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华
山东省新泰市金斗水库管理服务中心 271200
摘 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建设;修复;水网
引 言: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近年来,新泰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水利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核心。
一、加强组织建设
新泰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作为工程总指挥部,总指挥部下设山、水、林草、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挥部和环青云山青云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挥部等5个分指挥部。
出台了《新泰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市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意见》、《新泰市大中型水库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新泰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办法》、《新泰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方案》等系列文件。从项目规划到工程建设,从资金筹集到监管使用,建立了一整套务实管用的制度机制,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为工程扎实高效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审批和管理制度,科学划定并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限制纳污总量控制“三条红线”,抓好三项制度建设;建立以用水总量控制为重点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制度;推进以提高用水效率为重点的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落实以纳污总量控制为重点的河流水库健康生态保护制度;把保障城乡社会的安全供水作为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加强以水源地安全建设为重点的城乡供水保障措施。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
融合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水网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综合考虑新泰市水系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通过综合治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功能,同时兼顾工程供水、生态、景观、旅游等综合特性,实现其多目标功能,把生态水系景观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景观建设的和谐统一,打造新泰市健康和谐的水系生态网,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牢固树立“留住绿水青山一定治水优先,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治水理念,把水环境治理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城乡一体的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经济、水安全、水文化建设,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新泰”的提供重要支撑。
针对新泰市75%区域为山丘区,河流分布广,河网密度大,水库、塘坝、河道等水利工程众多,山洪灾害严重这一特点,完成水库除险加固,有序开展塘坝除险加固,以中小型河道治理重点县为契机加大河道治理力度,确保行洪安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构筑防洪屏障。
四、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生态修复综合系统治理工程,结合正在实施的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以水土保持、生态河道治理、水利风景区建设、水源地保护等为重点的水生态保护体系,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区域小气候,减少洪水流量,增加河道基流量,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水生态环境取得明显改善,初步实现山川秀美。目前形成新泰地域特色的“山-城-河-湖---文” 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构建了符合新泰实际的“一河清水、两岸绿色、水景交融、人水和谐”水生态文明体系。
一是强化生态保护。按照“发展、生态、和谐”的要求,坚持治水保土为核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在改善土地耕作条件的同时,提升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把治山治水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林成带、渠相连”的万亩生态良田,保护了生态、减少了水土流失。为发展规模农业、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夯实了支撑。二是促进产业发展。积极做好“土地整治+”的文章,通过土地流转,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广壮大特色种植;同时,积极延长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打造了从田园到餐桌的有机食品全产业链。三是带动农民致富。通过为贫困人口安排水利工程管理等公益就业岗位领取工资、流转土地领取承包费、加入产业合作社领取分红金等形式,成功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与破损山体实行一体化治理: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以来,我们统筹兼顾,贯彻落实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要求对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区域内存在破损山体的,必须进行综合立项、一体治理、系统修复,已经单独立项的,必须增加治理内容、追加工程资金、进行完善提升。通过工矿废弃地、破损山体一体化治理,使治理区脏、乱、差的现状得到改善,消除采坑立面危岩体崩塌隐患,使因采石造成的破损山体地形地貌景观焕然一新,既消除了废弃采石场的视觉污染、环境污染,又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保障,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实施柴汶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堤防道路建设工程和河道水质净化工程;实施清淤清障工程,清理各类垃圾及淤泥,保障河道水质。对河道滩地及堤防安全保护区内被破坏区域实现修复,将盗采坑塘合理利用,建设水田;在河道内建设人工湿地,建设打造水域景观,涵养净化水质;建成柴汶河水体景观带、沿河生态农业经济带,确保柴汶河出境口水质达标;对堤防路进行硬化、美化,方便堤防巡视和群众出行。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统合性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修复区域受损水生态系统,紧扣新泰市75%区域为山丘区这一根本,全面推进城乡一体的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水经济、水安全、水文化建设,打造新泰市健康和谐的水系生态网,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力促生态文明建设,为塑造现代新型人水和谐的“美丽新泰”的提供重要支撑,为全国其他地方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典范。
结 语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水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纵观古今中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周汝标,肥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探索,山东水利,2016.06
2.加快水生态建设 构建水生态文明,郑州日报,2013.03
3.黄本胜等,2016水生态高峰论坛,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