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课外阅读导读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全拾连
[导读]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
        全拾连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金装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做好小学高年段的课外阅读指导,有助于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的提升。坚持阅读优秀经典篇目,能够丰富个人文化内涵,开拓个人眼界,不断丰富知识;通过阅读了解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故事,体会世情百态。本文将浅谈如何更好地导指小学高年段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课外阅读  导读策略  推荐书目 以点带面 读写结合
        一、引言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短小的文章阅读,具备一定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导读教学时可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增加难度,培养学生对文章作品深层意蕴的理解能力。在篇目推荐上设置梯度教学策略,在导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共同探讨文章内容,增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高年段课外阅读导读策略建议
        (一)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首先,教师要明确导读阅读教学理念,转换课堂主要参与角色,引领学生学会科学化、规范化的阅读。在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估,纠正学生在阅读技巧、习惯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指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阅读观念,树立客观全面看待事物的态度,让自己读过的每一篇文章都变得有价值,并将从阅读中学习到的人生哲理用于指导自身的成长。例如,在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阶段,教师结合教材选取单元课文的主体,选取适合推荐的课外书目,打印成册分发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趣味知识竞答等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又如,在编写故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国内外优秀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像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简爱》等,教师先将完整的故事简介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部作品进行阅读体验。然后教师将选择同部作品的学生分组,各组同学梳理文章脉络层次,形成简易的思维导图,列出不懂的问题,在组内讨论交流,大家都不会的问题就向教师请教;然后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都进行充分理解后,再分配阅读段落进入自由阅读环节。教师将课外阅读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同学之间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整部作品阅读。教师根据学生所选作品设计不同的考核题目卡片,让学生随机抽取,实时回答出正确答案,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以点带面,由部分到整体
        其次,教师要重视将整体阅读教学和分段阅读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便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把握文章大意,进而精读片段,提高阅读效率。例如在四大名著阅读导读教学中,首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四大名著在我国诸多文学作品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和独特的文学价值,四大名著对人物、故事情节的刻画都非常细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三国演义》中刻画了近200个人物,《水浒传》中108个梁山好汉,《西游记》中各式形态的妖魔鬼怪,《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爱恨情仇,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花了毕生的心血创作而成。因为四大名著里面人物角色繁多、故事情节复杂,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理清作品中主要、次要人物角色,将该人物的性格特点,主要事迹简要列表,让学生对要阅读的故事进行整体了解,形成清晰画面,奠定阅读感情基调。接下来教师选取作品中同学比较感兴趣的章节,组织学生进行细节阅读,重点感受章节内容,明确细节字句和整体布局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写作特色。
        (三)读写结合,提升阅读能力
        之后,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导读教学既要重视读,也要重视写,引导学生将所看文章的好词、佳句、阅读感受记录在素材本上,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进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一篇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读边画的批注式阅读,要提倡精读和跳读相结合。切忌为了完成任务囫囵吞枣地阅读,这样会在尚未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精髓。比如在《简?爱》导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些题目编成成小试卷,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文章边从文章中找到答案,再组织语言来准确地回答;遇到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之后就以该份小试卷的题目和答案作为分析文章要点的入切点,开展小组合作讨论,逐步了解文章内容,;同学们还可以将自己没有回答出来的问题做一些显眼的标志,标识在笔记本上,作为阅读的难点,通过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或查相关资料的方法去破解。做阅读笔记是养成终身坚持阅读习惯的必要,如何做好阅读笔记需要教师规范化引导,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画好文章的思维导图,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阅读重点和阅读感悟,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注重让读写结合,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总结
        小学高年级学生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特点,我们要切实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关注学生阅读的内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的课外阅读才能收到实效,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惠英.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高年段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9(A2):1-2.
        [2]张艳.日积“阅”累习惯好——小学高年段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浅探[J].知识文库,2018(22):216.
        [3]马军丽.“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高年段学生课外阅读引导策略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2):127-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