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贵阳 55008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各类文化逐渐向国际范围内拓展和传播,尤其是汉语言文化。开放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无疑是对我国汉语言文化的积极弘扬和传播,同时也是现阶段学习型社会的切实要求,因此开放大学要以科学合理的终身教育理念来推进汉语国际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发展,以此来全面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本文首先简单分析了开放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性,然后讨论了开放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最后思考了以终身教育理念推进开放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终身教育理念;开放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改革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各国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日益频繁,我国的语言文化逐渐在国际范围内流通和传播,对其他国家语言文化的影响逐步加深,汉语教育逐步呈国际化和时代化特征发展,而汉语国际教育的开展则是汉语言文化弘扬的实践载体。
一、开放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1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助力
汉语国际教育是成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人教育体系中最适应于当代人民学习的形式之一,逐步成为了当代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重要选择形式。在学习型社会的概念中,教育这一任务的主要目标是推进学习者的社会适应性与生存能力的提升,而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体系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和激发学习者的终身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同样是学习型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因而进行行之有效的汉语国际教育改革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助力。
1.2是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践需求
在成人教育广泛流行的大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逐步成为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助力,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我国成人教育体系的全面完善和发展,更能够助力我国教育模式从学校教育中脱离出来,逐步走向终身教育的体系中去,现下已成为各大院校教育模式和方法改革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过程中,学习者能够主动积极的进行新时代各项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并且与教育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这充分说明了汉语国际教育是终身教育理念的实践需求。
二、开放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现状讨论
总体上来说,当前的汉语国际教育虽然已经成为了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上离终身教育的建设目标仍有一定的距离,实践中的教学质量并没有达到最优化水平,仍然会受到多方因素的限制,如课程标准不明确、教育专业人才匮乏和师生交流不足等等,部分时期难以满足需求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2.1课程标准不明确
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过程中,各院校和各班级之间对于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选取并不统一,实际的课程教学标准并不明确,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工作的实际展开。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际的时间较晚,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严格的课程教学标准,这无疑直接导致了课程教学质量的难以提升。
2.2教育人才匮乏
就教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来说,汉语国际教育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总体的市场教学需要存在较大的缺口,人才培养数量的提升和质量的上升仍有较大的空间。尽管社会各界对汉语国际教育这门学科的关注度日渐提高,但在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仍存在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制约,生比例存在严重失调的问题,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队伍急需扩充。
2.3师生交流不足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都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教育质量提升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而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学科由于受文化和理念的不同,师生间的交流普遍不足,部分教师仅仅以传授知识内容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实际的教学工作缺少一定的实践性和探索性;部分学习者缺少一定的探索性精神,对于汉语国际教育这门学科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追求缺少上进心,仅仅是配合教师进行学习活动,难以真正学习到汉语言的精髓和核心。
三、以终身教育理念推进开放大学汉语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策略思考
3.1统一课程标准
在课程标准的设置和统一方面,院校和教师要充分剖析自身的办学特点和教学特征,创新和改革原本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并且在此过程中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教学大纲及其内容,进行课程教学标准与指标的统一,以此来起到实际的课程进度与内容统一作用。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科专业基础和其他综合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和目标,注重延伸专业基础理论,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且在不超出大纲范围的基础上将专业知识尽可能的延伸到社会生活,以此来全面降低学习者的学习难度和提升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明确评判标准,采用学分制和表现评比表的形式来进行课堂表现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竞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通过在教学实践材料中加入更多的竞争项目,教师就能够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给予学习者更多的实践和表现机会,从而让学习者得到更多综合性的锻炼机遇。
3.2多渠道培养和招收教育人才
对于专业院校来说,教育人才的数量提升与质量培养需要同步进行,才能有效缓解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专业院校可以与其他高校国际汉语专业进行实习就业合作,同时也要对其他专业的人才进行选择性的开发和挖掘,双管齐下的拓宽专业教育人才的选拔范围,以此来在数量层面增加院校内可用的专业教育人才。另一方面,专业院校要注重对教育人才的日常培训和岗前教育,充分学习国外和其他区域汉语国际教育的积极经验,通过定期培训和外出学习的形式来拓宽教育人才的视野,着重培养教育人才的课堂教学技巧和岗位责任意识,以此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全面发展。
3.3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国际汉语教学课堂上,课堂教学的气氛沉闷,师生间的交流过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汉语国际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国际汉语教师要全面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运用更多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技巧,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引入更为趣味性和幽默型的教学语言和话题,增加师生间的沟通和交互,推动学习者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并且以鼓励赞美和夸奖等积极的教学语言来帮助学习者树立国际汉语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华文化逐渐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逐渐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相交融,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者要统一课程标准,多渠道培养和招收教育人才,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高皇伟.新时代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转型与方案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0,18(05):87-92.
[2]崔佳兴,杨永博.建设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远程学历教育的必要性与对策——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例[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1(01):25-29.
[3]何洪霞.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8,(9).32-36.
[4]吴应辉.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38-46.
作者简介:陈瑶(1991.2—),女,汉族,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职称讲师,工作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