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浅析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月第2期   作者:张金岩
[导读]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
        张金岩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部分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及师资构建、管理机制为基础,进行分析总结,阐述了当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策略,为探讨现代教育机制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主要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要求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具有更加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这使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受到更多关注。本文针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现存主要问题分析,探讨总结了提升师资队伍能力的对策与途径。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面临的瓶颈
        1、双师型教师内涵不清晰
        自1995年“双师型”教师在教育部文件第一次出现以来,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诸如“双职称”说、“双证书”说、“双素质”说、“双融合”说、“双能力”说等等[1];“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不一,导致了认定标准的多样化,致使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双师型”认定现状出现了流于表面的制度化认定、认定过程“一刀切”、认定标准缺乏可操作性性等诸多问题。
        2、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管理不完善
    当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管理过程中,部分院校以制度文件形式推助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师资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管理机制缺乏对“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匹配,在认定、考核、晋升等管理过程中,偏向于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导致实践能力持续提升不足等问题。
        3、“双师型”重形式轻实践
    部分院校对于“双师型”认识停留在“双证书”“双职称”等形式概念,在双师型教师服务社会及技术实践能力方面,认识不足;导致学校双师型师资师资队伍建设偏向于职称结构和文字材料考核,逾加偏向于单纯的教育能力,而忽视了社会实践和技术服务能力建设。
        4、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渠道不完善
  一是院校自身培养缺乏技术市场的实践基础,制约着教师专业技术实践与社会同步发展;二是学校教师在当前管理机制下,难以走出校门,实现在专业技术应用中提升自我;三是教师们忙于日常教学和各类繁杂的管理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进行有效的实践能力操作。
        5、评价晋升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
    随着近年来,职称晋升评审“破四唯”,强化技术技能贡献,更加突出工作业绩[2],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和晋升更加科学;但针对“双师型”教师的社会技术参与、专业技术实践及社会服务能力方面的考核、晋升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对策分析
1、明确双师型师资内涵
        何谓“双师型”教师?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既具备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能力,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又能承担生产实践创新的复合型教师。在角色定位中,一是能“教”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利用知识的动手能力,二是能“授”学生专业技术生产应用能力与经验,利用自身技能创新服务社会。由此来看,“双师型”教师需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标准:专业知识素质、实践能力素质、社会职业素质[3]。


2、确定“双师型”教师服务对象
        认识“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的需求,需要准确认识两个服务对象:一是以学生为代表的教学对象,这是作为职业教育教书育人目的,培养与社会经济接轨的专门型技能人才。二是以专业行业主体为代表的实践服务主体,通过教师储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服务于社会生产主体,促进经济发展。
3、针对服务对象,创新师资培养途径
        在两类服务对象的目标需求中,针对性地提升师资与技能才是科学有效,一方面,通过学校内部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是基本教学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针对专业技术的时代性和适用性,拓宽教师外部培训渠道,通过实践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积累更新经验,才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需求的“双师型”教师。
4、健全双师型队伍管理与激励机制
        坚持以“学生需求、行业需要”市场价值体系,引导教师不断自我发展;通过建立合理的支撑晋升机制与工作考核、奖励体系,对具备“双师”能力、素质的人员,在合理范围内给予政策倾斜支持,调动双师型教师工作积极性,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同时,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教师聘任后的管理与考核,形成“勇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定期聘任制度,择优上岗,确保队伍的积极向上。
5、拓宽教师入职途径,提升整体师资素质
        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打造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改革考聘机制,完善双师型师资入职渠道,确保具有“双师型”专业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才顺利进入职业教育。
        三、师资队伍提升途径举例
1、改革考聘机制,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2019年组建以来,通过社会考聘形式,根据教学岗位与社会实践创新的不同要求,设置对应教职工岗位需求,以学术带头人、专业教师等形式,先后考聘入职227名教职工,这些人员来自企业一线、科研单位、高校、政府部门等,迅速形成了人才洼地效应,组建了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2、紧抓机构改革机遇,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
        2021年1月,临沂科技职业学院与临沂产业技术研究院合并,研究院100多名行业专家、高级工程师、博士等人才,纳入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学院师资队伍取得质的飞跃,形成了地方人才聚集、行业专业权威、创新成果丰富的职业教育团队,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双师型”师资队伍。
3、共建共享创新基地,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以“共建、共享、人才共赢”教育理念,利用社会资源(企业参与)迅速弥补教育资源得不足,先后与地方政府、企业、民非组织等单位共建创新基地;为学院职业教师社会实践和技术经验更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平台。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设符合当代职业教育需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应该以当前职业教育的“两类”服务对象为出发点,重新认识“双师”的标准,通过教师考聘、考核、职称、奖励等管理机制对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技术、成果等“双师型”素质进行科学考核,探讨和建设现代教育机制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付晓春,候晓蕾. 试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精准化建设.[J] 广东职业教育与研究,2020,5,68-72.
[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人社部发﹝2020﹞96号
[3]沈新艳. 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 高校领导,2014,8,08-10.
        

作者介绍:张金岩,男,汉族,出生于1967年5月,中共党员,临沂市兰山区人,本科学历,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事职业教育30多年,高级讲师,山东省优秀教师,现就职于临沂科技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单位信息: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省临沂市,276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