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放射科 116000
摘要:人类受到的辐射源主要有两类: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地球上的人类,每时每刻都受到天然存在的各种电离辐射的照射,这种照射统称为天然本底照射。人工辐射主要包括医疗照射、核爆炸和核动力生产。医疗照射来源于X线诊断检查、核医学诊断以及放射治疗。放射线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给人类带了巨大的医疗利益,同时也伴随一定的危害,为了患者、放射工作人员以及公众的安全,现在谈一谈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以及防护措施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放射线 医疗照射 防护措施
一、放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
X线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电磁波的共同属性,此外由于X线的能量大、波长短,它还具有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生物效应特性。物理特性包括穿透本领、荧光作用、电离作用、热作用;化学特性包括感光作用、着色作用。正是基于X线这些特性,可以用来X线在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
(一)X线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透视及摄影:利用X线的穿透作用及感光效应形成影像来观察病变结构。X线透视简便、易行、快捷,不仅可以观察器官的形态,而且可以观察器官的活动情况。X线胶片摄影比透视荧光屏分辨率高,而且可以永久保存。CR及DR摄影,与透视及摄影不同的是成像载体不同,CR成像载体为IP版,DR是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化为数字化图像,优点是分辨率提高,可传输,存储图像后处理等。造影检查及数字减影:造影检查是引入造影剂,使其形成密度或原子系数的明显差异,从而改变与周围器官的对比度,这种引入造影剂进行X线检查的方法为X线造影检查。数字剪影,是利用计算机将造影前后的两幅图像相减所得到的图像,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血管造影。CT摄影,即计算机体层摄影,优点诊断准确率高、不重叠、层次分明,对比度及分辨率高等优点。
(二)放射线在治疗方面的应用
放疗:肿瘤细胞自身分裂繁殖活跃,它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比发育成熟的正常细胞大得多,放疗就是利用放射线的这一生物效应特性,在加上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达到抑制和破坏肿瘤组织。皮肤及表浅部位的肿瘤,可利用低能X线进行近距离照射,深部肿瘤多采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照射。
二、放射线产生的生物效应及对人体的影响
(一)确定性效应:射线照射人体全部或局部组织,若能杀死相当数量的细胞而这些细胞又不能通过增值来补充,则这种照射可引起人类的确定性效应,如引起男性暂时不育的一次照射的阈值量约为睾丸吸收的0.15GY的剂量。
随机性效应:电离辐射的随机性效应被认为无剂量阈值,其有害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射量的大小无关,发生的效应有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据统计,人类所患全部癌症中80%以上来自生活与环境(包括职业),其中大约1%来自天然本底和人工辐射的照射。
(二)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胎儿出生前受照效应:怀孕的妇女子宫内的胚胎或胎儿受到射线的照射,则此照射可使胚胎或胎儿在子宫内以及胎儿出生后出现各种损害。不同发育时期受照后出现的效应有所不同,主要包括:胚胎死亡、畸形、智力迟钝、诱发癌症及遗传效应,这其中既有确定性效应,也有随机效应,所以无论对职业或非职业的孕妇,国际上或我国均有剂量限制及明文规定,以避免出现以上有害效应。皮肤效应:在受照的皮肤上,电离辐射即可引起确定性效应,如急、慢性皮肤损伤,也可诱发癌症,即放射性皮肤癌。
三、放射线防护措施
(一)我国现行放射防护标准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提出,对使用电离辐射源或产生电离辐射的一切实践活动,以及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接受电离辐射需加控制的一切实践活动,进行与防护有关的设计、监督、管理时,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及个人的剂量限制。
(二)放射防护措施
1.放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时间防护:尽量缩短受照者的照射时间,因为受照时间与受照剂量成反比,缩短照射时间,即可达到降低剂量的目的。距离防护:是指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延长人员到X线管和散射体的距离。对于点状源,如果不考虑空气对射线的影响,X线按平方反比法衰减,可见距离防护是非常有效的。屏蔽防护:是指在放射源和人员之间,放置能有效吸收放射线的屏蔽材料。
2.防护操作
X线工作者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放射防护知识,正确合理使用X线诊断,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制度,经常检查机器和防护设备的性能。在不影响诊断信息的前提下,一般应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和小照射野进行操作。
3.妇女及儿童X线检查的防护
放射工作人员接到育龄妇女、孕妇的X线检查申请时,应进行核查,如确认没有检查必要时,有权退回X线检查申请单。在确认实施X线检查后应做到:制定最佳X线检查方案,严格控制照射野,缩短曝光时间,尽量采用先进的检查设备与技术,注意非检查部位的屏蔽防护。儿童X线检查时,摄影时应采用短时间曝光的摄影技术,一般不使用滤线栅,应使用固定儿童体位的设备,注意非检查部位的屏蔽防护,特别应加强对性腺和眼晶状体的屏蔽防护。
4.个人剂量监测
严格执行辐射防护标准,控制工作人员受照剂量,按照《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规定》执行,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左胸前佩带一个个人剂量计,在开始监测时,应对放射人员过去的监测剂量进行小结,当个人剂量监测可疑时,应对受照情况进行调查。
5.机房要合理布局,安装通风换气设备
不断完善设备的防护性能,机房外安装工作指示灯,工作过程中应及时通风换气,辐射诊疗设备要经常检修。
参考文献:[1]王云霞,朱国英,陈春晖,等.医用移动式X射线机床旁造作辐射水平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2016,25(1):44-47
[2]刘军.浅谈放射医学的放射防护与护理管理[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4):251-252
[3]张江伟.CT扫描技术与放射防护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3):410
[4]唐辉,俞璐,路青,等.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放射技师具备的综合素质探讨,2016,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