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差异性教学探析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宁娜
[导读]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升离不开阅读教学
        宁娜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54小学  830000
        摘要: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升离不开阅读教学,教师应立足学情,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运用不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个体进步,助力全班学生阅读能力共生共长。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中 差异性教学 探析
引言
        在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大体上较为稳定和统一的特点,但是因为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以及接受的教育程度有所不同,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习惯,思想内容也有很大差异。教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不断发现他们的所长,帮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运用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去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进步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差异化阅读教学价值寻觅
        (一)助力教师切准不同时段的阅读教学重心
        学生的阅读发展阶段具有差异性,从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流畅度,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再到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等都要关注学生个体所存在的差异。对整体差异性特征的了解有助于教师在恰当的学段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阅读策略转化为阅读能力。教师关注到了班级学生间的差异,就可相对准确地切准不同时段阅读教学的重心,从而实现差异化阅读教学目标。
        (二)助推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实现稳步提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进度,甚至是理解深度等都运用同一尺度进行评价的模式是与学生差异化学习理念相悖而行的。在差异化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挑选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走进文本,对话作者。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求索,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一定会实现稳步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差异性教学策略
        (一)课前精心设置教学环节,打造优质课堂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其能力的基础上得到一个新的提高。既不会高于其能力强制要求给后进生加压,也不会让优等生感到过于轻松,没有任务可做。这种分层的教学任务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在自己的努力中获得学习的硕果。在备课中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来制定教学计划,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呈现一个丰富有趣的和高效有计划的课堂。。
        (二)考虑学生分层
        对语文课堂教学知识点进行分层能帮助学生了解每一板块的学习特点,但因不同学生的相互差异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教学成果非常有限。为帮助学生深入进行学习板块,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性格方面,既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之处,又有在学习活动中的不足。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时要了解学生的此种特性,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开展分层教学时不能局限于分享语文知识点,更要考虑学生学习群体的分层。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层次群体,对每一层次的群体开展不同的教学模式。从基本内容教学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可分为拥有一定学习基础和不具有学习基础。是否具有语文学习基础是教师教学的考虑重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三)实行教学方案的合理分层
        小学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方面,需要以不同层次的学生为着眼点,对于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实行分层,从而使教学方案及教学评价都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具体教学方法的设定方面,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依据学生不同层次,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思维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积极实现多样化教学,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实现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从而使学生自我能力可以实现有效提升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整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及发展,以便更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在教学评价方面,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依据学生心理及学习状况实行针对性评价,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评价更加公平公正,且更加具有合理性。具体而言,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价内容,对于高层次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应当以激励为主,以实现学生的更好进步,而对于低层次学生,在实际评价中需要以鼓励为主,实现学生自信心的增强,为学生更好投入到学习中提供有效保障。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鹿柴》王维这首古诗时,后进生会认其中的字会写,能背诵下来就应该给予一个大大的鼓励,而对于优等生,不仅应该要求他们熟读成诵。而且他们还应该去理解诗人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情感。
        (四)教学组织形式新颖化,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学生差异分组。差异分组主要指根据学生基础学习力、兴趣、方法等而进行的层次相对统一的分组。这样一来一是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二是学生可以在层次相近的本组成员面前展开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有效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促进阅读教学走向深入。(2)作业差异分层。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并布置适量的分层作业,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当堂讲评。课后作业的形式也可以更加丰富,可以是阅读、摘抄、播报,甚至是自行创作,也可以是“作业超市”形式等,使学生的学习短板得以恰当弥补,长处得以充分发挥。
结束语
        差异化教学是促进学生“真阅读”真正发生的媒介,是追寻阅读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手段。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全心投入,尊重差异,用爱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灵,引领学生兴趣浓厚地学语文,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长期阅读中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雪莲.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6):217-218.
[2]库拉西·木汗.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的实践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3]林剑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性教学实践[J].家长,2020(02):77+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