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金莲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213161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语言文字运用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一直处于被控制、被管理的地位,只是完成教师布置下来的各种阅读学习任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学生阅读的深度、广度、创造性发挥受到限制。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语言文字 个性教学
“生活即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兴趣、自觉意识从萌芽到浓厚,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创设积极进取的阅读环境。那么,如何具体地在语文阅读实践中实施“个体唤醒”的教学行为呢?
一、帮助阅读主体制定适切的阅读规划
阅读教学中,学生个体唤醒强调其主体地位,让阅读实践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并渐渐形成一种日常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更是学生的一种课堂成长方式。
1.制定阅读规划聚焦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
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发展必然是缓慢的、无效的、被动的。教师应指导学生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自主阅读规划,这种“私人定制”般的阅读规划从读书的内容、时间、主题、方法、反馈等多方面帮助学生明确自主阅读的短期目标和总体目标,从而扎实有效地开展阅读指导。我们可以用“读书采蜜卡”的形式帮助学生制定规划,落实规划。如:
这样有明确目标,又有激励期待的阅读规划设计,让学生在欢乐与分享中实现个体主动发展。
2.把握课堂节奏,预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自由支配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经历自由阅读的历程。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有策略的指导、引导、分享、交流,才能实现有效的师生、生生资源碰撞,才能实现有实效的提升拓展,从而唤醒学生个体的学习欲望,让个体主动性的发挥促进阅读实践的内化深化、个性化。
二、选择合适学生的阅读方式
批注阅读是个性阅读实践中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依心之所感,圈圈画画,笔墨摘录,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更能帮助学生形成有自我特色的有个性阅读习惯。
教师要在“个体唤醒”的阅读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方法指导和选择性引导,要正确认识并充分关注每个阅读个体的独特阅读心理,给学生提供阅读策略的选择菜单,引导学生个体通过不同阅读方法的尝试,筛选最适合阅读个体的.最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给予学生个性阅读支持的策略
阅读实践要立足于课本,但不能只限于课本。真正的阅读实践要有课堂外的拓展和提升,要有以课堂阅读实践为中心的向外辅射,教师要有以一篇带多篇甚至多本的意识,让学生在课内带课外精读带博读的过程中,加深人文底蕴和语文素养。
1.顺疑问阅读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文中的内容引发思考,通过思考产生和归纳出阅读文本中的各种问题,这时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例如在学习了部编版小学语文五上《假如没有灰尘》一文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环保主题文章,举办环保主题发布会,挑选学生为环保发言人,其他学生为环保采访记者,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与环保发言人展台问题的创设与讨论,以此扩展相关的阅读完成探究学习,解答心中的疑问。
2.循知识点阅读
每篇课文都承载着一定的知识点,都带着落实学习表达方式的任务,这些资源可以作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点。帮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达到知识补充,进而构件完整的知识架构。例如在学习了部编版语文三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后,魅力无限的祖国风光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目光,带着这一吸引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主题文章,举办“祖国颂”主题发布小论坛,让学生在阅读和交流的过程中更进一步熟悉说明文的表达特点,巩固学生严谨的表达态度、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补留白处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文章中有许多留白处,常规的做法是通过教师的引领、提升,帮助学生感悟到文本的主题。如在教学二上《狐假虎威》后,我让他们评价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同学们纷纷说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只有一个同学说这是一只聪明的狐狸。我随即提出问题“狐狸为什么这是一只聪明的狐狸呢?”他说“因为这只狐狸遇到危险后凭着自己的智慧保住了性命,所以他很聪明。”的确如此。课后,我还让学生续写故事,第二天上交的各式“结局”也是精彩绝伦,创意无限。如果教师能耐心一点,有目的地选择两处留白处,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再来交流,那么这样的交流、感悟就是在激活阅读个体的个性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做文本的补充,是以自主阅读促进课内阅读,恰到好处地为文章的留白处“补白”。
4.找类比阅读
同一人物、景物、事件在不同作家的描绘下,会展现不同的场景,表达不同的感情。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司马光》是小学第一篇古文,语言精炼,描述了一个沉着冷静、聪明勇敢的小男孩司马光。我让孩子们与绘本故事《司马光砸缸》一起学习,初步认识文言文,鲜明地感受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找类比阅读品味表达手法的多样,表达效果的多元,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创作表达,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材料将表达更完整化,更个性化。
5.按作者阅读
课本中文质兼美的课文,不乏名家名篇,是学生接触名家名著的好机会,但对名著名篇的阅读如果仅限于课本,就如让学生只欣赏了窗口的风景而放弃了整个天空下的风景一般,实在是太可惜了!当学生从《穷人》中初识列夫.托尔斯泰,从《海上日出》中了解巴金,从《少年闰土》中认识鲁迅,从《母鸡》中走近老舍时,我们可以在后面再推一把,在前面再引一步,让学生走得再远些,看得再多些。
结语: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教育应该是用心灵唤醒心灵,应该站在语文学科学习与学生个体发展紧密互生的角度,去认识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个体主动发展的积极作用,对学生主体生命成长的深远影响,在阅读教学的特定场合下,唤醒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以及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晓霞.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8(19):90-90.
2、陈勇.聚文本精华撑训练长篙——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J].青海教育,2017(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