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莉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 山东272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用电量急剧增加,传统的变电站系统通常存在一些缺陷,导致我国在能源效率和创新方面存在一些缺陷,再加之继电保护措施有限。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智能变电站的应用使得更多问题迎刃而解。智能变电站具有信息开放和资源共享的功能。同时为了自动检测故障位置并发出信号,提出了很多继电保护在线运检的方法,使得智能变电站故障的检测更加智能,更利于故障的修复,减轻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基于此,本文就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展开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故障信息模型并提出了一些在线运检方法,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线运检方法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智能变电站是依靠精密、稳定、集成和环保的智能装置,以站内信息数字化、共享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为基本要求,在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功能的同时还具备了实时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等功能。智能变电站需要保护提供设备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比等功能,并且能够根据设备参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评定后采取相应的措施,由于前端数据的采集由在线监测系统完成,所以在线监测系统对于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尤为重要。
1.智能变电站概述
通过建立智能变电站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得智能变电站的信息收集和电力传输能力得到改善。将数字化技术涵盖到智能变电站中,不仅可以使智能变电站更加智能,而且更利于智能变电站系统内关联设备的集成管理和控制。对于智能变电站而言,主要以一次智能化为特点,在这种商业模式的帮助下,使得智能变电站的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并且智能变电站的传输功率获得了很大的提升。显然,智能变电站采用智能控制方式进行控制,彻底解决了过去转换器填充饱和的问题,并且克服了交流和直流串扰的问题。通过使用科学的继电保护设备,使得变电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确保了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际上,智能变电站主要包括了变电系统的处理层,控制层和传输隔离层等部分,当传输隔离层和控制层进行相关数据信息的管理和控制时,可实现数据共享,以提高变电站基础结构数据信息的处理级别,并确定传输过程的类别,确保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智能变电站在线防误系统关键技术的具体应用
2.1目标设定
为研发智能变电站保护在线监测系统需设定总目标,从实际智能变电站保护所需要监测的项目出发,智能变电站保护在线监测系统应至少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1智能化(A):通过在线保护状态评估,可分析保护的家族性缺陷,减少不必要的保护检修次数一次设备的停役几率;1.2识别率(B):继电保护装置的二次虚回路识别率应较高,且正确率和稳定性能满足一般检修要求,实现对模拟量、开入量、开出量的识别;1.3时效性(T):在线保护监测系统时效应较高,响应速度应快,能及时将故障信息上传到终端。智能变电站保护在线监测系统不仅要考虑智能化、识别率、时效性三点要求,还需要考虑装置和技术成本(C)。因此我们定义了监测指标(S=0.2*A+0.3*B+0.2*T-0.3*C),并以此来综合评价保护在线监测系统技术的优劣。最终确定四级目标值为A级:B>=95&S>=34.5;B级:B>=90&S>=31;C级:C>=85&S>=29.5。
2.2重视装置就地操控技术的应用
使用本地设备控制故障以防止技术发展,它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在突发情况下具有良好的防误操作效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制止处理,保证了维护工作人员及相关设施的安全性。并在适当的环境下和管理平台进行配合,发挥出各自的作用,以真正强调工作的类型。一般来说,防止干扰的技术包括以下两种不同的类别:(1)操纵人员必须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工具,然后借助系统,完成相关设备物的解锁和睡眠悬挂配置。(2)在操纵过程中,只有执行受控结构时会创建一个明亮的屏幕并打开。为了在操纵的时候避免由于外观相似而导致的操纵失误情况的发生。
2.3加强主动型防误技术的应用
正常情况下,使用主动型防误技术的过程中,基于管控继电器中的保护线路。所以在实现继电保护装置的时候,相关人员致力于提高相关设备应用的效率,应使用先进的主动反错误技术来瞄准SV间隔接收板继电保护装置已经改进,并参考接收到的特定电压生成,激活合理的实施和使用反错误技术。同时,还应该针对性将考虑并分析动力传输的原因。例如:通过科学应用主动故障预防技术来完成总线继电保护装置处理及继电保护对策,有效控制主动错误预防技术,科学确定了SV接收板设备的实现条件以进行地面转换处理,使电路板在转换过程中接收到的功率降低能耗,主要是为了确保电力运输的安全性。由此可以看出,主动型防误技术被用于特定的应用中要想发挥出好的作用,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2.4系统的信号上送方案设计
目前,变电站蓄电池组并不会单独设置监控装置,各变电站与电力系统的监控系统的距离较远,在这种情况下,硬接点的接入方式远远无法适应数据传输的需要,为了实现站蓄电池组的数据信息顺利传输到监控中心,便要采用软报文的通信方式,这不仅可以确保监控中心正常接收变电站蓄电池组的通信信号,而且系统的维护也更为方便。一般来说,系统的信号上送采用数据流向单一的方式,这种上传方式没有中间过渡环节,信号直接由源端综合监控主机上,在具体设计方面,监控主机需要增加104规约模块,同时规约转换器配置104规约(主站端),监控主机需要加装modbus协议程序,把采集到的信号用104规约上传到规约转换器,规约转换器把收到的信号经站控层网络(103规约)转发到远动装置,再由远动装置把信号上送到地调主站。监控中心接收到变电站蓄电池的信息之后,便可实现对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测,而且监控中心还具有信息显示、查询、预警功能,如果变电站蓄电池组运行不稳定,那么系统就会自动发出预警信号。
结束语
在我国一些地区,智能变电站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智能变电站和继电保护系统在许多领域得到认可和推广,改变了传统的排除单一节点检测方式,实现了智能检测,同时实现了智能化检测,系统和设备的使用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简单检测模式。根据此种模型可以研究开发新一代继电保护在线运检系统,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坚信新一代继电保护将在新领域开辟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马宝忠,杨蓬,孙聪,赵连政,高文彬,孙晶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变电站交直流电源仿真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02):591-596.
[2]张凯,徐鹏越,秦三营.变电站蓄电池组均衡在线监测的研究[J].科技风,2021(02):187-188.
[3]徐鹏,张弛,杨贵,陈旭,叶翔,彭业,刘千宽.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在线管控技术[J].计算机应用,2020,40(S2):95-101.
[4]徐兢浩,刘祚宇,吴静,任刚.变电站设备运维检修管理数据平台构建及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20,41(12):19-23.
[5]周鹏杰,朱春良.智能变电站保护在线监测系统设计[J].科学技术创新,2020(3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