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尤振宁
[导读] 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对技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的理解。
        尤振宁
        河南省洛阳市河洛中学      471003
        摘要: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在对技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的理解。他们可以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管理以及个人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教育教学实践,并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良好的信息道德。可以看出,教师的信息素养侧重于信息手段,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
        关键词: 中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一、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意义
        1.贴合课程标准,走向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学习和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这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点高度吻合,例如信息意识,信息伦理以及数字资源的搜索和收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素养实际上是在探索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中扮演学生学习指导和助手作用的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实现终身学习。2.培养信息素养,促进专业发展
         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教师,会主动根据遇到的问题,从其特点分析新的应对策略,进行更为有效的自我学习,这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更要借助信息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还要借助信息工具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估。因此,教师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二、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策略
         1.培养信息意识,更新信息观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已经推行了许多年,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思考各个教学环节中有哪些部分需要用到什么工具,有没有更合适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是硬生生将工具“塞”入课堂中。
        2.扩展信息知识,甄别优质信息
        (1)如何获取信息资源
        教师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有很多,如关注中国大学MOOC或网易公开课上的一些与学科相关的课程,系统地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基础,拓宽知识面;在遇到教学困境时,可以想一想能否通过网络途径找到有效方案,如可以通过优酷、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寻找相应的教程,也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信息,甚至可以在专业论坛或知乎APP中发布问题,集采百家之长;“之江汇教育广场”和宁波市的“甬上云校”以及“智学网”等平台也都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发布了优质学习和教学资源。只要细心留意,平时积累,就会找到较为合适的途径。
        (2)如何筛选信息
        教师首先要判断信息是否准确,来源是否可靠,不准确的信息除了会给学生带来多余的负载,还会有误导;其次要判断信息是否合适,作为设计教学环境的主要对象,教师在搜索信息资源时不能一股脑儿全盘接收,要做好三个分析:分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


        (3)了解多种教学平台和软硬件的功能
        除了上述平台,还有一些平台在某些情境中也能作为有效的教学工具,如QQ、微信、钉钉、石墨文档等都可以作为在线协作平台,抖音、一直播等直播软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给师生创建课堂环境,微信公众号也可作为获取信息的平台。要应用和落实这些平台或软件则需要终端,如最基本的计算机、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投影仪和一体机等扩展设备。因此教师需要了解这些终端的基本功能和使用特点。
         3.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设计
        (1)结合学科特点,构建信息化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万物联网也成了人们追求发展的方向之一,“互联网+”和“智慧+”成为教学中的热门词汇。不少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始部署“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在智慧教室中,学生持有可移动设备或具备联网功能的计算机设备;可移动一体式桌椅或聚拢式课桌,方便学生分组协作;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教室,实现生生、师生即时互动。在传统教室中,学校已经普遍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电子白板、一体机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已有教学设备,同时加入外部设备来创建覆盖面更大的信息环境。
        (2)利用信息工具,支持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支持主要有:(1)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搜索和运用合适的信息工具获取、处理教学资源,如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数字资源了解前沿信息;(2)利用不同软件如PowerPoint或Focusky制作教学课件,并通过微信公众号、钉钉等平台推送课前任务或任务单;(3)在教学中配合使用一定的软硬件设备作为技术支持,如PowerPoint、Flash动画、雨课堂、班级优化大师教学互动软件等;(4)可以架设手机或摄像机录制自己的课,作为课后反思与改进教学设计的观察材料。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投屏的方式即时评价学生作品或对出现频次较高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
        (3)打好扎实基础,应对突发状况
        教师在教学环境中整合技术工具和软件,势必会遇到由软硬件带来的不可控问题,能否自主探索解决技术问题引发的突发状况,是评判教师是否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标准。教师需要首先预设使用的设备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提前做好相应解决策略;其次深入了解和探索所使用的设备或软件的功能,确保不会出现差错;最后学习补充相关的理论知识,拓展解决思路。
        4.遵循信息伦理,坚守道德要求
        教师应当树立信息安全意识,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及良好的信息道德与伦理。从信息安全角度来说,教师在信息活动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数据和财产安全,不随意打开未知来源的信息;从信息获取角度来说,教师应该“取之有道”,拥有版权意识;从信息发布和分享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有效维护在信息活动中自己作品的合法权益。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遵循信息伦理道德要求。
        三、结语
        目前,由于受多种因素限制许多教师对于提升信息化水平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从外部条件上来看,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多为教师提供技术整合的学科教学能力、技术工具等的培训,设置校内乃至市区域级的比赛,完善信息素养的评价和奖励制度,根据要求创建信息化程度达标的校园和教室,为教师创造充足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学工作与生活中与时俱进,提升信息素养,提高教学效率,获得科研成就,已成为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文献
        [1]马欣研.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