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刘相艳
[导读]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
        刘相艳
        山东省日照市工业学校 山东省日照市 276800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学生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的培养也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对象。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是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的必然需求。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
        引言
        我国近年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其身心素质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也是明显的叛逆时期,该时期的学生对于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比较好奇,但自我教育能力却很差。所以,该阶段的教育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快速提高。
        1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义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在工作中重视了这些学生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地做好工作,就能培养、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可以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学生自我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与自主实践过程
        近年来,虽然我国一直大力倡导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但是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思想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于知识传授和他人教育,而自我教育往往不被重视甚至忽视。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与自主实践过程,主要表现为:首先,中职课堂教学活动多围绕着知识传授开展,教学活动的宗旨是服务考试,很少设置自我教育课程,使得学生不具备自我教育的技能与知识;其次,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教师、书本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第三,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学生往往需要承受大量的作业压力,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的同时,也没有自我教育的时间与空间;第四,学生一直是班级管理中的被管理者,学生的人格、意愿等都得不到重视和尊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保持对立的地位,不能创造出学生自我教育的和谐环境和民主氛围。
        2.2缺乏对学生自我教育的科学引导
        学生的身心已经趋于成熟,他们已经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也能够进行较好的自我评价,在面对一些重大问题时,他们能够进行自主判断和决策。只是,学生的意识还处于向成熟化发展的过程,还没有完全成熟,其在自我教育、指导、监督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其自我价值取向也比较模糊,他们需要正确地引导。此外,学生在与同龄人交往时,比与教师的交往更加亲切、直接和频繁,与同龄人的交往能够做到无话不谈,从交往中所获得的社会信息量以及知识经验也较大,所以更容易影响他们价值观念以及生活目标的形成。在同龄群体中,学生都扮演着一个平等、自由的角色,并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或群体制定的规律做事,从而在群体互动中不断进行自我价值定位以及自我能力评价。然而,同龄群体间的相互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面对消极影响时,由于学生对这方面的认知不足,导致其自我发展方向以及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均受到影响。但是,当前的中职教育中,出于教育者的意识、道德水平、精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缺乏科学的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也不太理想。


        3中职语文教学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探究
        3.1进一步强化语文学科在教育阶段的重要性
        学科“地位”不清,本质为认知偏差问题,只有先从树立学科重要的意识入手,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中职语文学科当前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一是从学校层面看,在现有德育为先、技能为重的教育理念中,客观上弱化了学科书本知识点的考核,因此,将传统国学教育与熏陶纳入学生学习与考核课程体系,加强语文学科教师的队伍建设,注重语文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十分必要。二是从教师意识看,摈弃“自我欣赏”与样板教学,在学习、巩固、丰富自身学科素养的同时,主动了解、学习当前社会人们关心与关注的要素要点,将社会热点与广泛关注的话题,以及学生在心理、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与课本知识灵活结合,让学生充分感悟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价值体验,改变学生认知,从而实现语文学科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引导功能。
        3.2把握学生群体心理
        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本身就是掌握前人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助力学生把书本知识内化成自我经验,从而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依赖学校教育教学政策和教师教授,还要依赖于学生本身对书面材料的感知和语言引导等一系列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与情感共鸣。纵观学生行为、心理,我们可以看到群体因素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影响。想要实现学生自主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就需要牢牢抓住学生群体心理,充分利用学生群体生活中的从众、人际关系交往、兴趣等心理,将书本知识与群体关注或常态生活、心理相融合,引起群体兴趣与探究积极性,以群体影响带动个人心理活动与情感共鸣的产生,从而实现学生自我总结与感悟,达到提升自主教育能力的诉求。
        3.3拓展学生认知与实践
        我们以高教版《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第四版)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实践为例。传统教学侧重于介绍演讲者、写作背景、文段意义等,最后再让学生谈谈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种教学看似符合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了学生知识点的迁移,实际上学生对此大多无感,听完就丢在一边。其实,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换一种教学思维方式,就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共鸣。
        3.4创建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
        班集体也是影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客观因素。班集体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重要环境,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能感染、带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比如,当大部分学生都在努力学习,认真反思自己、改进自己时,剩下的少部分学生也会受到大部分学生的感染与影响,从而参与到学习与反思活动中。因此,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教育氛围的创造,用品学兼优的学生来带动较差的学生,用教师的良好行为、榜样行为来引导学生,使得整个班集体充满自我教育积极性。
        结语
        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里进一步提升自我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尤其是高中作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必须对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了解自我控制与自我教育环境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影响,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来寻求最佳的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途径,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对自我教育的认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奇,黄萍婷.浅谈高校体育课堂学生“边缘化”的原因及其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3):209.
        [2]张莹.浅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33):59-61.
        [3]林烨.浅谈学生加强组织能力培养的几个认识误区———福建省福州市第十八中职高二年级[J].祖国,2019,(6):212-213.
        [4]张洁书,许艳航.浅谈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20,(7):86-87.
        [5]廖芮琦.浅析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考试周刊,2019,(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