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6卷2期   作者:刘青
[导读] 在现代教学中,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是为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
        刘青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学步桥小学 056000
        摘要:在现代教学中,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是为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该针对目前的语文教学重难点,寻找突破路径,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创新,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基础学科,语文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表达能力,更加和谐地与世界相处,还能使之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一谈对故事教学法的理解和认识,还望诸位同行不吝赐教。
        1小学语文教育的难点
        1.1语文阅读教育难点
        阅读是小学语文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很多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电子产品上,花在语文阅读上的时间越来越少。那些过分沉迷于网络小说的学生,极容易在面对语文中的阅读时,缺乏足够的耐心,没有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看到阅读题就望而却步。再加上学生平时的积累少,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也有限,导致很难对阅读提起兴趣,分析阅读的能力停滞不前。有很多学生在面对字数较多、篇幅较长、题量较大的现代文阅读时,会出现心浮气躁、没有耐心通篇研读的情况,只是走马观花的扫了一遍,对于文章的内容一知半解就开始做题,导致做题没有思路。这是因为缺少系统的阅读训练,没有很好的领会作者意图,只能理解表层含义却不能理解文章的情感真谛。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1.2语文作文教育难点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少,很容易在写作文时词句匮乏、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经常选择生拼硬凑、敷衍了事,硬着头皮完成教师下达的写作任务。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爱写作文,产生厌烦心理。还有的小学生没有生活阅历,缺少生活体验,导致作文中严重缺乏真情实感,内容单一枯燥,很难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措施
        2.1丰富教学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篇幅的限制,学生从课本中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制作微课课件的过程中,应该从教材内容出发,为学生展示与之相关的多方面知识点,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延伸。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丰富,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另外,教师应该将这种做法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积极查阅资料,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讲解《暮江吟》这一首古诗时,教师除了针对古诗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之外,还可以在微课课件中加入有关这首古诗的拓展知识,包括创作背景、作者介绍以及名家点评等。通过这些知识点的拓展,学生能够了解到作者在外任过程中心情畅快写下此诗,这对于深化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具有一定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吟”这种诗歌体裁,并帮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同种类型的古诗,为学生构造完整的知识框架。
        2.2以故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却令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深感无力。

然而,笔者通过一系列摸索,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上取得了颇为有效的成果。在此,笔者将分享一二,还望诸位同行不吝赐教。为了响应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育等教育改革理念,也为了更好地契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天性,笔者也将故事教学法引入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写作欲望的激发及其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维护上下了一番功夫。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笔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将自身的想法倾注于笔端。比如,笔者曾让班级学生尝试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自己的好友或亲人,然后鼓励他们将这些只言片语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通过诸如此类的教学形式,很多学生对语文写作的莫名敌意消失了,还有不少学生在这种热闹、精彩的氛围中渐渐喜欢上了写作这种表达方式。
        2.3深入研究教学目标,生成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需要深入研究教学要求,从而来生成教学目标。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说明教学目标的生成,应该要围绕国家的教育要求穿来展开,但是如何才能结合好,这是教师需要不断思索和探究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一样,我们应该要深入研究教学要求里面的具体内容,从而来生存不同的教学目标,在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针对国家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就是直接拿来用并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和自己的思维进行分析,这样一来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就不适合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我们想要切实推动好小学生的学习的成长和发展,就需要对国家层面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的分析,生成出合适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环境工作中,既连通好上级要求,又能够切实推动小学生的成长。以《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生成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国家的要求“掌握生字词、体会童话故事的童趣”等角度入手,生成这一次课堂教学的目标。既“掌握本节课程的生字词,并掌握本次课堂的脉络,形成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初步感受。”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发展。
        2.4加强整体性的交流与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加强整体性的交流与互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就正处在一个喜欢与人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年龄阶段,有着非常强烈的与人沟通的欲望,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都会让学生保持安静的状态展开学习。虽然说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管理课堂,让学生能够处在安静的课堂环境下,有更好的学习效益。但是从学生本身的需求角度来看,过于压迫学生的天性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应该要适当的发散学生的天性,对课程进行设计,可以基于群文阅读的要求,开展一节有关“对阅读内容进行交流探讨”主体的交流会,将学生吸引在课堂当中,从而推动学生整体知识学习发展。因此,针对方面的内容来说,可以以《桂花雨》这一节课程为例。这一篇课文主要是从童年小事入手,寄托对于童年和家乡的思念。在这一次群文阅读工作设计中,教师可以从课文主题情感入手,给学生整合群文阅读工作。具体来说,可以给学生展示出不同的关于怀念家乡的话语,从而让学生进行思考与判断。分别体会和感受其中的相同与不同点。除此之外,在学生自己品读完成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说说看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如果是自己又会如何进行描写。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收获和体会,以此来推动学生整体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
        结语
        综合上述所分析和探究的内容来看,教学目标生成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和科学的工作,并不是一个随意性的工作,需要在综合各项依据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内容,从而来推进教学目标的生成将以来才能够切实推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莉.网络时代小学语文教育的难点与对策研究[J].课外语文,2015(02):153.
        [2]任纪菊.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实施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138-139.
        [3]陈娉婷.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