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配网改造中低压配电线路的设计与规划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31期   作者:马秋霞
[导读]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配网工程是整个工程项目中建设系统性要求最高的工程项目

        马秋霞
        赛富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21
        摘要: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配网工程是整个工程项目中建设系统性要求最高的工程项目,配网工程的建设与施工中由于网络建设规模的要求以及功能方面的要求,配网工程的施工设计是取得良好施工效果的关键点。因此,文章论述了农配网工程规划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并提出农配网改造中低压配电线路的设
计与规划的措施。
关键词: 农配网工程; 施工规划;设计要点
引言
        在 21 世纪以来,我国的电网发展任务不仅致力于发展规模的提升,也开始重视电网布局和结构优化,在提升供电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电力的节约和储存。随着水电、风电、核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发展,在供电接入点上有了更多的选择的同时,虽然此时,我国的电力网络系统已经相当复杂,正式开启了电力系统网路优化改造工程量大的历程,但是收益也是巨大的,这项任务不得不做.
        1 电力配网技术建设
        1.1 优化供给结构
        一直以来,火电都是我国电网供能的主力,时至今日,在我国致力于发展可再生电力的基础上,火电依然占据了六成以上的供电电量。这在我国矿产资源丰富、水源稀少的北方尤其明显,煤炭的大量燃烧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碳排放,也成为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在未来,随着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减少,必然会导致火电成本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经济和环保的双重考量下,从供电源头上实现技术优化是我国未来电网建设的首要环节[1]。
        1.2 实现综合性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在电力供应和消耗上都处于世界之最,在供电中又以火电为主,每年大量化石原料的燃烧,导致能源内耗和浪费现象十分明显,这也是我国供电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从电网布局和能源供应上进行网格优化,从人力配置上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都能显著改善我国电力配网的成本,这不仅能降低供电难度,让政府点省心,也能通过降成本的方式,让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用电得到保障,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如图 1 是我国年发电量的占比示意图[2]。
        


2农配网改造中低压配电线路的设计与规划分析
        2.1  注重前期系统规划
        施工环节的开展与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的规划设计对取得更好的施工建设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施工建设的规划工作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划工作开展前要尽可能做好前期详细的施工区域勘察,对周边环境中的地质条件、环境稳定性、气象变化特征等进行详细地了解,并统计整理成完整的资料备用。二是施工建设规划环节还应当考虑不同类型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问题。即工程建设人员要结合施工技术应用条件和可行性在前期规划工作的开展中对这几部分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确保规划方案与技术应用的匹配性和可行性。三是规划工作的开展要将应急处理方案纳入到整体规划的环节中,以应对具体工程建设中由于不可预知因素的影响对整个工程建设的进度和技术应用的可行性造成的影响。
        2.2电力配网向智能化、自动化和相互友好化方向升级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电力配网技术上,很多相关领域的发展,比如新材料和计算机、网络领域等,都对电力配网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时,电力配网的优化和改造应当积极汲取相关的研发成果,不断应用到自身的改造升级中,让整个电力配网向高精尖、自动化、智能化、用户友好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在线路设备方面,电力企业应当关注最新的相关供电设备系统,比如谐波过滤器,该过滤器可有效抑制电路系统中谐波的产生,降低非线性谐波对电路系统带来的损耗,从而保证供电质量。又比如在变压器、线桥、补偿器、模拟屏、直流屏以及一些相关的附属设施上,都有很多更新换代的产品,相关负责人应当时刻关注产品的功能迭代,保证在实际应用中,能使用最合适的产品保证线路以最安全高效的方式运转[3]。
        
        在系统监测方面,传统的检测方式由于检测周期长并且检测过程中有很多安全隐患容易导致维护人员出现伤亡情况,因此在检测中引进相关的现代检测维护系统,这不仅能提升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还能有效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比如在线路中增加内置的传感器,以数据传输的方式对故障点进行检测,通过对谐波数据的实时读取,结合红外线的热处理效果,让检测人员能迅速通过数据锁定故障点位置,从而最快最好地完成对于故障点的维护。在自动化方面,要尤其重视开闭站的自动化建设。在电力配网的优化建设中,要善于从子站层面入手,实现对开闭站进行自动化功能改造,在操作中,要注意结合子站与相邻变电站之间的光纤通信线路,正确连接接口,保障数据和信息能够返回到主站,主站所发出的指令能够得到回应。在保证可靠性方面,要善于利用配网自动化的子站将分散的终端集中起来,通过统一读取数据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无线网络高效的特点实现传输,从而保证中心机房能自动化有序高效地对各个线路进行供电控制,另外利用该系统,也能实现自动抄表,从而提升供电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保证企业不会因为供电消息的滞后性出现停电断电的问题[4]。 
        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即插即用技术,该技术是根据当下电网维护成本高、标准不统一、协同控制能力差、智能性差的特点发展出来的一门技术,该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系统的一种延伸,该系统相当于电脑主板,在设置接口处即可实现即插即用,根据系统构建的不同,分为单机即插即用、多机即插即用和管理系统即插即用等三个部分。该技术在马尔代夫光伏并网工程的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国内江苏投运的首套“大规模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中,将650 毫秒的调度响应时间有效缩减到100 毫秒内。该系统在参与大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方案如图2。

图2
        2.3 提升供电企业在电网优化中的主观能动性
        供电企业在电力网络优化中作为第一手数据的掌控者,同时又是电力配网优化的参与者,充分发挥其在电力配网中的主观能动性,可大大提升电网优化的效率和质量。在电力配网的优化过程中,供电企业首先应当和客户进行有序对接,在以往用电数据上和企业的未来用电展望上做出一定的计划,在涉及到大片区、多客户的电力供应上,应当做好详细的整体规划图。在进行电力配网的优化上,应当尽量保证线路的均衡合理分配,保证无线路出现超负荷运转状态。在完成电力配网的升级后,供电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人员优势,定期高效有序地完成对于线路的维护,保证线路长期处于稳定安全的供电状态,在恶劣天气环境下,供电企业应当主动增加电力系统的维护频率。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网络传递的模式,通过现代计算机对于传输数据的分析,迅速锁定电网出现的隐患,从而提升定点维护能力[5]。
结束语
        现代电力配网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息息相关,在这方面,国家和企业应当共同加强关注,不断反思和总结该过程中的经验,最好能形成完善有效的电力系统升级改造体系,从而让整个电力配网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永琦.电力配网技术的改造及网络优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21):211-212.
[2]欧阳森,杨墨缘.城市配电网直流化改造对象综合决策[J/OL].电网技术:1-10[2021-01-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410.TM.20200715.1622.002.html.
[3]陈鹏林. 棋盘井地区配电网自动化改造设计[D].西安科技大学,2020.
[4]刘旭慧. 基于工业以太网技术的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D].广东工业大学,2020.
[5]何国伟. 基于FTU实测电网暂态数据的配电网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