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为红
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 山东 济南 25000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尤小学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目前的小学低段语文教材中童话占的比重较大,童话和寓言内容的教学意义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们传达其中的德育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够出色的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文章就以此为出发点,介绍了小学语文低段童话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实现德育知识与课堂教学无缝衔接的具体措施,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童话教学;德育渗透
引言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课本中有大量童话内容,这些童话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描绘了众多有血有肉,具有良好品德的示范人物,以期给低年级学生树立道德榜样,达到德育教育的效果,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不简单,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低段童话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让孩子们感受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道德魅力。
一.小学语文低段童话教学德育渗透工作的意义
目前小学低段教材童话可以大致分为拟人体童话和科学童话。拟人体童话的突出特点就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各种动物、植物、无生命事物或自然现象、思想观念等人格化,将其作为童话的主要角色,这些角色被赋予人的情态,他们能像人一样说话和行动,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和科学童话相比,拟人体童话更容易被低年级学生接受和理解,因为他们的故事道理浅显易懂,故事中充满童趣稚气的语言,充满大胆丰富的想象,让同学们徜徉在奇幻世界里,同时童话中也蕴含道德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好童话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工作。
1.树立良好道德导向
基础教育之所以需要重点关注,是因为学生品格塑造的最佳时期就是小学时期,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记事,对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在这一阶段若是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很容易因为接触不良信息而误入歧途,塑造健康人格,培养美好品德也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比起枯燥的文字学习要更为同学们所喜爱,教师在童话课堂上对同学们进行德育知识的普及更容易让同学们接受。此外,童话中的人物更贴合孩子的心理,孩子们也更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美好的道德品质,低年级孩子拥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欲望,让他们多多接触优秀的道德榜样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树立良好的道德导向。
2.丰富课堂内涵,提升教育层次
进行童话教学德育渗透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大升华,语文课堂也从单纯的语言文字学习上升到“文以载道,以文育人”的层面,这是符合新课标改革内容的教学实践。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文章学习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应用的艺术,对于文章的内涵和教育意义往往只用了很少的篇幅轻轻带过,这是本末倒置的。文章的所有手法和表现艺术都是为了文章主旨的更准确表达而服务,主旨中的思想和教育意义才是语文课堂更需要推敲品味的。小学语文课堂也是如此,在低年级教学中,语文课堂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看世界,品读世界的真善美,这是属于孩子们的感受性课堂。文字技巧学习和德育学习齐头并进,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使教育效果倍增。
二.做好小学低段语文童话教育渗透工作的具体措施
1.营造良好德育教学情境
为了能够让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教师在讲述童话故事内容时可以选择几名同学分别扮演童话故事中出现的人物,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们的听课积极性,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另一方面,同学们切身进入角色更能够感同身受,对于童话故事中人物的良好品德有更加准确深刻的理解,从而爱上一名角色而不自觉的向他学习,德育教育的目的也就自然而然达到了。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互动来营造教学氛围,互动可以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步走,首先让学生对人物角色和性格特征有准确的把握,然后鼓励同学们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其身上的美好品德,让自己也能成为受他人尊敬的人。
2.创新教学理念,树立思政思政意识
其次,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引路人,要想上好童话课程,首先教师需要具备有专业的儿童文学素养,对课本上出现的童话的特点和寓意十分了解,对所教授的内容了然于心,除此之外还要尽量拓展同学们的童话阅读面。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同学们领悟到童话的魅力,在童话的世界里品味到道德的智慧,教师也需要保持一份童真,和学生一样爱童话,相信童话,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童话问题,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切身的体验来引领学生实现道德的健康成长。教师还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调整以往只注重知识教学的传统教学理念,要实现知识教学与德育教学并重。为了能够在童话课堂上和学生更好的配合,教师要努力寻找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共情点,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挖掘童话中的德育内涵,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每一篇童话故事的道德角度和思想寓意都不相同,也就是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在不同层面隐含着不同的侧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渗透德育教育。德育知识隐藏在童话故事的字里行间,需要教师们带领同学们去挖掘,去发现,去体味。因此,教师需要树立起“课程思政”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中包含的德育材料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研究,让德育工作在充满道德情感教育的文字之中徐徐展开,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品德教育,获得德育渗透。
3.拓宽课外阅读面,整体提升道德素养
课本上的知识最终需要扩展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对于教学童话的解读不能仅仅局限在文本书面上,而是要“引进来,走出去”,教师需要尽可能的丰富童话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努力扩大童话的德育影响面,最后实现德育渗透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多阅读童话故事,拓展课外阅读也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毕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是有限的,为了整体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课外也应该做出努力。在教学完经典的童话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再次阅读原著中的文章,深化体验,对文章的道德内涵有进一步的认识。在阅读课上,教师也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此外,在实际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留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方面要做好阅读指导工作,教授学生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阅读中收获快乐,让同学们爱上童话,爱上课外阅读,涵养心境,提升学生整体文学素养和道德素养。
结语
童话中的德育价值是童话课堂上的璀璨明珠,如何让同学们感受到明珠的光芒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努力的目标。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不足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目前的小学生德育教育开展方式还比较单一,未来我们需要扩宽教育路径,转变以往落后的教学理念,利用童话给同学们创造一个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爱上童话世界,感受童话中的道德色彩,提升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水平,让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商晓艳.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童话教学[J].科技信息,2016(5):297.
[2]洪琼.展示童话魅力发挥育德功能——小学低年级童话育德的有效尝试[J].小学德育,2018(10):26-27.
[3]蔡红.关注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实践[J].教育教学刊,2017(9):178.
[4]陈菊.低段童话教学中德育渗透探析[J].读天下,2017(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