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厂安全的精细化管理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31期   作者:武文全
[导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厂安全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
        武文全
        陕西能源赵石畔煤电有限公司    陕西省榆林市     719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厂安全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提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精细化管理策略,以此来确保电厂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实施。本文基于我国的电场发展现状提出了电厂安全管理策略的分析,为祖国电力事业添砖加瓦,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关键词:电厂安全;制度完善;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引言:当下,安全成为各行各业的关注焦点,生产的安全性与百姓的安全息息相关,与社会的稳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厂安全隐患不仅可能会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停电,还关乎着企业的生产与人民的生活品质,因此重视电厂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一、对电厂安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现实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工作从无小事,从电厂开始建立到电厂具备健全的规章制度、从对在职员工的教育培训、监督检查再到危险事件的预防控制,各个方面都需要管理层亲历亲为。电厂的运营和发展与管理工作息息相关,电厂的管理人员更应该谨记工作职责,确保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工作标准。对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做出规范的要求能够减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从而降低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并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从社会角度上分析,电厂的安全事故可能会导致电力供应出现问题,给百姓的日常用电造成困扰,因此,对电厂安全进行精细化管理具有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电厂工作人员更要在工作中做好每一个细节,提前预防和控制安全隐患,从而确保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有许多电厂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善。在研究调查中发现,一些电厂管理层的思想较为传统,盲目地追求眼前的利润,难以顾全大局,不考虑持续性发展,无视电厂的安全管理工作。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安全管理投入的力度不够,在职工作人员的生产积极性有待加强,导致安全管理止步于表面形式。其次,缺乏奖惩激励体系。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就难以对员工进行约束。最后,考核制度不完善。考核管理制度能够给员工造成工作动力,激励员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确保电厂生产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所以,管理层可以拟定一份完善的考核制度,从而有效地解决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三、目前电厂安全管理工作中可以改进的方方面面
(一)电厂的安全管理得不到保障,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
        我国部分电厂管理制度的制定并未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管理制度制定之前没有对现实情况进行实地的考察,使得制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偏离,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无据可依,无法将管理层的指令落实到位,严重影响了电厂运行的效率。此外,我国许多电厂都缺乏良好的奖惩机制,导致不规范的操作的频繁出现,而不规范的操作往往会带来安全隐患,容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二)管理层监督和管理工作不到位
        除了奖惩制度的不完善之外,监督工作不到位也是电厂稳定持续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完善的制度无法落实到位,就等同于做了无用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电厂的一些管理层并不具备专业的能力和素养,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就会出现一些漏洞,无法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监管工作流于表面,使得安全管理制度宛如空架子,影响了电厂的安全管理工作进程。
(三)缺乏安全责任和防范意识
        完善的安全责任和防范意识既可以保卫在职员工自身安全,也能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降低损耗。我国一些电厂并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使得安全生产宣传不到位,导致员工缺乏安全责任和防范意识。

同时一些基层员工也因为自身学历不高、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等,缺乏安全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因为疏忽大意而酿成大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对电厂安全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建立并改善安全管理制度,改善企业文化氛围
        精细化管理制度能够使安全管理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因此要对电厂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和改善,确保规章制度能够覆盖到电厂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电厂的管理层可以深入每一个岗位,了解每一个岗位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制订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精细化能够对各个环节进行评估,从而较为准确地了解安全隐患,并通过加以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来减少潜在的危险。在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注重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多种形式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文化意识,将“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植入心中,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二)力争作业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提升员工的应急救援能力
        电厂生产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不仅需要使用众多复杂的仪器,还需要遵从严格繁琐的流程,这就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操作故障的情况,如果员工的应急能力不达标,问题就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因此要重视员工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减少作业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几率;提升员工的应急救援能力,降低操作故障带来的损失。在此给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重视员工的专业能力培训,提升电厂员工对电气设备操作流程的认知水平,培养员工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第二,采用“理论+实践”的新型考核手段,切实保障员工的专业素养与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三)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做好定检维修工作
        电厂设备的老化、损坏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降低安全隐患的概率,电厂管理层就要重视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可以定期对电厂设备进行精细的检查。自我检查应分成以下三部分。第一,检查生产设备的运转状况,在检查过程中,要仔细地检查机械设备的所有零部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解决,确保生产器械能够稳定生产,保障电力生产工作的安全性,将出现事故的可能性降低为零。第二,管理层还要检查员工的工作情况,可以采取不定时不定量的抽查模式,了解员工在日常生产工作中是否遇到问题,根据员工反映的情况开会找出问题所在,并做出对应的决策。当然,管理层还应该抽查员工的检修记录,了解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估。第三,上层领导也应该对管理层进行考察,检验管理层是否认真完成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根据工作情况进行评分。
(四)加强对危险源的分析与判断,做好事件事故预测评估
        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并随时可能发生,在实际电厂管理工作中应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以保证电厂的正常运行。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汇总电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总结产生的原因,做出事故处理预案;为了提升员工的安全隐患防范意识,还可以制作安全警示牌并放置在安全隐患易发区域,例如“隐患猛于明火,责任重于泰山”,放置在发电装置附近。在安全问题的预防方面,如果管理层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就会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影响电厂的长期稳定发展。这就要求电厂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提升管理人员对事故的应对速度。同步提升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电厂事业的稳定发展。
总结:电厂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安全生产的必经之路,只有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的企业理念,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大位,将岗位职责落实位,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电力生产的稳定安全,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魂.电厂安全管理精细化策略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10).45-48.
[2]曲双睿.电厂安全的精细化管理策略[J].科技风.2020(07).95-98
[3]段改庄.基于精细化管理的电厂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2).123-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