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华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新宾中学
摘 要作为高考必考的文学类作品之一的小说阅读,在高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三要素”之一的“环境”在小说作品中,更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所以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建的故事情节中,总是出现一定的时空位置(也就是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构成了小说的环境。然而作为一个如此重要的考点,普通中学的很多学生却得分率较低甚至个别同学在面对类似题型时无从下手。因此,如何通过限时训练短时期提升学生的小说环境类题型的答题能力,进而总结归纳方法辐射到其他语文主观题的答题能力上,仍是当今高考备考值得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说阅读;环境;限时训练
小说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尽管中学教师从学生高一上课时就开始给学生传输“一次高考,三年备考”的思想,平时的上课也是有结合高考常考题型进行重点讲解。但是通过学生的多次周测、联考等考试情况来看,即使是经过一轮复习的普通中学的高三学生在面对小说环境类题型时仍然会出现拿捏不准,屡屡失分的状态。面对此种情况,笔者想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现状,对症下药,利用限时训练的方法提升学生答题能力。
一、小说环境类题型学生答题现状
(一)基础知识薄弱,概念模糊
普通中学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对于小说环境类型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概念理解掌握不到位。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景物等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或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范围可大可小,大到整个社会、时代,小到一个家庭、住所;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具有较强烈的地域特色。而在答题分析中发现普通中学的学生容易混淆概念,把自然环境描写理解为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理解为自然环境描写,在答题的切入口就产生了错误,导致后面的答题内容一概无效。
(二)缺乏必备的答题术语和记忆技巧
在阅卷中发现,普通中学的学生的答案没有逻辑性,部分学生想到什么就答什么,常用的必备术语和技巧掌握不牢固。很多学生在记忆背诵方面缺乏一定的技巧,还是以“死记硬背”为主,且不会进行循环往复。往往今天背下的知识点过了三天就已经记不起来了。缺乏主动记忆的积极性或干脆不记不背,导致知识储备贫乏。
(三)答题不规范,答题重复或单一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分点答题的良好习惯,不会看分数来踩分答题。通常情况下,小说环境类题型主观题占6分,答案一般会有三点。但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不分点,给阅卷老师查找得分点带来一定的难度。或者学生在分点答题之后,会出现思维狭窄,一个知识点分成两点来答题的现象,答案单一,得分率不高并且浪费时间重复答题。
(四)没有结合原文分析,生搬硬套答题术语
在答卷分析中发现,学生没有能真正理解答题术语的用途,不联系上下文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搬硬套。如,自然环境作用类题型中常见的术语“渲染气氛”,学生不会进一步分析成“渲染了一种凄怆悲凉的气氛”,而是简单的写成“渲染气氛”,这样就会导致失分。
(五)题型分析能力不强,答非所问
小说环境类题型常见命题方向主要是“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三种。学生在审题时容易出现偏差,答非所问,不管问“环境描写的特点”还是“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都是答成“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类型题,答非所问。
(六)考试用时分配不当
自课改之后的语文试卷,呈现大量的阅读,使得普通中学的学生面对繁杂的文字耐心倍减,为了赶作文和客观题,加上两个半小时的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写不完主观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探求进行限时训练的原因
结合目前学生令人堪忧的答题现状以及备考容不得一点时间浪费的紧张形势,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认为非常有必要针对下一阶段备考的学生进行限时训练,以提升学生主观题的答题能力。
(一)专项针对性强
通过对近几年年来高考中出现的关于小说环境类题型的汇总发现,2019年的全国Ⅱ卷的《小步舞》和全国Ⅲ卷的《到梨花屯去》都考查了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2018年江苏卷的《小哥儿俩》考查了小说环境的特点和作用。可见,小说环境类型题的考查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如果要提升环境类题型的答题能力就必须进行专项训练。而限时训练不同于综合训练的一大特点是其具有很强的专项针对性,与小说环境类型题这一专题进行结合会达到很好针对性的训练效果。
(二)持续性强
限时训练的前提是“限时”,因此不会占据学生、老师太多的时间来进行训练,老师的可控性会更强,只需利用课前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训练即可,所以其持续性会更强,也不会让学生产生过多的作业压力、增加老师过多的批改负担。
(三)时效性强
在备考时间如此紧迫的情形下,讲究的就是高效率,而限时训练就是一种能较为快速地提升学生的答题能力,在短时间内养成规范的答题能力,促使学生合理分配时间的方法,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三.进行限时训练提升环境类题型答题能力的研究
(一)构建框架记忆的思维模式,增强答题术语的基础知识储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专项限时训练之前,要对学生进行答题术语的限时记忆。最好的记忆方式就是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模式,引导学生构建框架记忆的思维模式,将所有知识点用框架的形式罗列出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逐层次的记忆,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循环往复,不断强化记忆,以达到增强答题术语的基础知识储备的能力。如环境类作用题型答题时常用的几个角度:情节上、主题上、人物上、环境本身的作用等。需要学生先整体掌握这四个角度,再结合文本分析这四个角度如何体现,这样的答题思路才会更加清晰,且不容易漏点失分。
(二)强化专题限时训练,提升学生的答题思路。
在平时的联考、周测等试卷讲评时注重对学生易错题的讲解点拨,跟踪训练相应的高考试题,力求通过少而精的高考真题限时演练,让考生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切实领会解题方法,努力提高作答能力。学生只有熟悉各种题型的应试技巧,才能时刻贴近高考,把准高考的脉搏,以此提高解题速度。
(三)强化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意识,提升学生答题速度。
语文试卷阅读量大,书写量更大,只有在时效性强、持续性强的限时训练中反复强化学生合理安排各部分答题时间的意识,才不至于让学生在考场顾此失彼。
(四)强化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网络阅卷的普及,对于书写较差的同学来说也算是常见的扣分项,因此需要老师在平时更加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答题习惯。字迹工整并且会标上序号分点答题和踩分答题都会让自己的答案更清晰地呈现在阅卷老师的面前。因此在限时训练中也不能废弃了对于学生的基础训练。
结束语
总之,对于普通中学而言,语文主观题的答题一直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在短时间内利用高效的方法持续性进行练习强化,以此提升语文学科的主观题答题能力,甚至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备考上。或许,限时训练不失为一种可操作性强、时效性强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金太阳教育研究院.金太阳新考案[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12.
[2]倪勇.高考小说阅读中环境描写作用类题型的解题技巧[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5).
[3]赵爱东.高考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答题指津[J].文学教育(下),2012(02).
[4]唐瑞冰.浅谈高效课堂策略之限时训练[J].学苑教育,2020(23).
[5]汤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