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娥
贵州省剑河县第二中学 556400
摘要:课外探究活动是对于课堂内容上的延伸和补充,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当中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具备重要影响。尤其是在现当代我们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工作,其核心思想就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实践活动的教学,将更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满足现代的教育思想潮流。本文将目光聚焦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生物教学活动,探究如何落实高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外探究,农村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格局当中,常常是比较落后的。经济发展落后,那么教育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教育水平也会落后于其他地区。因此在这一部分地区,要想进行高中生物的课外实践探究活动,就有了更多的环境和条件限制。接下来我们将从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教学现状,以及如何落实高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这两个方面分别展开深度探究。
一、农村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现状分析
首先大部分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都是无法落到实处的,学校首先面临的局限性就是教学资源的缺乏。由于教学资源的缺乏,虽然教师有心让学生去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当中去受到知识元素的影响。但是由于学校的资源条件有限,常常导致教师无法引导学生去进行课外探究的实践活动。第二,从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生物教学情况来看,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生物教学总体水平是落后于其他地区的。这其中有一部分的影响因素,就在于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生物教师力量较为薄弱。由于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所以不太会有教师愿意到这一地区任教,这就导致了这一地区的教师力量较为薄弱,教师力量的薄弱也将直接影响到生物教学的质量。第三,从生物教师的教学方法来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物教学方法较其他地区的更新是较慢的,所以生物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仍然较大。他们在教学活动当中仍然趋向于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知识灌输,不去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而是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形式来记住相关知识。以上种种都是农村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的现实情况,在高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当中,教师所受到的种种局限性因素是较多的。
二、如何促进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落实
(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物教学资源补充
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当中,教材上有很多值得去进行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相关实验,很多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之所以没有将这一部分课外探究活动落实到位,就在于学校的教学资源缺乏。因此,我们要想落实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首先就需要加强对于学校生物教学资源的补充。在这一方面能够发挥主要作用的主体主要有以下三个:首先,我在教育部门可以针对农村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现状,适当进行经济补助,帮助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补充一些生物课程的教学资源。比如生物实验室、一些相关的生物实验器材等等;第二,学校方面可以进行资金的征集,一方面与校友之间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各种捐款,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社会范围内公开征集教育专项资金,并将这些资金运用到学校的生物资源补充当中来。第三,高中生物教师也可以进行利用身边的一切可利用因素,将这些可利用因素改造为生物教学的相关资源。比如说,在农村地区的种植业是相对发达的,那么如果我们想要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可以引导学生到课外用某一种农作物来进行模拟大棚实验。总之通过各个主体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进一步补充少数民族地区的生物教学资源,进而促进少数民族高中的生物课外活动探究落实。
(二)注重课外活动探究的主题选择
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导致了高中的活动他就无法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课教学的时候,还需要充分考虑课外活动探究的主题,是否符合学校的资源条件,是否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只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结合当地的资源环境特征,那我们在开展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时候才会更加方便。比如说,牵牛花是在农村地区常见的一种花卉,这种花卉的主要特点就是具备向光性。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就像牵牛花的观察,总结牵牛花的具体朝向位置,通过这一实践探究活动,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牵牛花向光性的这一特征。
结语:总而言之,高中课外实践活动的落实,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专业素养具备直接影响。虽然农村少数民族地区面临了种种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完全无法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当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国家教育部门学校自身以及教师这三个主体的主导性作用,根据当地学校的自然特色及条件,来选择适当的课外活动主题。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揲究教学论[M].中国人事出胝杜,2002,(18).
[2]韦钰,[加]P.Rowell.探壳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教育科学出版杜,2005,(6).
[3][美]David Jermner Martin.探兖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