和自动计算分析,可以显著提升水环境监测数据的处理效率。
六、结束语
        地表水监测是环境监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监测部门要高度重视,在实践中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加强过程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地表水监测专业水平,以保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提供重要依据,还人们清洁、健康的水资源,并助力于社会经济健康、稳定、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浅谈我国地表水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范慆.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06)
[2]地表水污染的实时监测技术[J].许立段.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02)
[3]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监测的现状与进展[J].孟庆涛.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1)
[4]我国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监测现状及进展研究[J].杜芳静.绿色环保建材.2018(03)
[5]环境检测中地表水监测的现状与进展探讨[J].郑钦文.环境与发展.2018(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