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葛松梅
[导读] 在逐步落实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初高中院校也更重视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葛松梅
        辽宁省葫芦市建昌县建昌第一初级中学  125300
        摘要:在逐步落实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初高中院校也更重视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利用多样化的体育健身活动、均衡的饮食和营养供给等来促进学生体质的健康发育,使学生能够更有强健的体魄开展学习。对此,本文将介绍影响中学生身体健康的原因,并详细讨论提升学生体质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质健康;教育分析
        引言:
        随着运动一小时口号的响起,社会对于中学生身体素质也更加关注,需要学校、家长等共同努力优化学生的体质健康,使学生的成长能够兼顾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要求。
        一、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原因
(一)体育锻炼不足
在繁重的课业压力影响之下,校园体育课程的时间和课外锻炼时间被严重压缩,导致中学生没有足够的条件来提升身体素质,也使学生的体质产生了逐步下降的问题。一般初高中学校安排的体育课程为一周两节,并利用了广播操、课间活动等时间来填补运动缺失的问题。但是,除固定的体育课程之外,其余时间里的学生活动对体质提升的有效性很难掌握,整体的应用效果不强。在不同院校体育资源分布不均匀的影响之下,部分学生缺少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校园内的活动范围也在不断缩减,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运动需要,在一些风雪天气的影响之下,室外的体育活动完全无法开展,一小时的运动要求难以满足。
(二)社会家庭影响
中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并不能完全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因素和影响也十分重要,一些家长不正确的认知也成为了阻碍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运动要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否则可能会引发损伤问题。部分家长对于运动的安全与保护问题产生了错位化的认知,为了避免孩子的扭伤、拉伤等问题直接禁止了体育活动,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因噎废食的问题,导致其身体素质不断下降[1]。在电子产品、娱乐书籍等多样化的课外内容影响之下,学生主观上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在逐步降低,造成了校园内整体的运动氛围较为淡薄。体质健康的培养是一个综合化的过程,包括了运动训练和饮食营养等,部分学生的挑食、偏食等不好的习惯也会造成身体素质下降问题。


        二、提升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教师素质
为了更好地促进当代中学生的体质健康,学校要重视配备高素质的体育教育类人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体育课程的开展也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包括了运动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还需要掌握常见的运动损伤急救等知识,只有聘请专业教师、提升师资素质才能够更好地推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2]。在授课之前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前展开考察和分析,如设计一些简单的体质测试,了解学生的运动接受程度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师还需要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利用专业的教育学知识设计一些校本类活动,在逐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鼓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并将其延伸到课外时间当中。
(二)优化教学内容
针对部分学生体育课参与程度偏低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关注,并通过优化课堂形式等方式来刺激学生喜欢运动。由于目前大部分的中学生体质水平偏低,教师要采用逐步加强的授课方式开展教育引导,先从不限时的慢跑从动开始,并综合一些学生更感兴趣的篮球、乒乓球运动等,女学生可以练习羽毛球、毽子等运动,在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保证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运动方法的讲解,如在剧烈运动之前进行热身活动,运动后对身体进行拉伸等,尽量减少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在每学期末需要进行学生的身体素质考核,包括耐力、运动掌握等,教师要对这些考核数据展开分析,判断教学成效,并对后续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其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体质水平。
(三)重视综合培养
体质健康是一项综合化、多维度的要求,学校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优化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学生的身体水平也得到全面发展。首先,学校给学生提供的早午餐要营养均衡合理搭配,按照国家要求保证好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避免出现影响不均衡的问题。在伙食供应上要严格把关并做好优化调整,可以分析学生的饮食偏好等了解学生的习惯,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餐食供应,减少学生挑食、偏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不浪费粮食的良好习惯。体质健康也需要综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如一些男同学明显过于肥胖,教师要加强关注对其进行优化管理,安排学生参加一些力量训练或无氧训练等,帮助学生在体质优化的同时改善身体形态,保证其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之下,重视并加强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极具现实意义,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学校要肩负起运动训练的责任,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设计和优化课堂活动,以更适合中学生发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使运动健身能够延伸到课堂之外,塑造更加健康的校园运动氛围。身体素质的提升要保证综合化和全面性,对于中学生的营养调节等也必须要同步开展,优化学生的身体机能。
        参考文献:
[1]苏兴田,徐生辉.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归因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01):114-116.
[2]王学文,王瑞江.关于有效促进中学生体质健康的体育教学设计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7(09a):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