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探讨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杨勇,白美发
[导读] 为满足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也应该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
        杨勇,白美发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摘要:为满足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也应该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因此,需要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诊断,并结合现实情况,对其进行改革,促进其良好的发展,保证院校宗旨使命的良好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

        教育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教育质量进行有效的诊断,并做好提升,可以促进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高职院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需要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比如:院校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学生的实际状况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做好高职院校的定位以及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对质量保证体系的做好科学合理诊断与改进,做好数据的分析,建立符合实际的、突出院校特点的质量保证体系,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
        一、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中面临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设置不科学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独立的质量保证体系,一般由院校的教务处负责监督和管理。这种形式造成管理与评估工作重合,没有起到监管与问责的作用,使得高职院校的质量保证体系缺乏科学性,导致工作没有办法顺利的进行。同时,在部分院校还存在管理方式欠缺的问题。在质量保证体系中,对于责任人职责和权限的规则,没有明确全面的规章制度,使其责任人在执行的过程中,缺乏执行力度,在出现问题时,权责又无法分辨,造成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脱。建立一个独立完善的机构是保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进行的基础。
        (二)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高职院校信息平台建设的水平关系到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顺利运行,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绩效评估管理等方面都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系统,但是各应用系统之间缺乏共享,数据独立化没有达到统一,都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而实时数据收集以及动态监控也存在很大的漏洞,对于数据的分析较弱,所有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进程和效率。
        (三)缺乏自我质量保证的主体意识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自我质量保证的主体意识是非常缺乏的。部分院校仍处在对质量保证体系的书面理解,缺少自我想法,导致质量诊改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自我评估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对院校诊断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但在实际的工作中,院校的自我评价以及之后产生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在工作中得到落实。第一,对于院校呈交的质量报告,对于如何改善质量保证体系的想法和建议较少,还有部分质量报告中,并未提及具体的、真实的诊断与改进建议。

第二,对于自我评价中找到的问题,没有找到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后续的相关工作没有得到及时的落实,就会致使院校的诊断与改进工作起不到效果,造成人和物的浪费。第三,不进行合理的改进,诊断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应强化自我质量保证的主体意识,并认真完成相关工作。
        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策略
        (一)健全组织机构,构建运行机制
        在高职院校内组建独立的内部质量保证部门,分离执行与监理工作,并聘请专业的人员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组建成执行力强,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基于质量目标的计划,对于不同的项目,明确区分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限。参考一些兄弟院校,其内部审计机构可以直接向校长报告,同时负责人也会受到工作的监督。采取这样的模式,来确保审核部门的独立和完善,使得审查意见的来源更加的真实。
        (二)完善诊改工作信息平台
        为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是必然的要求,并确保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首先,信息化平台上采集的各种信息要能相互共享、融合,同时保证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以及绩效评估管理等,达到数据的互通,做到有效的大数据分析,对决策起到应有的效能作用。其次,应促进信息系统的快速构建,并与院校的职能工作做好有效的结合,达到实时收集工作过程数据,并对此进行大数据分析,为院校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强化对数据的应用,快速推进诊断改进工作,有效的提升高职院校信息化工作水平。
        (三)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多维评价机制
        高职教育应满足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这就要求院校质量不仅要接受全体师生的诊断与评价,还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职业教育具有行业产业性、技术技能性等特点,这就意味着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对接产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所以,高职院校要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多维评价机制。另外,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大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途径。开展质量诊改有利于完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有利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结束语: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在明确的标准与指标体系下,健全组织架构,通过信息平台完成数据采集与整理、归纳与分析、应用与反馈,形成以质量为核心、以制度为保障的科学运行机制,并通过多维评价进行诊改和循环。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高职院校质量并将成为追求的永恒目标。
        
基金项目:1. 黔西南州科技计划:黔西南州民族医药产业技术人才团队建设,黔西南科火(2018)6号。
          2. 学院科技计划项目:兴仁市波阳镇特色中药材种植模式研究。
          3. 学院教改项目:《药理学》精品在线课程、《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